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尚金
【摘要】:數學概念是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量概念教學作為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板塊,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讓學生較好的掌握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難點,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本文以“年月日”教學為例,探究量概念教學的一些方法策略。
【關鍵詞】:年月日 ?量概念 ?教學策略
“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內容,屬于量與計量中量的范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澳暝氯铡弊鳛槠鹗颊n,內容常常被認為簡單,很多教師經常會“趕”著上課,但通過課后檢測,學生仍對“年月日”時間觀念感知甚少,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文章從學生和教材本身出發,以學生中心,讓他們慢慢感受,認真體會 “年月日”這些時間單位帶給他們的知識、方法與文化。
一、基于起點,內容要有取舍
(一)學情分析
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生才能容易接受,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1】。在“年月日”起始課中,學生已經知道的和學生想知道的也是決定教學內容取舍的重要依據。
學生到底對“年月日”相關知識了解多少呢?在課前對學校三年級200名學生做了以下調查:
你知道一年有幾個月?你知道一個月有幾天?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你了解多少年月日的知識?
通過調查,學生基本了解一年有十二個月等知識,但一個月的天數、一年的天數到底是多少,僅有小部分學生知曉,但也說的不太明白。由此可見,學生本節課中仍需要有充足的時間通過探究、交流、分析、總結,感受和掌握“年月日”這些時間單位,理清“年月日”之間相應的關系。經過對200名學生調查,下面兩個問題最能引起學生關注:
有近三分之一學生想了解時間單位中為什么會有年月日,也有三分之一學生提問為什么七個月是三十一天,二月是二十八天或二十九天等。所以年月日作為時間單位來歷和大小月的由來是大部分學生心中的疑惑,那么課堂的教學內容中就需要對這部分的相關知識做進一步研究。
(二)教材分析
1.本課在“年月日”單元中是一節起始課,教材引言指出年月日是常用時間單位,明確性質,并激活學生已有經驗。一張2023年的年歷引入本課,讓學生通過觀察,年歷上標注了哪些節慶的日子?你還經歷了哪些節慶的日子?瞬間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例1又開門見山提出:關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讓學生展示已知,暴露未知,指明學習方向,接著出示2024年年歷,讓學生通過觀察2023年和2024年年歷,完成表格內容,通過觀察、填表、對比等數學活動,進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含義和關系,自主歸納出大小月,二月的天數和規律,并引導學生利用拳頭的凹凸記憶大小月。例2教學平年和閏年,讓學生通過觀察2013—2024年二月的天數,發現二月的天數并不都一樣,說明二月有二十八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十九天的那一年叫閏年,并讓學生計算平年和閏年天數,辨別年份是否為閏年。
2.引言點明了本節課的性質,性質決定本課屬性。例1是例2的基礎。對于年月日時間單位的認識應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而年月日的關系和大小月天數的規律、及對時間單位的感悟是學生在起始課中必須掌握的。例2應是在學生完全掌握例1的基礎上展開延伸。例1中的學習目標才是起始課中最重要的目標,看似淺顯易懂,卻在為以后深化知識做鋪墊,這也為本節課教學定下了基調。
3.“年月日是常用的時間單位?!边@句話,引領本課,看似熟悉,實則蘊意深遠,從生活中的常見概念出發,著眼于它們之間的關系,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感知“年月日”單位的長度,也為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學中將例2的知識目標放入起始課中,而是把年月日來歷和大小月的由來納入,讓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相關知識,為進一步探討交流打好基礎。這樣的教學設計,由簡到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當教學中我們把大部分學生心中的疑惑解答了,課堂的教學目標才算達成。
由此從學生的實際認知和教材分析兩方面情況分析,與其在“年月日”起始課泛泛而談,倒不如在課堂上暫時舍去例2內容,省下時間,重點圍繞例1(“年月日”時間單位感悟及關系)展開教學,并留下充裕的時間解決學生想知道的問題,給學生更多探究、討論、體驗、感悟的時間。
二、基于內容,目標要有輕重
基于“年月日”的前測,發現學生都接觸過“年月日”相關知識,他們的興趣點在于對“年月日”時間單位屬性的好奇和月份天數大小的由來?!澳暝氯铡弊鳛閱卧鹗颊n,學習目標側重于兩點,即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正確判斷平年、閏年。對于大部分學生已基本獲得知識目標,在維護知識體系完整性前提下可減少教學時間,畢竟課堂時間有限。
(一)學科整合中豐富知識的內涵
任何一個知識做為一個目標實現的時候,都需要立體呈現。“年月日”做為時間單位,單單從數學學科上理解遠遠不夠,其帶有的天文屬性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不僅有數學目標,還應帶有科學目標。
“年月日”作為常用的時間單位是科學家根據天文現象規定而成,無需學生探究。所以課堂導入,可以開門見山利用動畫把太陽系公轉圖播放出來,并把這些知識告訴給學生,利用動畫讓學生在課堂伊始就獲得他們想要了解的知識,形象、明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科整合讓學生在課中第一時間獲得了他們所需知識,并簡明道出“年月日”作為時間單位的本質屬性。
(二)背景介紹中彰顯目標的多元
數學知識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眾多數學文化。在本課教學目標中,記憶大小月是難點,但僅憑伸出拳頭記憶法,或是背一首詩詞記憶,顯然是機械的,不科學的,沒有以學生為本,實際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更應該遵循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把單純記憶分解為多元目標,融入記憶知識背景文化。根據課前調查數據顯示:孩子十分想了解“年月日”時間單位中大小月規定的來由。于是順水推舟安排以下教學設計。
《大小月探究》教學設計
(1)大小月概念
師:在歷法中,我們將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書:28天或29天只出現在2月,一般稱為特殊月。
師:一年中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
(2)大小月由來
大小月份的規定到底怎么來的呢?我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帶給大家一起分享。給學生分享羅馬統帥儒略·?愷撒指定歷法。
(3)記憶大小月(了解事情緣由,記憶還會困難嗎?)
