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尹霞,閆廣華
(長春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吉林 長春130032)
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大環境中,迫切需要對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進行評估,鑒于兩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在時空上都有不同,因此,推動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協調發展,是亟須討論的問題。對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之間協調關系進行研究,把握兩者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發展變化,對于促進區域旅游系統良性運作,加快區域生態文明體系改革步伐,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吉林省位于中國東北的中部地區,目前有231個A級旅游景區。全省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環境開發潛力大。為此,選取吉林省作為研究區域,對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資源開發系統與旅游環境發展系統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耦合關系進行特征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促進吉林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1.1.1 數據標準化處理
由于各指標量綱不一致,需要通過無量綱處理對數據進行標準化。
(1)

1.1.2 權重計算
熵權法是一種對指標評價較為客觀的方法,在對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協調度進行衡量之前,需將標準化數據加權處理,以確定旅游資源開發系統和旅游環境發展系統各指標權重。
(2)
(3)
Sj=1-Ei,
(4)
(5)
其中,n為城市數量;λij為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環境發展第i年第j個指標歸一化后的值;Ei為信息熵;Sj為差異系數;wi為各指標權重[1]。
1.1.3 耦合協調度模型
運用加權法,計算某地子系統在第i年內綜合發展水平指數P。
(6)
耦合協調度可反映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之間的協同發展水平,對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引證[2-3],構建兩系統的耦合協調度模型。
(7)
(8)
T=αP1+βP2,
(9)
其中,D為兩個系統耦合協調度;C為兩個系統耦合度,C值越高,表示耦合度越高,取值區間為[0,1];T為綜合協調指數;P1和P2分別為兩系統綜合開發評價指數;α、β為待定系數,兼顧了兩系統的互助開發,同等重要,故此處借鑒通行的做法,α=β=0.5。
1.1.4 指標體系構建
基于耦合系統原理,對旅游資源開發系統、旅游環境發展系統等有關文獻進行了整理[2-4],構建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協調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表1)。

表1 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協調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以吉林省9個市(州)的旅游資源開發系統和旅游環境發展系統為研究對象,以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為研究的樣本時間,數據主要源于《吉林統計年鑒》和《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并利用吉林省各市(州)旅游局官網對應年份數據補充完整。
結合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模型,利用公式(1)~(9)計算出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表2)。

