李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文明問題逐漸被社會所重視。高中生物學本身涉及了許多有關生態教育的內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不僅契合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理念,而且適應了社會對于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生態文明滲透于高中生物學教學的意義,再重點探討具體的滲透策略,以期培養學生正確生態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態文明教育? 滲透策略
引言:當前,我國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尊重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被社會各個領域所關注。對于高中生物學教學來說,加強生態文明教育,能使得學生將生態保護的意識刻于腦海之中。學習高中生物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明白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義,將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進而使得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反映,生態文明教育對于提高受教育者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文明素質行為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高中生物教材中蘊含了較多的生態學知識,掌握生態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觀和科學的生態素養,并能夠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講解而輕生態文明教育,學生所理解的生態文明知識仍處于較為懵懂的階段,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具有著積極的意義。[1]高中階段是學生理解生態文明內容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實際教學之中要以身作則地帶領學生落實保護生態文明的實際行為,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同時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二、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教學設計滲透生態文明教育
教學設計是開展教學的基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有意識地將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融于其中,將理念作為學生理解具體生物知識的導入點,使學生既能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又能提升自身的生態意識。[2]例如,在教學《生物性污染及其預防》這門課程時,可以設計讓學生去尋找相關生物性污染對于環境的破壞的案例,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和思維,也加強了學生對于生態環境的了解。當然,教學設計也不能脫離課本實際,教師要注重對教材資源的深度挖掘,將課本中有關生態文明的知識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比如,可以將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相關內容與環境的自我調節相結合,教育學生環境也是有其一定的承載力,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護環境,合理利用環境。把課堂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依托,對教材資源進行最大化地利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態文明教育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3]
(二)實踐活動加強生態文明教育
高中的生物教學離不開相對應的生物實驗,實驗作為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踐創新的重要教學形式,能讓學生擁有切身的體會。因此,可以將生態文明教育與生化實驗教學相結合,以生活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透過實驗內容去全面地認識和理解生態文明。[4]例如,在教授《植物細胞工程》相關的實驗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生物實驗,再將實驗延伸到生活,引導學生結合學到的知識提出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潛移默化地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使得學生對生態文明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此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開展有關環保的公益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生態保護意識,通過實踐活動,學以致用地來加強生態文明教育。
(三)構建校園提升生態文明教育
校園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場所,對于學生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若要想生態文明教育最大程度地被學生所接受、所理解,需要首先重視校園生態文明教育環境。通過良好的校園環境便能使學生浸染在生態文明教育的環境之中。此外,科學評價促進生態文明教育,從另一方面能夠使得構建的校園生態文明環境更加綠色。例如,在教學《倡導綠色消費》這門課程時,不僅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綠色消費進行發言,更在課堂中對學生正確的言行及思想觀念給予適當的鼓勵,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鼓勵學生發言,使得學生在生活中,不論處于何種環境,腦海中都有生態文明的意識。用構建綠色校園和綠色課堂來提升生態文明教育的成果效果顯著。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有助于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的提高,使得學生明白生態文明的健康發展對于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意義。教師以教材資源為基礎,通過實踐活動、構建校園與課堂環境,不斷創新現有的課堂教學方式,更好地將生態文明教育融于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使學生意識到,生態文明環境的建設是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唐澤君,張維,來月.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新教材中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滲透與特點[J].生物學教學,2022,47(08):85-86.
[2]汪豪浩.高中生物學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初探[J].中學生物教學,2021(14):37-40.
[3]藍玉鳳.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生態文明教育的滲透[J].中學生物教學,2022(09):10-12.
[4]李金璇.生態文明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求知導刊,2022(1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