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游戲產業蓬勃興起,成為全球范圍內的重要經濟支柱。如今人工智能全面介入藝術設計行業已經成為發展趨勢,這使得傳統游戲藝術設計課程難以滿足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系統化的人工智能賦能設計課程體系介入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運用新的模式和教學方法來驅動“產學研創”深度融合,培養具備創新思維、技術能力和藝術素養的復合型設計人才。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游戲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和迭代,涵蓋了美術生成、數字建模、智能角色設計、虛擬場景構建、智能程序搭建等方面,將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其引發的設計思維新范式融入課程教學,使教育與科技實現有機結合,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學習方式和資源,還為高校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模式[1-5]。
因此,人工智能驅動下的高校游戲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滿足了游戲產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還開啟了設計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格局,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真正做到設計服務于生活。
①游戲藝術設計趨向于高度專業化和細分化。不同類型的游戲(如角色扮演、射擊、策略等)對藝術設計的要求各不相同,高校游戲藝術設計課程需要拓展專業領域,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技能和知識。同時,AI 技術賦能使游戲市場對游戲的視覺效果、畫面品質以及用戶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游戲藝術設計不斷追求更加精細和逼真的交互表現。
②游戲藝術設計逐漸與新興技術融合。游戲設計是一門緊密對接行業發展需求的專業,AI技術結合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等技術,人機共謀助推虛擬數字人和虛擬場景實現個性化交互的市場需求。未來具有多種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賦能的數字人會為受眾帶來更具個性化的交流體驗,游戲藝術設計師需要掌握這些新技術的原理并熟練應用,調節所需參數,同時學習游戲工程管理,盡快實現人機協同高效工作,創造出更具沉浸體驗感的游戲效果。
③社交游戲和移動游戲的興起對游戲藝術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交游戲注重多人互動和社交體驗,需要設計師設計豐富的角色造型,創造活躍的社區場景。同時,AIGC生成的角色在游戲社交過程中如何塑造正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具備優秀的民族審美風格也尤為重要。
①課程設置過于基礎化。AIGC 便利的創作環境促使游戲藝術設計行業對具備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猛增。傳統課程過于強調繪畫基本功,相對忽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知識體系搭建。此外,AIGC 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存在技術濫用和知識版權保護的問題,傳統教學中缺乏相應的科技倫理教育課程,對于人工智能賦能的可持續發展缺乏系統性的改革方案。
②課程內容與行業發展脫節。目前,虛擬數字人已經實現了從文本、形象、聲音的自動化構建,游戲類型越來越多樣化,用戶對游戲的視覺效果、畫面品質和交互體驗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這也對課程內容系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游戲設計教學內容缺乏對學生高階思維技能的培養,以及設計工程管理能力的培養,想要保證學校課程緊密銜接行業發展需求,就需要培養學生通過數據算法計算、分析和提煉的思維能力,以及如何掌握技術以實現更好的創意。
③缺乏實踐和項目經驗。在傳統課程中,教師主要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技術應用和參與實際項目的機會。學生如果被動地接受知識和技能的灌輸,無疑會限制其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缺乏與團隊成員合作的經驗,無法有效地協調和溝通,影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
在游戲美術設計中,人工智能可以用于生成美術資源,例如生成貼圖、紋理和材質等造型。通過機器學習和圖像處理算法,可以分析大量的美術資源數據,提取其中的特征,并生成新的美術資源。這樣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美術設計的效率,減輕美術師的工作負擔,同時保持藝術風格的一致性[6]。人工智能還可以輔助游戲設計師進行創意和設計方案的生成。通過深度學習和生成對抗網絡(GAN)等技術,可以讓計算機學習和模擬人類創意的過程,生成多樣化的角色造型、道具設計和場景構建等方面的創意,為游戲設計師提供更多的靈感和設計選項。
在角色設計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學習大量的角色數據和動畫資源,提取其中的特征和規律,生成新的角色形象。通過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等技術,可以讓計算機學習和模擬人類的動作和行為,生成自然流暢的角色動畫。在場景構建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學習和分析大量的場景數據和地形信息,生成具有多樣性和逼真度的游戲場景。通過深度學習和智能算法生成模型,比如地形、植被、建筑和光照等方面的場景元素,并將其組合和布局成完整的游戲場景。
