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珺 張磊 周莉



摘要:目的探討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信息平臺的使用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將實施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平臺理前(2018 年 1-12 月)的孕產婦管理情況與應用管理平臺后2021年1-12月)在我院的孕產婦管理情況做對比。統計并對比兩組孕產婦管理情況、分娩方式、妊娠結局及孕產婦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孕產婦圍產保健依從性、高危孕產婦管理及專案結案率、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早產兒、低體重新生兒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平臺的應用對提高孕產婦圍產保健依從性、高危孕產婦管理力度及孕產婦滿意度,降低早產兒、低體重新生兒發生率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平臺,高危孕產婦管理,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545(2023)03-0110-(04)
DOI:10.19717/j.cnki.jjun.2023.03.021
現代社會人口流動加劇,“二孩”政策放開后高齡產婦與高危孕產婦顯著增加,“三孩”政策的出臺將給高齡與高危孕產婦管理帶來更大的壓力,傳統圍產期保健工作方式難以保證孕產婦健康管理依從性和完整性。2021年開始筆者所在醫院利用信息化落實《三級婦幼保健院評審標準(2016 年版)》中重點人群專案管理核心條款要求,按照衛生部辦公廳印發的《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等各類標準打造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信息平臺,提供自助建檔、健康宣教、高危篩查、追蹤隨訪、重點人群專案管理、轉診與救治孕產婦全周期健康閉環管理并將其與信息平臺使用前的孕產婦管理模式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研究為回顧性研究。①對照組:選擇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九江市婦幼保健院產檢并最終分娩的10 647名孕產婦(其中高危孕產婦8 118人),其管理模式為傳統紙質版登記管理,作為對照組;②研究組: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九江市婦幼保健院院產檢并最終分娩的7 849名孕產婦(其中高危孕產婦6 890人),其管理模式為利用信息管理平臺進行全周期健康管理,作為研究組。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早孕在該院建檔、定期產檢并分娩;②精神正常,具備溝通學習能力。
1.2.2排除標準 ①檔案資料不完整者;②僅在該院完成單項檢查者;③未在該院分娩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管理模式,方法如下:①首次建檔孕產婦由首診醫師進行初評,首診醫師手工填寫孕產婦保健手冊及高危孕產婦登記本,預約并指導孕婦下次復診時間,篩查出高危孕產婦建議其下次至高危孕產婦專科門診就診。②孕產婦是否按期復診取決于孕產婦個人依從性,醫護人員無從知曉。③對高危孕產婦管理僅限于門診,住院及產后孕產婦,轄區孕產婦難以延續管理到位。④孕產婦健康教育主要采用線下授課方式,覆蓋率及參與率較低。
1.3.2研究組 研究組采用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模式,方法如下:①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平臺的建立。引入信息平臺鏈接孕期保健門診、高危孕產婦門診、急診科、產房、產科病房、手術室、重癥監護室、新生兒病房、產后門診等整個孕產期各個服務部門。②完善健康管理平臺。一是依據《孕產婦妊娠風險篩查表》和《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表》在健康管理平臺中嵌入高危因素及危急值指標,對每例就診孕產婦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及分級,按“綠、黃、橙、紅、紫”自動生成五色管理標記和隊列,高危孕產婦形成專案管理;二是與院內HIS系統對接,平臺自動抓取醫院電子病歷中住院及分娩信息,避免重復填寫。③孕婦首次建檔后,由導診護士負責引導孕婦手機掃碼進行基本信息填寫,提高產門醫師工作效率。④就診:每次產檢后由接診醫生在信息系統平臺錄入圍產期相關數據,平臺根據關鍵指標自動將孕產婦進行分色分類標識,復診及住院醫師均可從平臺調閱孕產婦孕檢歷史病歷及相關檢查檢驗結果,分級管理貫穿孕產婦孕期、分娩期、產褥期全過程,囊括急診、孕期保健與高危門診、產科病區、產房、手術室直至42d產后復診,孕產婦42d復診后產后康復科醫生在平臺中對其個案結案。⑤隨訪:平臺根據錄入的預約復診/住院時間,于預約前一天自動推送短信提醒,未按時復診/住院者,平臺自動顯示,專職護士負責人工電話溝通及提醒。如孕婦仍未來院就診或住院,專職護士將孕婦信息推送至轄區孕管中心做好交接,接診醫師在平臺中對其個案凍結。⑥數據統計:系統可以自動生成高危建檔、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產后已結案、產后未結案等表單,并具有統計及查看打印等功能,為科研項目及提高科室質量管理提供科學和準確的依據。⑦信息平臺的完善。課題組不定期召開小組會議,對使用科室進行信息管理平臺應用的培訓,對信息平臺的使用情況及效果進行階段性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進一步完善信息平臺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一般情況。比較兩個觀察年建檔人數、分娩量、分娩量與建檔人數比。
(2)評價指標。比較兩組高危孕產婦管理率、高危孕產婦專案結案率、孕產婦健康宣教覆蓋率、妊娠結局。
1.5統計學處理
該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比較
研究組在院建檔人數、在院分娩人數較對照組有所降低,符合當下國家人口出生總體趨勢,但研究組顯示在該院建檔并最終在院分娩比例高于對照組,見表1。
2.2高危孕產婦管理情況比較