表2 吉林省各市(州)分項評價指數
依據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程度同步性的差異,將耦合協調度的演變類別劃分為以下三類[5-7]:旅游資源開發指數大于旅游環境發展指數(P1>P2),為旅游環境發展滯后型;旅游資源開發指數等于旅游環境發展指數(P1=P2),為同步型;旅游資源開發指數小于旅游環境發展指數(P1 表3 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協調度類型 根據表3,2005年,旅游環境發展滯后型市(州)共有6個,分別為長春、四平、遼源、通化、白山和延邊,占66.67%。2010年,旅游環境發展滯后型市(州)為遼源,松原,白城、延邊,占比44.44%,旅游資源開發滯后型有長春、吉林、四平3個市(州),占比為33.33%,通化、白山為基本同步型。2015年旅游環境發展滯后的市(州)有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延邊,占比77.78%,旅游資源開發滯后型有長春、吉林2個市(州),占比22.22%。2020年旅游環境發展滯后型市(州)有長春、吉林、遼源、通化、白山、白城、延邊,占比77.78%,基本同步型市(州)有四平、松原,占比為22.22%。 從整體上看,吉林省旅游環境發展明顯落后于旅游資源開發;通過空間耦合關系分析可知,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之間存在明顯的時空差異。就耦合度類型而言,在旅游資源開發初期,多數區域的旅游環境發展滯后,屬環境發展滯后型。目前,由于對旅游環境的不斷改善,二者已逐漸趨于一致,在旅游資源開發的后期階段,旅游資源開發落后于旅游環境發展。旅游環境的變化對區域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吉林省整體旅游環境發展落后于旅游資源開發,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吉林省旅游環境發展慢于旅游資源開發,但又相對快速,二者之間還沒有產生相互促進的作用。 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協調特征表現為耦合協調性平穩上升,但是,與國家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協調性較弱,因此,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協調。 2.2.1 耦合度時序演化分析 利用熵值法分別確定各指標權重,得到了吉林省2005—2020年間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為了觀測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耦合過程的總體演變過程,利用Origin軟件繪制折線圖(圖1)。在耦合度類型方面,2005—2020年間,吉林省各市(州)耦合度的類型以低水平拮抗為主[8],兩者相互促進的正向關系并不明顯,各自獨立,又共同發展。2010年長春,2015年長春,2020年長春、吉林、延邊耦合度達到拮抗階段極值,無限逼近磨合階段。表明現階段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還處于粗放型格局,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之間的交叉影響較小,對兩系統從經濟到環境,再到服務等方面的影響重視程度不高,造成彼此融合貢獻率偏低,旅游業發展相對落后。 圖1 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 由圖1可見,耦合度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變化不大。與表2相結合,可以將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的演變過程分為兩個時期:快速發展時期(2005—2010年)和穩步增長時期(2010—2020年)。在快速發展時期,耦合度增長迅速,時序演變明顯,說明吉林省在調整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內部結構,加強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穩步增長時期,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雖然基本呈平穩增長的態勢,但是前期的變動幅度較小且趨于平穩。綜合來看,2005—2020年吉林省的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互動效應越來越大,這表明吉林省近年來的旅游資源開發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起到了推動旅游環境保護的作用。 2.2.2 耦合協調度時序演化分析 總結以往研究結果,分析吉林省各市(州)的發展現狀。根據耦合類型,可以劃分為高度耦合與中度耦合2類,在4個時段中,只有長春市處于高度耦合協調狀態,其余8個市都處于中度耦合狀態,說明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之間存在著不相適應的問題,亟須解決。結合表2的指數與耦合協調等級總結吉林省各市(州)的耦合協調等級類型(表4)。根據表4,在協調等級上,位于中度失調、輕度失調、瀕臨失調和基本協調4種等級類型。2005—2020年,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兩大系統之間的協調等級不斷提高,處于中度耦合和高度耦合的關系,波動幅度不大。 表4 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協調等級 由圖1可見,耦合協調度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整體水平持續上升。從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協調度演變過程來看,2005—2020年穩步增長,耦合協調度繼續保持上升的良好態勢,這一變化趨勢表明吉林省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的協調作用不斷增強,其整體素質不斷提升,符合國家近幾年來關于“美麗中國”與“優質旅游”等有關政策,二者的協調作用不斷增強,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2.3.1 耦合度空間演化分析 由圖2可見,2005—2020年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集中性,各地區之間的差異很小,空間演變也很小,整體表現為均勻發展。根據圖2,長春、吉林、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延邊9個市(州)耦合度指數均不大于0.5,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二者相互制衡的特點較為明顯,空間尺度變化較小。具體來看,截至2020年四平、遼源、松原、白城4個市耦合度指數低于平均值,說明吉林省在開發旅游資源與旅游環境時,規劃開發不合理,重視程度不高,旅游業發展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發展空間還很大。 圖2 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變化雷達圖 2005年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在空間分布上聚集、分化明顯且差異不大,多數市(州)耦合度等級相同,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較低。2010年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空間分異明顯,吉林、松原的耦合度有明顯提升,達到了更高層次的水平,而其他市(州)則沒有太大改變。2015年吉林省各市(州)耦合度空間演變也不明顯,僅長春的耦合度上升,其他市(州)無太大變化。從2020年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空間分異來看,吉林的耦合度有所下降,而四平的耦合度向高一層次轉移,其他市(州)的耦合狀態基本維持在平穩的水平。 2.3.2 耦合協調度空間演化分析 從耦合協調度的空間變化來看,吉林省耦合協調度總體上屬于低級階段,長春耦合協調度水平最高。2005年長春耦合協調發展階段指數為0.441 6,2020年達到0.578 7,耦合協調等級提高之后,協調發展水平相對穩定,屬于高度耦合協調類型。吉林、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延邊等9個市(州)處于中度耦合發展階段。 從圖3以看出,協調等級分別為中度失調、輕度失調、瀕臨失調和基本協調,并且在空間上有較為明顯的差異。長春2005至2010年為瀕臨失調,其后保持基本協調。吉林2005年為輕度失調,2010—2015年為瀕臨失調階段,2020年又回到輕度失調,在瀕臨失調的邊緣。四平在2005—2015年保持中度失調,2020年轉為輕度失調。遼源、通化、白山、白城4個時間段保持在中度失調階段。松原2010年表現為輕度失調,此后轉為中度失調。延邊4個時間段一直為中度失調。截至2020年底,基本協調的市(州)依然僅有長春1個;輕度失調的市(州)為3個,其中包括吉林、四平、延邊;中度失調的市(州)為5個,其中白城、松原位于西北部,遼源、通化、白山位于南部。長春作為全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其耦合度、耦合協調度水平均高于其他區域。從空間上看,以長春為核心的中部區域,雖然受交通、區位等多種影響,尚未實現資源與環境的有機融合,但是,通過對周邊市(州)的持續的輻射和帶動,其區域內的旅游環境將得到持續的改善。 (a)2005年 以吉林省9個市(州)為研究對象,對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的相關指標進行研究,并利用耦合協調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通過對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指數的研究,得到了三種耦合協調度類型:旅游資源開發滯后、旅游環境發展滯后和基本同步,整體表明旅游環境發展滯后于旅游資源開發發展。 從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度總體的時空發展演化來看,2005—2020年總體上都處于低水平拮抗狀態,二者的耦合程度普遍較低。從4個時段來看,空間差異不大,這兩個體系間協作關系并不顯著,協調發展程度不高。 從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耦合協調度的總體時空演化來看,吉林省總體的耦合協調水平較低,處于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之間,整體差異不大。在具體的協調度上,以中度失調、輕度失調、瀕臨失調和基本協調為主,空間尺度發展不平衡,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的整合程度。 從總體來看,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協調度整體水平偏低,但在不斷上升,發展空間大。為了提升吉林省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在對實證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議。 第一,針對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基本協調類的市(州),在保證這兩個系統合理有序發展的前提下,要提高質量,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對基礎設施進行改善,對旅游產品體系進行完善,將旅游生態鏈進行延伸,不斷優化,并對吉林省旅游業進行全面的規劃。 第二,針對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輕度失調類的市(州),由于這些區域之間存在較低的耦合關系,未來的發展必須要有正確的方向,對當地的旅游環境進行科學評估,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旅游規劃和環境保護措施。同時,還應與區域旅游業的現有發展情況緊密聯系。 第三,針對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環境發展中失調類的市(州),應充分發揮吉林省的政策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可持續發展,完善旅游資源開發的保證制度。 目前,吉林省旅游業發展處在轉型和快速發展時期,對于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環境發展開發來說,要把握二者的協調性,利用“資源性”的政策,實現“資源性”與“生態性”的良性循環。
2.2 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的時序演化特征分析


2.3 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的空間演化特征分析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2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