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王舒鏡,張璞,王朱良,王康,陰明
[1.山西電子科技學院(籌);2.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山西臨汾 041000]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為我國擴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圍繞有利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有利于實現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的目標。按照“能轉盡轉、能轉快轉,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分類指導、因校施策”的工作思路,堅持好中快進推動獨立學院轉設。
山西電子科技學院(籌)(以下簡稱“學院”)是根據教育部獨立學院轉設要求和山西省高等教育“三個調整優化”戰略部署,在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基礎上“轉設+轉型”設立的省屬理工類應用型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學院是一所以理工學科為主,突出電子信息學科特色,涵蓋工、理、管、文、藝等五個學科門類的本科高校。學院辦學地址是山西省臨汾市,作為臨汾市唯一的本科高校,學院將結合理工類學科特色優勢,充分發揮人才“聚集”和科技創新作用,著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臨汾產業升級。
臨汾作為典型的內陸資源型城市,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產業主要集中在煤、焦、冶、電等領域,形成了“一煤獨大和煤、焦、鐵畸重”的產業結構。多年來,臨汾一直致力于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培育,經過多年發展,裝備制造業已具有一定規模。目前,臨汾市共有裝備制造企業80余家,年產值50多億元。主要分布在侯馬、翼城、襄汾、堯都、洪洞、霍州、蒲縣等縣區市,產品種類包括液壓支架、石油鉆具、汽車零部件、離心鑄管、工程機械和壓縮機配件等上千個品種,代表企業有平陽重工、華翔集團、中信機電、湯榮機械、東鑫衡隆、正大管業、山西風雷等。臨汾市作為內陸三線城市,人才短缺,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作為一所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學院本著立足臨汾、服務山西的宗旨,設立了一批對接地方產業經濟的本科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作為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與工程的交叉學科,包含有鑄造、塑性加工、焊接、3D打印、模具等多個方向內容,是涉及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先進制造業和智能制造技術的核心專業之一[1-3]。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于2021年依托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申報,經教育部審核備案,于2022年首次招生。隨著新學校成立,材料成型專業平移至新學校山西電子科技學院(籌)。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當體現專業教學標準規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要求。近年來,國內相關研究人員針對專業歷史背景、培養方向、實踐平臺、專業基礎等不同方面對此專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分析[4-6],為我校人才培養體系的探討提供了參考依據。
另外,我們本著服務地方經濟,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初期走訪調研了臨汾市及周邊裝備制造企業的人才需求現狀,基于臨汾產業發展需求及本校實際情況,結合當前制造業轉型背景,制定了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本專業培養目標是以“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求創新”為理念,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工程素養,有創新意識,有實踐能力,通曉材料成形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相關技術,能夠在裝備制造及相關領域,從事工藝開發、設備管理及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以下將從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入手,對新轉設應用型本科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探討,為其他新轉設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制定提供參考。
課程與課程體系建設是高等學校專業建設中的核心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成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具有綜合性、選擇性以及均衡性[7],尤其是在本校這種新轉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環境中,對課程體系進行創新和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為了培養具有工業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在構建課程體系時除了參考傳統的理論體系建設方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使得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本專業的傳統工廠中可以第一時間上手操作,滿足地方特色發展需求。因此在課程體系構建方面,應該設置合理的理論課程體系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要增加實踐課程與本專業培養目標和理論課程的契合度,掌握切實有用的專業技能,提高課程配套實驗和認知實習之間的遞進性,優化實踐體系,調動學生參加實訓的積極性。
基于以上所談專業現狀和培養目標,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結合地方經濟特色,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設置課程體系。新學校作為臨汾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承擔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與臨汾地方產業緊密契合。
平陽重工、中信機電、鑫鉅煤機等企業需求焊接、增材制造、鍛壓等成型方面的技術人才,華翔、湯榮等企業需求鑄造技術人才,晉南、建邦、春雷銅材等需求軋鋼、塑性加工方面技術人才。因此,在專業培養方案制定時,我們加大了機械制造、材料科學基礎等基礎理論課程的學時數量,為學生考研打下扎實基礎。為適應地方產業需求,我們開設了焊接、鑄造、增材制造、塑性成形等方向的專業課程,為學生就業拓寬渠道,實現“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目標。由于學時數的限制,我們減少了各專業方向理論知識的學習深度,體現應用型特色,主打寬口徑培養特色,加大實習實踐環節教學學時。
