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娟 閆霞 劉秀娟
基金項目:張家口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探索與研究”(編號:195302)。
摘 要 經典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精神,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應遵循以幼兒發展為本、自主性與滲透性原則。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途徑包括:一提升教師文化素養,使之高質量指導幼兒誦讀經典;二開發園本課程,達成經典誦讀教育目標;三創設園所國學經典環境,激發幼兒誦讀經典的興趣;四構建家園共同體,保障幼兒知行合一。
關鍵詞 幼兒園;經典誦讀;原則;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04-0076-03
一、經典及經典誦讀活動的內涵
《現代漢語詞典》將“經典”解釋為:“具有權威性的著作。”[1]在《簡明古籍整理辭典》中,經典被詮釋為儒家經籍或宗教典籍,泛指重要的書籍著作。[2]張靜認為,經典是對每個人一生都有思想引領價值,讓個體文化精神得以提高的作品,是適用于整體,沒有國別、時代之分,但能讓人百讀不厭、常讀常新,并且能體現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提高民族凝聚力,為精神做支柱的典籍。[3]因此,被奉為經典的作品應該包含以下兩個方面:權威的,亙古不衰;體現人類共同價值取向,推動人類精神文明進步。
綜上所述,本文的經典是指具有權威性的,適合幼兒誦讀,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要求的古代作品,這些作品主要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品,包含著從古至今人、事、物的發展經過,通過藝術方式表達,蘊含著人生哲理,擁有學習價值。適宜幼兒園教學采用的經典包括中國傳統古籍,如《論語》《三字經》《千字文》等,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古詩詞,如《憫農》《詠鵝》《靜夜思》等。幼兒園經典誦讀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以權威的經典篇章為內容,以誦讀為主要形式,旨在激發幼兒的誦讀興趣,培養他們的誦讀和思考習慣,提升語言能力,養成樂觀性格,奠定人文底蘊。
二、經典誦讀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一)經典誦讀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提升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文化資源。習近平主席在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話中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促進和繁榮,就不會有中國夢的實現。”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任何一個思想觀念,要在全社會樹立起來并長期發揮作用,就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因此,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是必要的,同時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
(二)經典誦讀有助于促進幼兒終身健康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而經典誦讀能為幼兒終身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經典誦讀對幼兒價值觀教育有積極影響
價值觀教育主要是傳授給孩子看待、衡量事物好與壞的評價標準和尺度。而國學經典蘊涵著古往今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對過去、現在、未來都適用的思想,其生動真實,哲理性強。多數經典作品,如《三字經》《千字文》等通過細微而經典的例子,發人深省,從道德、行為要求等多方面做出了詳盡的描述,引導人們注重精神世界,喚醒人們心里的本真與善良。幼兒年齡小,可塑性強,將國學經典“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幼兒日常生活中,使其靈魂得以啟迪,情感得以培育,思想得以升華,以此陶冶其生命的高度與深度。這對幼兒價值觀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2.經典誦讀有助于幼兒核心素養的習得
核心素養體系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精神,是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習得,是保證幼兒終身健康成長的基礎。而經典誦讀有助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等核心素養的達成。如,讀《靜夜思》后,幼兒在夜晚會不禁想到詩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人文情懷;讀到《詠柳》,幼兒對植物產生興趣,進而探究植物的多樣性;讀到《詠鵝》,生動形象、朗朗上口的詩詞促使幼兒愿意自己創編動作,多角度理解經典,表達想法。
(三)經典誦讀有助于達成幼兒園各領域目標
幼兒園的課程主要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而國學經典中所蘊含的內容與幼兒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的要求有共通之處。例如,古詩《憫農》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幫助引導幼兒達成社會領域中的激發責任意識,遵守基本行為規范的核心經驗。古詩詞《靜夜思》和《春夜喜雨》的意境美對幼兒達成藝術領域的感受與欣賞美、表現與創造美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價值。而誦讀《楓橋夜泊》則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與好奇心,促使幼兒愿意觀察與探究,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等科學核心經驗。此外,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國學經典作品如《三字經》《千字文》和《百家姓》等篇幅較短、朗朗上口,具有韻律美、節奏美,幼兒更愿意誦讀、記憶,這對于達成語言領域的傾聽與表達、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等核心經驗均具有重要價值。[4]
三、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原則
所謂以幼兒發展為本,就是要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基礎之上,從實際出發選擇幼兒能夠接受的經典書籍。教學內容、方法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擇經典誦讀內容時,首先要選擇與幼兒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經典。這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經典,更愿意參與誦讀,以此啟迪幼兒智慧,塑造幼兒美好心靈。其次,經典誦讀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教師選擇經典內容時可適當刪減不適應于現階段幼兒認知發展的內容,切忌照搬照抄。最后,面對幼兒的個性差異,教師需根據幼兒的年齡、性別、性格差異,選擇適合不同幼兒誦讀的經典內容。
