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子靖 李明月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實驗室 商丘 476000)
冠心病多發生于40 歲以上男性,發病機制復雜,涉及血脂異常、肥胖、年齡、吸煙、遺傳因素等,癥狀表現為心絞痛、呼吸短促、胸部壓迫,部分患者伴有出汗、活動時頸部疼痛、頭暈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心肌梗死,甚至死亡[1~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重建血運,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藥物洗脫支架的使用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會發生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缺血癥狀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是PCI 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3]。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屬于新型血管炎癥標志物,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進展[4]。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能客觀反映紅細胞體積,其與炎癥因子表達存在一定相關性,其水平增高提示機體炎癥狀態和氧化應激加重,與冠心病發生、進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5]。本研究選擇行PCI 術治療的86 例冠心病患者,分析Lp-PLA2、RDW 與冠心病患者PCI 術后冠狀動脈ISR 的關系?,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在醫院行PCI 術治療的86 例冠心病患者。納入標準:首次接受PCI 術治療;符合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6],經冠脈造影檢查確診;臨床資料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風濕性心臟病、擴張性心臟病等其他心臟疾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細菌或病毒感染;合并惡性腫瘤;存在血液系統疾?。恢踩虢饘俾阒Ъ?。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審批號:2020A-113)。所有患者術后12 個月復查冠脈造影,根據復查結果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14 例ISR 患者設為ISR 組,72 例無ISR 患者設為非ISR 組。支架內、支架近端或支架遠端邊緣5 mm內直徑狹窄程度≥50%即表示患者發生ISR。ISR 組年齡44~69 歲,平均(60.32±2.14)歲;男10 例,女4例;血管狹窄數目:單支4 例,雙支4 例,三支6 例;體質量指數(BMI)23.4~29.5 kg/m2,平均(25.62±2.11)kg/m2;有吸煙史2 例,合并高血壓9 例,糖尿病3 例。非ISR 組年齡43~70 歲,平均(60.25±2.11)歲;男51 例,女21 例;血管狹窄數目:單支22例,雙支20 例,三支30 例;BMI 22.5~29.3 kg/m2,平均(25.58±2.04)kg/m2;有吸煙史10 例,合并高血壓42 例,糖尿病14 例。兩組年齡、性別、血管狹窄數目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首次入院時采集5 ml 空腹外周靜脈血并行離心操作,離心時間為15 min,轉速為3 000 r/min,取血清,保存于-70℃冰箱內待檢。使用四川省亞中醫療儀器有限責任公司的Roche cobas8000 e 801 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相關配套試劑檢測RDW;免疫比濁法檢測Lp-PLA2 水平和血脂指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儀器為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的AU5800 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試劑盒購自南京諾爾曼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RDW、Lp-PLA2與血脂水平差異;(2)分析RDW、Lp-PLA2 水平與PCI 術后ISR 發生的關系;(3)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RDW、Lp-PLA2 聯合檢測與單一檢測預測PCI 術后ISR 發生的價值。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21.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對數據用MedCalc 軟件實施ROC 曲線分析,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其值越接近于1 表示診斷準確性越高,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RDW、Lp-PLA2 及血脂水平比較ISR 組RDW、Lp-PLA2 檢測值均高于非ISR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各項血脂指標檢測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RDW、Lp-PLA2 及血脂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RDW、Lp-PLA2 及血脂水平比較()
?
2.2 RDW、Lp-PLA2 水平與PCI 術后ISR 發生的關系 以患者是否發生ISR 作為因變量(賦值:發生ISR 設為1,未發生ISR 設為2),取2.1 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項目RDW、Lp-PLA2 作為自變量,原值錄入,經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RDW、Lp-PLA2 是PCI 術后ISR 發生的高危因素(P<0.05)。見表2。

表2 RDW、Lp-PLA2 水平與PCI 術后ISR 發生的關系
2.3 RDW、Lp-PLA2 聯合檢測與單一檢測預測PCI術后ISR 發生的價值 RDW、Lp-PLA2 聯合檢測與單一檢測預測PCI 術后ISR 發生的AUC 為0.954,敏感度為92.90%,特異度為81.90%,均高于單一檢測。見圖1 和表3。