課程設置包括傳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課程: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分析方法、工程力學、熱處理原理與工藝等專業基礎,同時結合目前互聯網飛速發展和制造業的現狀,在傳統課程基礎上增加了“機器人智能焊接技術”“材料成型數值仿真”和“激光加工技術”等應用型課程,并且開設材料成型工藝和工裝課程設計課,結合虛擬仿真平臺進行優化分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力求培養出能夠將傳統制造業和信息化結合起來、能夠在裝備制造及相關領域從事工藝開發、設備管理及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校積極進行實踐平臺的建設,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在智能制造產業學教學科研大樓擁有900平方米的實驗室。建有激光成型實驗室、增材制造實驗室、特種連接實驗室、微納封裝實驗室、液態成型實驗室、塑性成型實驗室、材料力學實驗室、材料表征實驗室等,實驗條件可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同時學校已建設完成的工程創新實訓中心建筑面積約9 000平方米,包括數控實訓車間、智能制造實訓車間、虛擬仿真實訓室、電子基礎實訓車間、電子專業實訓車間等各類實習實訓車間,可以滿足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實習實訓的需要。
學院積極聯合臨汾本地大型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目前已與霍州煤電鑫鉅煤機、山西平陽重工、春雷銅材、晉南鋼鐵、建邦集團、山西華翔、中信機電、北方銅業等多家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基地,與多家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培養關系,強調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理論+實踐”模式,為學生提供與社會各部門相聯系的實踐教學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學院還積極開展學科競賽。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加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焊接創新大賽,經過校賽、省賽的層層選拔,本專業有三個作品進入全國總決賽,并榮獲一個一等獎、兩個三等獎的好成績。通過參加本次大賽,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充分展現出我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輝煌成果。
基于本次大賽,今后教學過程中將鼓勵學生繼續參加本專業相關技能大賽,如全國大學生金相大賽、全國大學生焊接創新大賽、鑄造工藝設計大賽等,加強專業交流,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獲得行業相關證書,以此促進學生提高職業技能水平,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
學院是在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基礎上實現轉設,是轉設也是轉型。為推進學院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山西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人社廳三部門聯合從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3所高水平工科高校為學院選派了24名學科專業對口、學術水平高、有一定團隊領導經驗的援建專家,支援新學院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學院也通過公開招聘,招聘了一批優秀的博士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5人,雙師型教師5人,具有工程背景的專業教師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級職稱占教師比例的33.3%;講師3人,占教師比例的20%。具有碩士學位以上者15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8人。在援建教師專業負責人的帶領下,本專業制定了師資能力提升方案。
一是建設“雙師型”教師團隊。首先,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定期前往企業進行學習交流,寒暑假啟動青年教師“住企業”計劃,通過全職教師企業掛職的方式讓優秀青年教師深入企業,了解企業,使得老師們積累豐富的工廠經驗,并且將工廠經驗與課堂理論教學相掛鉤,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其次,本著“專兼結合”的方式,與本地相關企業工廠開展合作,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擔任企業兼職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引入實際生產案例,確保學生可以接觸到第一手的工廠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最終通過“雙師型”教學團隊培養出一批能將設計出來的圖紙、計劃、方案變成物質形態或對社會產生具體作用的、負責生產第一線或工作現場技術指導的應用型人才。
二是以科研促進教學。學院依托材料成型專業建設省級“1331工程”產業學院——金屬智能成型產業學院,積極支持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不斷拓展知識面,提高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并且多次舉辦學術講座,定期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來校為師生做學術報告,力爭不斷提高教學團隊的學術研究水平,逐漸將學術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改研究,發表教改論文,以學術視野拓展教師的教學視角,以學術研究成果催生教學內容的創新、新課程開發乃至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的整合。
學院還定期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邀請有教學經驗的名師擔當評審,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以賽促教,以此完成教學團隊內部的相互促進,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為新轉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培養保障。
對于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而言,基于新轉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要堅持貼近地方特色需求來培養受企業青睞的應用型人才。在傳統培養模式上進行創新,同時要結合學生的文化水平基礎和接納程度進行授課,設置知識結構完備、多元化多層次的理論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
同時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加強校企合作,以科研促進教學,在教學質量健康體系的監督下進行人才培養,為新轉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