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鐵錚
在封建社會,四書五經可謂考取功名的必修課,但進入官場后,能夠始終遵循儒家經典思想的良吏,卻遠少于“金榜題名”者。元人張養浩,在任期間,一身正氣,為官清廉,最終積勞成疾,逝世于任上。他的為官行事值得稱道。
張養浩,元代濟南人,先后擔任過堂邑(山東聊城)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他在《山坡羊·一頭犁牛半塊田》云:“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勝絲綿,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元明宗天歷二年關中大旱,朝廷特任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他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資財分送給鄰里困難戶,登上車子向陜西進發。路上,他碰到災民就賑濟,看到餓殍就埋葬,《元史》說他“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于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每一念至即拊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作為良吏,張養浩在當時雖屬少數,但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不懈堅守,堪稱儒家經典所倡導“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真誠信仰者和踐行者。(摘自《新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