圖1 RDW、Lp-PLA2 聯合檢測與單一檢測預測PCI 術后ISR 發生的ROC 曲線圖

表3 RDW、Lp-PLA2 聯合檢測與單一檢測預測PCI 術后ISR 發生的價值
PCI 術是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可幫助患者缺血心肌再次恢復血供,改善心肌缺氧現狀,但部分患者術后會發生ISR,直接影響PCI 治療效果,大大提高患者再發心肌梗死、再次手術、心力衰竭、再發血栓形成、心源性死亡等發生風險,影響患者預后[7]。如何有效預防ISR 發生至關重要。ISR 發生主要與血管內膜受損引起平滑肌細胞遷移增殖、內皮細胞功能不良、新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細胞外基質過度沉積等因素有關,而持續的血管炎癥可能參與并加速其過程[8]。藥物洗脫支架表面的聚合物或支架本身可能刺激血管炎癥反應,并造成相關炎癥因子表達上調,誘發程度不一的炎癥反應,而炎癥反應能夠刺激內膜增生,相應的提高Lp-PLA2、血小板刺激因子等炎癥指標水平。另外,PCI 術后附著于斑塊表面的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會引起炎癥反應,隨著時間推移,巨噬細胞會對正在形成的新生內膜形成侵襲并聚集在支架鋼梁周圍,而在動脈損傷后的內膜增生中炎癥反應扮演重要的角色[9]。Lp-PLA2 是由巨噬細胞、成熟淋巴細胞合成分泌而來的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可經載脂蛋白B 結合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損害血管內皮,并對泡沫細胞產生與沉積起到促進作用,還可黏附于低密度脂蛋白顆粒上,水解氧化其卵磷脂,促進溶血卵磷脂和促炎物質游離脂肪酸生成,發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進展與促炎作用[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ISR 組Lp-PLA2 檢測值均高于非ISR 組(P<0.05),經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Lp-PLA2 是PCI 術后ISR發生的高危因素(P<0.05),提示Lp-PLA2 是冠心病PCI 術后ISR 發生的高危因素。Lp-PLA2 分泌并釋放至血液循環內后,能夠結合LDL-C,而在Lp-PLA2 作用下,LDL-C 可分解為氧化非酯化脂肪酸和溶血磷脂酰膽堿,兩者均可趨化炎癥細胞,激活血小板并促進其聚集,使血管內皮功能減弱,增強平滑肌細胞增殖與遷移,對新內膜形成起到促進作用,并誘發ISR。Lp-PLA2 會對血管內皮細胞形成損害,促使單核細胞衍生為巨核細胞,并吞噬低密度脂蛋白而使其轉變為泡沫細胞,促進硬化性斑塊形成,其可經釋放細胞因子和蛋白酶,降低膠原基質與平滑肌細胞,致使斑塊破裂,促進血栓形成,增加ISR 發生風險[12]。
RDW 是反映外周血紅細胞體積離散度的有效指標,其與冠心病發展密切相關。RDW 每增加0.1%冠心病發生風險增加1.38%,且RDW 水平會隨著冠心病的狹窄程度和病變指數增加而升高[13~14]。RDW 水平升高與氧化應激、炎癥反映密切相關,其中炎癥因子可能作用于骨髓紅系肝細胞,防止其受到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刺激影響,阻礙紅細胞成熟,使得血液循環內進入大量不成熟的紅細胞,增加紅細胞體積離散度,進而提高血液內RDW 水平[15]。另外,炎癥反應會對鐵代謝造成影響,誘發缺鐵性貧血,也會造成紅細胞體積離散度增加,使得血液內RDW 水平增高。本研究結果顯示,ISR 組RDW 檢測值均高于非ISR 組(P<0.05),經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RDW 是PCI 術后ISR 發生的高危因素(P<0.05)??赡苁且騊CI 術后ISR 患者神經內分泌系統過度激活,對骨髓形成抑制,影響紅細胞生成與成熟,進而造成血液內RDW 水平呈高表達。本研究中,RDW、Lp-PLA2 聯合檢測與單一檢測預測PCI術后ISR 發生的AUC 為0.954,敏感度為92.90%,特異度為81.90%,均高于單一檢測,提示Lp-PLA2、RDW 聯合檢測可起到協同作用,提高對ISR 預測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Lp-PLA2、RDW 是冠心病PCI 術后ISR 發生的高危因素,聯合檢測能夠更準確預測ISR發生風險,指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