研究組高危孕產婦管理率及專案結案率、健康宣教覆蓋率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3妊娠結局情況比較
研究組足月分娩率高于對照組、低體重兒出生率低于對照組,一胎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討論
(1)孕產婦病死率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1]。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產科出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子癇前期等高危妊娠因素。定期產檢并進行高危妊娠篩查,發現問題及早干預,可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保障圍生兒健康[1]。而隨著現代社會發展,人員流動性強,在2016 年國家“二孩”政策放開后,高齡產婦與高危孕產婦顯著增加,全國經產婦占比和全國高齡產婦占比呈上升趨勢。產婦作為醫院的重點和社會特殊關注人群,其就診具有連續性、時間長等特點,傳統手工記錄的工作方式導致產科醫護人員任務重復、工作量大,并且信息跟蹤服務能力不強,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難以保證,數據共享較為困難,已無法滿足當前孕產婦保健管理工作需求,不利于孕產婦服務項目的連續開展[2]。
(2)孕產婦健康管理平臺的使用可提高孕產婦圍產保健依從性。研究組孕產婦就診黏性、高危孕產婦管理率及專案結案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孕婦在懷孕過程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均發生極大的變化。高危妊娠現象會增加圍產兒患病率與死亡率,且 50% 的圍產兒患病現象均是由高危妊娠所導致的[3]。“二孩”政策放開后高齡產婦與高危孕產婦顯著增加,“三孩”政策的出臺也給高齡與高危孕產婦管理帶來更大的壓力,因此定期產前檢查及高危孕產婦全閉環管理,可減少產科危重癥的發生,保障母嬰安全。
(3)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平臺的使用可有效改善產婦分娩結局。研究組足月分娩率高于對照組、低體重兒出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提示應用該健康管理平臺可有效改善妊娠結局新生兒發育情況。該平臺與醫院HIS系統的對接,避免了信息孤島的問題,使醫務人員不僅在門診還在住院期間均能及時獲取有效信息,保證了對孕產婦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及安全風險管理的連續性[4]。該研究中,研究組一胎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研究顯示女性初育年齡從1990年的23.4歲推遲到2020年的30.04歲[5],高齡生育的婦女不斷增多,剖宮產率上升與近年高齡孕產婦比例上升有密切關系[6]。
(4)孕產婦健康管理平臺的使用可提高孕婦滿意度。研究組孕產婦健康宣教覆蓋率、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健康管理平臺提升了對孕產婦專案管理和追蹤隨訪力度,擴大了健康宣教覆蓋面,促使孕產婦特別是高危孕產婦能及時了解并正確認識自己的孕期情況,積極配合產檢或治療,獲得安全感,有效地改善了孕產婦的身心健康,通過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和干預,也積極改變高危孕產婦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促進孕產婦健康行為的改變[7]。
(5)孕產婦全周期健康管理平臺的建設,孕產婦信息,保障了高危孕產婦在醫院能獲得連貫性的醫療保健服務,提升了高危孕產婦醫療保健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使用,省去了醫護人員煩瑣的手工登記工作,不但節省了紙張,還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時對孕產婦的系統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為衛生部門進行干預措施制定提供了及時的數據信息[8]。
綜上所述,利用信息化平臺對孕產婦的孕期、分娩期、產褥期開展全過程管理,可顯著提高孕產婦,提高高危孕產婦管理率及專案結案率、提升孕產婦滿意度、降低早產兒和低體重新生兒發生率,有較高的推廣價值。但是受到網絡、各醫院信息系統接口對接等因素制約,轄區各醫療機構通過平臺實現孕產婦信息共享共同管理還需要衛生行政部門的進一步推動。
參考文獻:
[1]劉偉,薛會平,賈倩,李素瑋.移動互聯網管理模式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6):70.
[2]劉寧,陳獻,李超凡,等. 互聯網+孕產婦保健管理流程優化與系統設計[J]. 中國數字醫學,2019,14(12):45.
[3]傅丹青.孕婦產前檢查情況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5):155.
[4]張雪葳.孕產期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的構建及應用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9.
[5]黃匡時.中國低生育進程的結構性特征[J].西北人口,2022,41(3):12.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7644號建議的答復[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aojiaosi/202207/t20220708_644412.html.2021-9-14.
[7]阮永蘭,解紅文,丁臘春.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高危妊娠管理平臺設計與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8):1107.
[8]陳婉真,高危孕產婦管理中婦幼保健信息化的應用及對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率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161.
(責任編輯 胡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