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晨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文件指出,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度重視、加快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服務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就業的辦學方向,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戰略定位,著力夯實基礎、補齊短板,著力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加快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能力,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多層次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如何在“提質培優”背景下,增強高職人才培養與職業需求的適應性;如何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借助精品課程,探尋更加有效、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成為精品課程建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基本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教材和教學模式。但高職院校學生專業基礎與本科院校學生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本科院校課程教學中的內容與方法,并不適用于高職院校音樂人才,對于崗位人才的培養也具有一定的限制。
教學內容上,大多都是以作品分析為主,結合曲式分析進行作品欣賞。但針對高職院校一年級學生特點,對曲式等方面的知識并不熟悉,教學內容設計并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對課程的需求,同時,目前《音樂欣賞》課程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缺少理論知識與崗位實踐的有機結合;同時,由于課程內容設計理論性過強,會使一部分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很難理解音樂作品,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產生一種“難懂、不懂”的誤區,影響了人才培養的效果。
教學形式上,更多地以線下講授為主。線下班級授課有著直觀、便捷的優勢,但也有其弊端。結合《音樂欣賞》課程和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線下授課,不利于學生在音樂作品中構建音樂情境,同時,相較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學生學時更短,單純的線下教學不能高效地利用課余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知識的學習,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效果,也限制了教學對象的范圍。
人才培養上,高職院校培養人才要為社會經濟文化服務,在目前大多數教材中,缺少對當地特色音樂文化的欣賞教學,導致學生缺少對當地音樂文化的學習;教學對象也僅限于學校音樂專業學生,不適用于非音樂專業學生和社會學習者,課程服務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效果不夠高。
在課程體系中,《音樂欣賞》課程為專業基礎課程,以中西方經典音樂作品的賞析為主要內容,通過“理實一體”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線上的情景帶入,將學生從單一的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式、探究式的學習。
課程內容的選用上,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進行設計。在精準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后,設計由淺入深的教學內容,適當加入曲式、和聲等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音樂情境中,探尋音樂作品的內涵。同時,將美育與德育融入課程,幫助學生在生動的音樂情境中建立良好的審美情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
在教學對象的范圍上,《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不僅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更能夠通過教學平臺,將課程推廣出去,面向其他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和社會音樂愛好者,增強了課程的普適性,能夠將音樂作品中的良好審美情趣傳播到社會更廣泛的地方,也更好地實現了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在教學模式上,《音樂欣賞》采用“理論+教學+實踐”的教學模式,將技能培養融入理論教學。傳統的《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普遍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聯系,學生進入崗位后,很難有效地利用音樂欣賞知識解決實際崗位問題。《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針對這些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入教學模式的設計中,每節課設計不同形式的實踐環節和實踐作業,每階段進行舞臺模擬和崗位實訓,能夠有效地解決“輕實踐,重理論”的問題,也能夠在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在崗位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程除了選用職業院校《音樂欣賞》相關教材,也參考了本科院校使用的部分教材。同時也結合了國內公共藝術課程教材、音樂通識課教材,既能夠保證職業院校音樂專業學生學習的深度,也能夠兼顧不同層次課程學習者學習的廣度。
《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已完成豐富多樣的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目前,課程教材、視頻鏈接、作品資源、參考書籍均可以從課程資源庫中獲取。同時將教師示范演奏、演唱視頻、教師音樂會視頻加入課程資源庫中,將經典作品的樂譜、伴奏加入實踐資源中,滿足學生學習和藝術實踐的需要。
在教學中,《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也結合了中國大學慕課、bilibili 視頻網站、愛課程等網絡資源,充實課程網絡資源,也通過學生更常見的網絡平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作品的多樣形式。
目前,《音樂欣賞》課程不僅能夠結合線上教學環境進行生動的教學,更能夠結合線下的智慧教室和舞臺環境模擬室,進行教學和藝術實踐。崗位實訓室和崗位實訓基地配合教學,可以在教學中設定崗位工作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更有效、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在真實的崗位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不僅適用于線上教學,更能夠滿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填補線下教學的局限,應用范圍更廣。將傳統《音樂欣賞》課堂與線上多元化的教學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在音樂情境中自主探索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內涵意蘊。