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采用“直接感知、操作”獲得直接經驗學習方式的特點。例如,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不能過分強調背誦結果,過分關注機械記憶,這不僅不利于幼兒成長,反而可能會對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問題解決的能力、創造力的發展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情境、視頻感知、活動體驗等方式設置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
(二)自主性原則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幼兒主動性,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內容與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經典誦讀比賽,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動機,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利用信息技術,讓幼兒自主跟隨多媒體學唱經典詩文;借助于班級區域活動,引導幼兒自主閱讀、表演經典內容。在此過程中,幼兒自主聆聽、閱讀、觀察、實踐,最終促進其傾聽、表達、書寫、合作、審美、思維等能力的提升。
(三)滲透性原則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皆教育。滲透性原則主要指經典誦讀活動要滲透到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例如,在來園時,幼兒園可播放藝術經典欣賞作品;在進餐前和離園前,可帶領幼兒進行十分鐘的經典誦讀;在午睡前,為幼兒播放經典故事。在班級保育工作中,給班里幼兒統一配備具有相關誦讀內容的特制水杯,并由教師講解水杯上的內容,幫助幼兒理解認識水杯上的經典文化;在戶外活動中,創編經典作品改編的操,幼兒可一邊誦讀一邊做動作;在區域活動角色扮演區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人生活,在此基礎上激發幼兒誦讀興趣。
四、幼兒園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提升教師文化素養,使之高質量指導幼兒誦讀經典
舒爾曼從學科教學知識的角度闡釋一名優秀教師應該具備的文化素養。其中主要包括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幼兒知識三個部分。只有教師掌握了科學、全面、深刻的學科知識,才能夠借助教學法知識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幼兒可以理解的知識。幼兒誦讀經典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知識的輸入,更應該是文化的傳承,思想的領悟。中國經典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思想內涵豐富、深刻,包含了諸如天文、地理、修身、道德、倫理等多方面知識。教師只有切實領會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文化,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才能將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傳授給幼兒。
人文知識是文化素養之基礎。因此,提升教師文化素養,首先要充實教師人文知識。幼兒園可通過集體講座、個人研讀、小組分享品讀、外出參觀、經典知識競賽等活動充實教師經典知識,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人文精神是文化素養之核心和靈魂。幼兒園可通過打造園所文化,也可通過系列“為人、為師、為孝”等實踐主題活動,讓教師躬身實踐、感悟生活。當然,人文精神的獲得更需要教師自我在感悟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內化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
(二)開發園本課程,達成經典誦讀教育目標
經典范圍寬泛,涵蓋面廣,不僅包含了中國傳統古籍《三字經》《論語》等,同時古詩詞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內容。浩瀚經典,無法全部融入幼兒園課程。因此,從幼兒園實際出發,從班級幼兒實際經驗出發融入經典,開發園本課程尤為重要。幼兒園首先可借助傳統文化節日開發園本課程。如在重陽節組織“情暖重陽,同悅健康”親子游樂活動;在端午節組織“粽香端午,和樂一家”親子合作包粽子活動。其次,可借助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中的來園、早操、進餐、午睡、區域活動、離園等環節開發園本課程。如早操活動,可以選擇極富韻味的古詩詞《靜夜思》《梁祝》等經典音樂,配上傳統的操練動作,讓孩子陶醉在經典文化藝術中;進餐環節,可將古詩《憫農》引入,便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三)創設園所國學經典環境,激發幼兒誦讀經典興趣
環境在幼兒園中扮演著繼父母、教師之后第三位教師的角色,其隱性課程對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應該注重創造傳統文化環境,將園所文化融入幼兒活動的每個場所,以激發幼兒誦讀經典的興趣。首先,幼兒園應該注重物質環境的創設,例如設計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園所外圍墻面,設計具有本地歷史印記的樓道環境,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游戲環境,例如大戲臺、美瓷苑、茶藝坊、琴棋苑、布衣坊等。其次,幼兒園應該注重視聽環境的創設,例如可以在幼兒來園、離園、戶外活動時播放《三字經》等視聽光盤,利用展板等形式在教室周圍宣傳國學經典內容,或利用幼兒園《家長園地》宣傳欄向家長宣傳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了解國學對幼兒人格、道德品質、情操、精神風貌的培養的重要意義。最后,幼兒園還應重視精神環境的創設,對教師和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熏陶,鼓勵和要求所有人講禮儀、守禮法、懂禮制,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
(四)構建家園共同體,保障幼兒知行合一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細化家園工作,贏得家長配合,構建家園共同體,是保證幼兒經典誦讀活動結束后可做到知行合一的關鍵舉措。教師可利用家長聯系群、家長會宣傳思想動員工作,廣泛發動幼兒家長積極配合,參與經典誦讀活動。教師還可以借助主題活動對家長進行經典誦讀教育。例如以“傳承中華美德,惠澤萬千家庭”為主旨,通過對“凡出言,信為先,言必信,行必果”的理解和詮釋,使家長掌握教會幼兒學習國學經典的方法,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進行經典誦讀。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國學經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幼兒園通過誦讀活動將國學經典、中華民族精神蘊藏于兒童人生發展之初,意義重大。
(徐曉娟 閆霞,張家口市第二幼兒園,河北 張家口 075000;劉秀娟,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幼兒園,河北 張家口 075300)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717.
[2] 諸偉奇,賀友齡,趙鋒,等.簡明古籍整理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0:190.
[3] 陳成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幼兒教育的路徑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87.
[4] 高福順. 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兒童閱讀能力[N]. 云南經濟日報,2018-07-02(2).
責任編輯:劉 源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