①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廣度。課程設置不僅要注重傳統美術理論和繪畫基本功鍛煉,還應引入相關的計算機科學知識、人工智能技術和游戲設計工程管理等知識,發展跨學科技能。通過綜合學習,使學生獲得更廣泛的專業背景和思維方式,為游戲藝術設計提供多元化的視角。
②培養學生對新興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搭建科創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探索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機器學習等創新工具和軟件的原理和應用技巧,學習數據分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正向運用技術進行自我學習的素養,將創意思維融入游戲藝術設計,利用新技術創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作品。
③提升學生在多樣化游戲類型中的綜合設計能力。游戲藝術設計涵蓋了多種游戲類型和風格,如角色扮演游戲、冒險游戲、競技游戲等。重新定義課程目標應注重培養學生在不同類型游戲中的設計管理能力,包括世界觀搭建、角色設計、場景構建、游戲界面設計、交互設計的全流程統籌,學會熟練運用智能技術輔助個性化設計工程實現。
①塑造正向價值觀和創新思維,加強科技倫理教育勢在必行。AIGC 帶領我們進入了智能驅動的創意大爆炸時代,應如何防范技術濫用以及篩選具有正確價值導向的創意理念?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其正確的科技向善價值觀和倫理觀,發揮AIGC的正向效能,遵守著作版權規范,促進學生游戲設計創新思維的發展,設計出兼具美感和創新價值的方案。
②整合新興技術的應用。教學內容應拓展對新興技術的深入講解和應用,其中包括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等技術,這些技術在游戲藝術設計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課程應涵蓋相關技術的原理、工具和應用案例,涵蓋不同的游戲類型和風格,以便學生能夠適應多樣化的游戲需求。
③搭建新的學習能力評價平臺。AIGC 精準化和便捷化的知識調取能力,以及模糊著作權的特點給教育評價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高校亟須發展新的學習評價方式,塑造智能學習評價的有效機制。比如提高對教師的科學技術素養要求,避免學生過分依賴技術而破壞師生教學環境,對原創設計和知識版權的界定等,培養學生在智能社會中的高級思維技能。
④融合跨學科知識。人工智能驅動下文本、圖像、音樂、視頻、編程等領域的生成技術在飛速革新,教師需要拓展跨學科的知識技能,將教學內容融合計算機科學、心理學和人機交互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游戲藝術設計中尋找創新的方案來解決問題。
①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應與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相結合。通過引入前沿產業項目,對案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探索成功的設計策略,加深對行業發展情況的理解。此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新,增強他們在真實環境中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②建立工作坊。工作坊是一種互動和合作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創意工作和實踐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游戲藝術設計課程中,學生利用工作坊提供的互相交流和分享創意的平臺,可以搭建師生友好交流的橋梁。
①加強與游戲行業合作。與游戲行業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實際項目的實習和開發,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與游戲開發公司、游戲設計工作室或數字媒體機構等合作,為學生提供與行業專業人士互動的機會,使其了解行業標準和最新趨勢。
②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建立具備先進設備和工具的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索的場所。這些實驗室和創客空間應配備游戲開發和設計所需的硬件和軟件設備,如計算機、繪圖板、虛擬現實設備等,學生可以在這些環境中進行游戲美術設計和游戲程序開發等系列實踐活動。
③提供實踐導師和指導。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導師和企業指導員,為學生提供實踐指導。這些實踐導師可以向學生提供實際項目的指導,分享研發經驗和行業見解,同時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提高項目執行能力,盡早與產業接軌。
④實踐展示和評估。設立完善的實踐展示和評估機制,通過展覽、作品集、演示或評估面試等形式讓學生有機會展示他們的實踐成果和項目成果。實踐展示和評估可以幫助學生反思和總結實踐經驗,同時教師提供專業意見和指導,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設計工程管理實踐能力。
本文通過對人工智能驅動下的高校游戲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相應的改革方案及設想,在AIGC賦能時代,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注重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以及技術賦能的藝術創新能力。在設計課程中安排大量實踐環節,對標市場需求,發揮AIGC 技術的正向效能,培養學生在智能社會中的高階思維和實踐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