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釗
(廣州市司法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440)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形式異常嚴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需要進一步傳承和發展革命精神,從中汲取奮斗自強、自信勇敢、斗爭開拓的精神力量,從而給全面開啟社會主義新征程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紅色文化是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最佳載體,盡管很多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是這些資源并沒有能夠在革命精神傳承與發展方面發揮擁有的作用,嶺南地區就存在上述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對于嶺南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作用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探討,同時中職學校也需要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在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方面存在的巨大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在此方面迎頭趕上,繼而傳承與發展好革命精神,讓革命精神指引學生前進方向,激勵學生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下報效祖國。
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統稱,具體包括了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地區,上述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產生了很多影響革命進程的歷史事件,很多有名歷史人物都在嶺南大地上留下來了革命事跡。從嶺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具體構成來看,基本上由名人故居、革命建設活動舊址、紀念館等組成。統計數據顯示,嶺南地區各種革命遺址數量眾多,比較知名的有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新民學會舊址、船山學社、八路軍駐湘辦事處、廣州農講所、中共三大會址遺址等等,從名人故居來看,主要有彭德懷故居、李濟深故居等。從革命精神來看,嶺南地區誕生了遵義會議精神、海陸豐精神、高潭精神等。上述紅色文化是先輩留給后人的重要精神財富,對于這些文化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發展好,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文化的重要價值。
嶺南紅色文化在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中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分別從寶貴財富、教育載體、文化支撐等三個方面進行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對中職學生價值引領的作用具體的論述。
嶺南紅色文化是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的寶貴財富,財富有兩種形式,即物質財富以及精神財富。革命精神的傳承以及發展,不僅僅需要各類紅色文化遺址、公園、紀念館、舊址等物質層面的紅色文化,同時也需要紅色精神文化的推動。中職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管道間階段,通過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嶺南紅色文化是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的重要教育載體,革命精神要想深入人心,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能夠彰顯新的價值,成為人們廣泛認同的精神。對于中職學生進行價值引領,需要借助于革命精神這一載體,通過紅色文化這一載體進行教育、宣傳,從而讓革命精神深入中職學生人心。中職學校需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在上述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理所當然地需要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重要的教育載體,確保革命精神能夠得到中職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充分認同。
嶺南紅色文化是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的文化支撐,革命精神是文化自信的源泉,革命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本質上就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紅色文化天然擔負著這一神圣使命。通過對于紅色文化進行提煉總結,能夠給革命精神的傳承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支撐。中職學校應利用好嶺南紅色文化,圍繞學生精神文化的現狀,強調革命精神對于學生意識形態的塑造作用,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嶺南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需要多措并舉,本文結合嶺南地區中職學校實際情況,通過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借鑒,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嶺南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不僅有各類舊址、遺址、紀念館等,同時也有各樣各樣的名人故居、名人事跡等,比較知名的有黃花崗起義指揮部舊址、海豐紅宮、紅場舊址、廣州農講所、中共三大會址遺址等。數量眾多的紅紅色文化資源對于嶺南地區來說自然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中職學校要注重發掘和利用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其本身具有的革命精神傳承與發展作用。但是目前中職學校利用不足,這就導致了嶺南紅色文化出現了“暴殄天物”的情況,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開展。針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于嶺南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盤點梳理,注重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發掘以及利用。舉例來說,組織教師對于各類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開展調研,圍繞各種紅色資源開發愛國主義教育所需要素材。中職學校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要有充分的認識,條件允許且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開展紅色文化開發利用專項活動,對于各種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整理,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傳承以及發展革命精神的重要作用。
嶺南紅色文化的影響力目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知名度不高導致了嶺南紅色文化在傳承以及發展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作用大打折扣。嶺南紅色文化目前有一種“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尷尬處境,雖然有很多的非常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但是并沒有做到廣為人知。舉例來說,三河壩戰役在革命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但是如此重要一次戰役卻沒有與之匹配的知名度,調查發現,很多中職學生對于這次戰役都不清楚。而上述這種情況僅僅是嶺南紅色文化不為人所知一個縮影,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學校在此方面宣傳力度不夠。針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需要擴大本地區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利用校內各種渠道對于本地區的紅色文化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讓嶺南紅色文化能夠名聲在外,邀請一些學者前來學校進行嶺南紅色文化研討,不斷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繼而發揮紅色文化在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職學校應借助紅色實踐活動來向更多的人展示、傳遞革命精神,這是傳承以及發展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徑。革命精神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多姿多彩,利用不同載體、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確保革命精神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本身是有一定的抽象性,加上革命精神多所誕生的年代背景已經比較遙遠,這會影響人們對于革命精神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利用好紅色實踐活動這一方式來進行革命精神的展示,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主要有唱粵語紅歌、誦讀紅色經典、講古話革命等活動,這些活動與嶺南紅色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將能夠以人們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革命精神生動地展現出來了,增強人們對于革命精神的了解。基于上述分析,中職學校在嶺南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需要利用好紅色實踐活動,以講古為例,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曲藝形式,通過組織學生編輯紅色講古小段,將傳統曲藝與紅色故事結合,以新穎的講古形式講述紅色故事,體會革命精神,構筑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堅定文化自信。中職學校需要注意探尋實踐活動與紅色文化的結合點,深入探尋利用紅色實踐活動來展示革命精神的具體做法,并積極開展校內外合作,依托嶺南紅色文化這一“富礦”,開展更多的、更獨特的紅色實踐活動來展示好、宣傳好革命精神。
中職學校利用嶺南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需要在載體層面進行不斷創新,利用各種各樣的載體來傳承以及發展好革命精神。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利用好影視作品這一重要載體,嶺南紅色文化相關的影視劇很多,因此可以利用這些作品大做文章,老師對于這些作品進行整理,組織學生觀看,或者將一些影視劇進行濃縮,制作成為一些小視頻播放給學生,這些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中職學校教師要善于利用紅色影視劇來提升地區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更好地發揮其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的重要作用。二是中職學校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這一重要載體,嶺南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需要積極擁抱互聯網,舉例來說,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制作一些短視頻,擴大紅色文化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三是中職學校要利用好紅色文化旅游這一載體來傳承與發展,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紅色文化旅游活動,讓學生來一場紅色文化之旅,感知先烈革命精神,滿足學生紅色文化需求,這有助于革命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利用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是一項理論性、專業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對于中職學校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及素養要求是比較高的,學校如果沒有一支專業隊伍,很難做好此項工作。鑒于此,需要中職學校充分意識到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隊伍建設方面的短板,采取有效措施在此方面迎頭趕上。具體做法層面包括以下兩點:一方面是制定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理論培訓,開展相應的團建活動,提升教師對于這一工作的熟悉以及了解;另一方面則是要加強對教師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引導教師提升崗位勝任力,并給予其一定的壓力做好相關工作。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利用好嶺南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任重而道遠,未來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本文提出的嶺南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策略包括了注重紅色文化發掘與利用、擴大嶺南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借助紅色實踐活動展示革命精神、創新文化傳承與發展載體、加強文化傳承與發展隊伍建設等五點,這幾點有對于相關研究成果的總結提煉,同時也融入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對于中職學校利用好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考慮到不同學校情況的差異性,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的策略需要注意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靈活調整、持續優化,從而進一步提升這一工作水平。未來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這一課題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同時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這樣才能夠讓紅色文化更好地成為傳承與發展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繼而讓革命精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能夠煥發生機,成為指引中職學校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