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靜
(貴州航天醫院 遵義 56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是現如今臨床呼吸系統較為常見的疾病。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以及老齡化的不斷發展,COPD 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長,但對于老年COPD 患者而言,需要經常進行痰液檢驗,這種檢驗方法也是呼吸系統疾病重要的檢測方式,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數據指標[1]。而針對COPD 患者,經常會出現痰液濃稠的現象,導致痰液標本采集困難,需要借助纖維鏡等進行深部取痰,但是由于實施該操作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同時其費用較為昂貴,因此,其推廣率較低[2],也限制了痰液學檢查的開展,所以為了提高COPD 痰液的收集效率,臨床也在不斷的研究。誘導排痰是一種無創性促進排痰的治療方案,對患者影響較少,現如今也逐漸受到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認可[3]。本研究分析針對老年COPD 患者,選擇誘導排痰技術對其痰液標本采集控制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月收治的3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45~75 歲,平均年齡(58.18±7.38)歲;男17 例,女性13 例;病程(5.22±1.51)個月。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倫審(2023)1-009 號]。
1.2 納入標準 (1)本研究所有患者符合COPD 的臨床診斷標準[4];(2)患者和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能夠配合完成本研究;(3)患者住院期間需要進行2 次及2 次以上痰液標本采集,可自主完成排痰,可配合醫護人員完成誘導排痰。
1.3 排除標準 (1)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2)存在嚴重心、腦等原發性疾病者;(3)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4)中途退出者。
1.4 治療方法 在實施誘導前,需要對患者做好相關解釋工作,并說明該項檢查的重要性,教會患者正確的咳痰方法,同時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漱口,減少口腔鱗狀上皮細胞的污染。先用生理鹽水進行氧氣霧化吸入治療,指導患者需張大口腔,緩慢深呼吸,讓氣霧隨著吸氣時慢慢進入呼吸道,并讓藥液充分到達支氣管和肺部。當感覺有痰時,患者需深吸一口氣,并用力咳出,進而獲得最佳的痰液,痰液量應在3~5 ml,并在2 h 之內送檢。需要注意的是,唾液不可當痰液,這時應該停止吸入治療。如果患者仍出現痰量較少或無痰的現象,則繼續吸入,持續30 min左右,結束后利用振動排痰儀進行拍背處理,患者取側臥位或坐位,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選擇最佳的振動方式,5~20 min/次,并根據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方案和位置,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1.5 觀察指標 在誘導前10 min 和誘導結束后,測定患者的心率、呼吸、指脈氧等情況。觀察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惡心嘔吐、咽喉不適等。分析患者滿意度,采用滿意度評分表評估,滿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對比誘導前后的一次性誘導排痰留取標本的成功率。痰標本結果的記錄,采用細菌學檢驗規程的有關標準。目測痰量>2 ml 為取痰標本成功。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1.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如心率、呼吸、指脈氧、滿意度等,使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如不良反應等,采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在本研究的30 例患者中,對誘導排痰干預的耐受性均較高,同時完成整個誘導,獲得有效痰液30 份,而在整個過程中,僅有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發生率為6.67%,其中惡心1 例,咽喉不適1 例,不良反應情況均較輕微,未做特殊處理,患者自行緩解。
2.2 誘導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指脈氧情況比較誘導前和誘導后患者的心率、呼吸、指脈氧等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誘導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指脈氧情況比較()

表1 誘導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指脈氧情況比較()
?
2.3 患者滿意度 在誘導完成后,30 例患者對滿意度評分為(94.22±3.17)分。其滿意度較高。
2.4 患者誘導前后的一次性誘導排痰留取標本的成功率比較 誘導后,患者一次性誘導排痰留取標本的成功率為93.99%,高于誘導前的70.00%(P<0.05)。見表2。

表2 一次性誘導排痰留取標本的成功率比較[例(%)]