一個關于大小月天數的故事,使學生解決了課前心中的困惑,明白了大小月天數由來。此時再對一年中大小月份進行理解基礎上的記憶,因為學生已知來龍去脈,學生記憶便事半功倍。突破教學目標難點的同時,也滲透了數學文化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基于目標,實施要有快慢
學生已經了解的知識,我們可以講的快一點,但知識背后的經驗和思想需要慢慢經歷、感悟。
(一)基本活動經驗要慢慢經歷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以學生獲得直觀經驗為基礎,以學生數學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并通過學生個體來感悟【2】。“年月日”是常用的時間單位,這是教材的第一句話,也應是本課重點學習目標之一,所以時間單位長度在本課需要學生充分經歷并慢慢感悟。
時間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抽象,如何變抽象為具體?就需要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開展相應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加深對 “年月日”時間單位的理解,所以設計如下:
環節1.
PPT出示:小聰的學校即將開運動會,將要持續2( ?),暑假長達2( ?)。
師:到今年暑假時,我們已經度過了約 3( ?)小學時光。
師:回到家里,爸爸告訴小聰 ,爸爸準備出差2( ???)。
生: 2周/2天/2月。
生:2年(學生們議論紛紛)。
追問:你們在議論什么呢?
師:假如爸爸出差2天,出門前你想對爸爸說什么?
師:出差2年,你想對爸爸怎么說?兩年后爸爸見到你時,猜猜他會怎么說。
環節2.
錄像快進播放:一年四季中樹木變化。
師:同學們發現了什么?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并匯報。
PPT播放:教師0歲、10歲、20歲、30時候的時候照片。
師:你們發現老師在近10年間的變化大嗎?誰能說一說“年”是怎樣一個時間單位,誰能用“年”說一句話。
“年”作為時間單位,時間長度很難被學生感知,學生只知道過了多少年,年到底有多長,學生是說不清楚,只能讓學生進行體會和感受。在計算教學時,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數感,而在教學時間單位的時候,我們要培養孩子對時間單位長度的感性認識。這種感覺是潛移默化的,特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把這些感覺帶給孩子們,讓他們在課堂中充分地經歷、體驗。
(二)基本數學思想要慢慢感悟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3】?!澳暝氯铡痹谛氯私贪娼滩淖儎幼畲蟮氖窃黾恿擞^察年歷環節,記錄每月天數的表格,這樣更符合數學中不完全歸納法需要3個以上實驗樣本的要求。所以在探究“年月日”課中各月份天數的時候,運用列表格來分析思考、尋找思路、求解問題的方法更為適宜。
四、基于應用,實踐要有選擇
在進行“年月日”量概念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體會和感知“年月日”時間單位外,更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年月日”時間單位的長度。課后布置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聯的數學實踐作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年月日”時間單位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有效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體設計如下:
(一)我是小小監督員。請學生回家之后,制作一個表格,認真查看家里食品、食物等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并把它記錄在表格中,嘗試判斷是否過期,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看判斷是否準確,這樣的作業設計從學生身邊的實例出發,讓學生感受“年月日”時間概念和單位長度,通過判斷是否過期,讓學生能進行簡單的“年月日”之間的時間段計算,達到鞏固的目的。
(二)制作月歷表。每位學生挑選一個月份制作一張月歷表,對特殊的節日標注上記號,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務,例如:本月第一天是不是周一?每周的第一天是星期幾?等等。通過月歷表的制作,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年月日”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奧運時間我知道。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連續五屆奧運會開幕式時間,制作表格,并做好記錄,讓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時間,總結出奧運會是幾年召開一次。在實踐作業中,不僅使學生對“年月日”時間單位的掌握得到了強化,也讓學生受到奧運精神的洗禮。學生興趣濃厚,參與度高,培養了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通過“年月日”教學的實踐和反思,讓我體會到教師應以學生為本,權衡思辨,找準起點,取舍內容,確定目標,牢牢把握數學教學本質,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是幸福的,而我們教師也應是快樂的。
【參考文獻】
1.《適時合作體驗 激發數學思維 》 ?沈小景 ?《初中生世界》 ?????2022.2.22
2.《引導學生在感悟中學習數學 》 ?耿征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3.2.20
3.《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感悟數學思想》 ?宋素平 ?《才智》???20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