課程建設也注重新的教學方法的引入,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知識基礎和思想特點,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互動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將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轉化為在生動的音樂情境中自主探究、小組探討的模式,真正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
崗位實踐是課程教學的重要出發點,課程設計了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學院目前的舞臺環境模擬室、智慧教室,以及實訓基地,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實現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將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從而真正地實現理論知識與崗位能力的提高。
課程資源不僅由教師進行豐富,也來源于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分享。學生在課堂上,有專門的環節來分享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并加以分析詮釋。將優秀的學生案例,由學生自己上傳至平臺課程資源中,能夠培養學生課堂活動中的競爭意識,也能夠更好地結合學生興趣,選取教學內容。
課程不僅通過建課平臺教學,也結合多種網絡平臺資源豐富教學。并結合目前形勢,將直播音樂會“搬進”課堂,拉近了學生與音樂大師的距離,也給學生帶來了藝術交流的新體驗。
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中,《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既要符合課程目標的要求,更要滿足職業崗位對人才的理論和技能要求。課程教學分為三個環節,課前知識預習:問題探究;課中分組學習:難點突破;課后知識復習:鞏固拓展。不僅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在考核評價上,除了日常考勤、作業完成和期末考試外,課程還融入了線上任務和藝術實踐任務,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將學習成績與實踐成績同等量化,全過程地記錄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精品課程的建設,最終還是要歸于教學實施。在課程教學中,要牢牢把握以下教學原則,才能將精品課程發揮最大的效用。
要將崗位需求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始終將技能與理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將崗位需求融入到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才能真正實現課程與崗位的對接。
在課程的教學實施中,應當明確教學目標,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當選擇適合學生知識基礎的音樂作品,更要選擇弘揚時代精神、提升審美情趣的正面作品。采用由淺入深的方法,既要保證授課知識的廣度,也要保證授課知識的深度,才能兼顧不同知識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身處于一個豐富的自媒體時代,自媒體時代充斥著快餐文化,因此單一的講授式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勢必會有較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靈活選用教學中的多媒體手段,結合精品課程中的網絡資源,幫助學生在音樂意境中,自主探尋作品的風格與特點。
在作品的選用方面,將學生感興趣的作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開放多種平臺拓寬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將美育融入到課程的環節當中,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審美觀,獲得對音樂“美”的追求。
在課程中,實踐與理論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每一節課后,都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于不同的藝術實踐當中;每階段學習結束后,將在舞臺環境模擬室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舞臺上的詮釋;不論是哪種舞臺實踐,都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考核評價上,應當借助《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平臺,將課堂學習情況數據化,實時掌握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加強評價形式的創新,加入互評與他評等,所有數據都可計入學生的平時成績當中,結合舞臺實踐情況、期末考試分數,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除了上述構建方法,還加入了地方傳統音樂文化的相關內容,并將地方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相關教學章節,才能培養有地方特色、能服務于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人才。正是有了地方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才更能夠體現地方職業院校特色。
教學是一項長久的工作,精品課程的實施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高質量的教學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因此,要在課程實施中,不斷加強教學隊伍的建設,加強與兄弟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加強教師的培訓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才能讓《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發揮其最大、最好的效用。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改變了以往理論課程單一的講授模式,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有效地進行知識的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上將知識碎片化,能夠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知識的學習,更好、更有效地進行重難點的突破;將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相結合,豐富了教學形式,也拓寬了學生的藝術視野。同時,《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其他理論課程的創新改革。
目前,《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受益專業已達到8 個,也在相關行業有著良好的評價。課程在探索中不斷摸索,也不斷前行,目前已經有了一定數目的學習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未來的課程建設中,《音樂欣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會不斷地探尋課程改革新思路,開展更加多元化的課程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突出課堂活動的自主性和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打造更加多元化、融合式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