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5]。COPD 在臨床上常見,典型的癥狀是持續氣流受限。COPD 急性加重期(AECOPD)主要是由呼吸道感染、理化因素刺激等引起,患者在短期內出現明顯呼吸系統癥狀,且持續惡化,出現呼吸困難、大量咳痰、咳嗽、喘息等癥狀,肺功能持續減退,具有一定病死率,臨床治療十分困難。AECOPD 還可引起諸多損害,如骨骼肌無力、體力活動下降、全身性炎癥及氧化應激反應等,給臨床治療帶來較大難度。以往臨床多在急性癥狀控制后進行院外干預,以局部阻抗訓練或步行訓練為主,形式較為單一,無法明顯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AECOPD 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可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性損傷,降低機體運動耐量,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臨床常規治療能夠提高病情控制效果,緩解肺部急性狀態。COPD 患者的氣道炎癥較為明顯,氣道炎癥是多數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對于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中,通常需收集其痰標本,而傳統的痰標本采集方法是靠患者自然咳痰而得,標本的合格率和陽性率均較低,因此影響臨床的診療效果,甚至會耽誤患者病情[6]。另外采用支氣管鏡檢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診斷技術,對臨床技術要求較高,同時還具有一定侵襲性,患者對這兩種方案的耐受性較差,因此臨床使用受到限制。所以科學有效的痰液收集技術是確保治療效果以及標本質量的關鍵所在[7]。
誘導排痰技術在我國上世紀90 年代末才興起,且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逐漸應用在臨床,如今誘導排痰技術也被應用在多種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檢測中。誘導排痰技術也可以提供和支氣管鏡檢查類似的診斷效率,其誘導排痰方法的標準建立,也提高了痰標本的質量,而與自發痰相比較,誘導排痰的痰液中非鱗狀細胞含量較高,因此細胞離心涂片的質量會更好,細胞計數顯示也會更加的可靠;同時誘導排痰技術的重復性較好,具有安全、無創的優勢,因此在檢測痰嗜酸性粒細胞方面,其可達到較為理想的結果,并和支氣管肺泡灌洗等檢查結果一致;另外,在誘導排痰技術下,痰液標本中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更加的直觀,可準確地反映患者的氣道炎癥情況[8]。其優勢在于:(1)在實施誘導排痰時,采用高濃度的生理鹽水可以有效改變患者小氣道腔局部的滲透壓,進而促進黏膜下水分流向管腔,同時會提高纖毛的清除率;(2)誘導排痰的痰液來自于外周氣道至中央氣道,因此相比來源肺段氣道以及肺泡的分泌物,其更能準確反映患者的情況;(3)在超聲噴霧形成的霧化介質下,持續對患者進行深部呼吸道內化學刺激,可加速患者的機體咳嗽,也可以通過有效咳嗽將病源菌排出,在檢測后可以直接檢測出患者炎癥反應[3];(4)采用誘導排痰技術可以客觀地反映患者氣道灌洗以及氣道活檢的病理改變,可以更早地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5)誘導排痰技術對年齡的限制較小,因此適用于各種人群。
對于實施誘導排痰技術也需要掌握一些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證包括[9]:(1)少痰或無痰的呼吸道疾病患者;(2)不明原因咳嗽的患者;(3)患有慢性疾病患者,存在其他呼吸道炎癥的特點。而在禁忌證中:(1)第1 秒用力呼氣量(FEV1)<1 L 患者;(2)近期大咯血患者;(3)存在哮喘中重度急性發作(加重)者;(4)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者;(5)氣胸或縱隔氣腫者;(6)各種原因引起的大量胸腔積液或心包積液者;(7)嚴重心功能不全者。在實施誘導排痰前,相關醫師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對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查,對治療區域的環境情況進行整理,杜絕容易引起過敏的物品,同時還需要做好患者和家屬的思想工作,耐心介紹誘導排痰的優勢,講解該項技術的重要性,解除和緩解患者和家屬對該技術的緊張情緒。在操作前也需要觀察患者的相關數據,并做好記錄。針對血氧飽和度低于90%的患者,可以先進行低流量吸氧治療,讓其達到90%以上方可進行誘導排痰操作[10]。在進行誘導排痰過程中,首先需要準確地配備高滲鹽水混勻后,才可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針對于呼吸無力或是體力不支的患者,需選側臥位,并將床頭抬高30°~45°,可以降低患者的膈肌,并擴大其胸腔,提高呼吸深度,也有利于霧化的彌散。對于霧化不足5 min 而咳出的痰液需要去除,當患者超聲霧化超過5 min 之后,其唾液的分泌量會增多,出現輕微咳嗽,在此時應鼓勵患者進行有效咳嗽,促使痰液的咳出[11]。
本研究的30 例患者中,對誘導排痰干預的耐受性均較高,同時完成整個誘導,獲得有效痰液30 份。整個過程中,僅有2 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發生率為6.67%,其中惡心1 例,咽喉不適1 例,不良反應情況均較為輕微,未做特殊處理,患者自行緩解,滿意度評分為(94.22±3.17)分。誘導前,患者的心率、呼吸、指脈氧數據與誘導后相關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對比一次性誘導排痰留取標本的成功率方面,誘導后高于誘導前(P<0.05)。充分說明,對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誘導排痰技術可以收集最佳痰液標本,安全性較高。而且,誘導痰細胞分類檢測是反映氣道炎癥狀態的重要手段, 且收集痰液不受時間限制,患者依從性良好,檢測可反復進行,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且能夠提升臨床一次性誘導排痰留取標本的成功率,從而減輕臨床的工作負擔,也減輕患者的檢查壓力,提升臨床效率[12~13]。誘導排痰技術主要分為2 種方法,一種屬于單一濃度法,而另一種是則為梯度法,前者是采用濃度3%~10%的高滲氯化鈉溶液進行固定,并延長患者霧化治療的時間;另一種方式是在固定的時間內逐漸增加吸入濃度,先采用濃度為3%的溶液,隨后增加到4%或5%,可以取得較好的誘導效果,但是這種誘導排痰操作較為繁瑣,同時危險性較高,因此臨床廣泛應用的為第一種方法[14~15]。
綜上所述,誘導排痰技術用于老年COPD 患者痰標本質量采集控制中的效果較為理想,同時安全性較高,具有經濟實用的特點,同時結果準確率較高,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該項技術對臨床操作水平要求較高,本研究中的時間較短,同時研究樣本也較少,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