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藝術作為一種獨特而古老的藝術形式,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表現性,音樂藝術可以通過音樂的聲音和旋律,以及表演者的技巧和情感傳達,能夠觸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體驗。抒情性和表現性是音樂藝術的核心要素,兩者共同構成了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和藝術性。本文旨在探討音樂藝術的抒情性和表現性,并研究這兩者在音樂作品中的具體體現和相互關系,探究如何提升音樂藝術中的抒情性和表現性。
關鍵詞:音樂藝術;抒情性;表現性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9-00-03
音樂藝術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情感表達的重要媒介,不僅通過聲音和旋律傳遞情感,還可以通過和聲、節奏和音色等元素來表現復雜的情感狀態。抒情性和表現性是音樂藝術中兩個重要的概念,這兩者與音樂作品的情感溝通和藝術表達密切相關。
一、音樂藝術抒情性的研究
(一)音樂元素對抒情性的影響
旋律是音樂中最直接表達情感的元素,音樂的旋律輪廓,即音高的起伏和變化,可以是上升的、下降的、波浪狀的,不同的旋律輪廓可以傳遞出不同的情感色彩。例如,一個上升的旋律可以帶來愉悅和興奮的情感,因為給人一種向上和積極的感覺;而一個下降的旋律則常常與哀傷和沉重的情感相關聯。音樂的旋律可以通過音高的起伏和變化來表達情感。高音和低音的變化可以影響聽眾的情緒狀態。例如,高音符的使用通常與明亮、輕快和興奮的情緒相關聯,而低音符則常常與低沉、沉悶和哀傷的情緒有關,音高的變化也可以傳達出緊張、懸疑或戲劇性的情感。和聲和和弦的選擇以及音樂作品的進行方式也對抒情性具有重要影響。不同的和聲進行和和弦組合可以創造出不同的情感色彩。例如,大調和弦通常與明亮和快樂的情緒相關聯,而小調和弦則常常與沉悶和悲傷的情緒有關。除此之外,節奏和韻律的變化可以調動聽眾的情緒,并傳遞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快速而有力的節奏通常與興奮和活力相關聯,而緩慢、平穩的節奏則常常與冥思和內省的情緒有關。韻律的重復和變化也可以創造出獨特的情感效果,如通過加強重復來增強某種情感的表達,或通過突然的變化來傳遞戲劇性的情緒[1]。
(二)抒情性在不同音樂風格和流派中的表現差異
抒情性在不同音樂風格和流派中的表現差異是由于各個風格和流派具有獨特的音樂元素、表達方式和文化背景。比如,在古典音樂中,古典音樂通常注重情感的細膩和內省,常常使用復雜而精致的旋律、和聲和節奏結構來表達抒情性。古典音樂中的抒情性常常是通過優雅、細膩的旋律和和聲進行表達,讓聽眾感受到一種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而民間音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著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通常反映了人們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和體驗。民間音樂中的抒情性可以是歡樂的、悲傷的、溫柔的或激昂的,常常能夠通過簡單樸素的旋律、自然的音色和真實的情感表達來傳遞。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流派還有許多其他的表現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化的變遷,音樂風格和流派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模糊,出現了更多融合和跨界的音樂形式。
(三)抒情性對聽眾情感共鳴的影響
抒情性通過音樂中所傳遞的情感狀態和情緒表達,能夠觸動聽眾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當音樂作品成功地傳遞出悲傷、喜悅、溫柔或其他情感時,聽眾往往能夠與這些情感產生共鳴,與音樂建立情感聯系。聽眾產生情感共鳴之后,能夠跟隨抒情性的音樂表達進入特定的情感體驗中,音樂所傳遞的情感狀態可以激發聽眾內心相應的情感反應,例如,悲傷的音樂可以喚起聽眾的悲傷情緒,使其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抒情性的表達還可以幫助聽眾更好地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感。音樂作為一種非語言的藝術形式,能夠以直觀而直接的方式表達情感,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狀態,并用音樂作為媒介來表達情感。除此之外,音樂作品具有一定的撫慰作用,具有抒情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對聽眾的情緒起到調節和疏導的作用,當聽眾情緒低落或焦慮時,柔和而悠揚的音樂可能會帶來寧靜和放松的效果;相反,充滿活力和能量的音樂可能能夠激發聽眾的活力和積極情緒。
二、音樂藝術表現性的研究
(一)音樂結構和形式
音樂結構和形式是指音樂作品中組織和安排音樂材料的方式和模式,對音樂的表現性起著重要作用,幫助作曲家創造出有機的整體結構,使音樂作品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展現出特定的情感和情境。許多音樂作品采用樂章結構,將整個作品分為若干個獨立的部分,每個樂章通常有自己的主題、發展和回歸,樂章結構可以幫助作曲家組織音樂材料,并在不同的樂章中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情境。主題是音樂作品中的核心音樂想法,作曲家可以通過對主題進行變奏、發展和轉變,來創造出豐富多樣的音樂表達。起承轉合是另一種常見的音樂結構形式,通常用于敘事性音樂作品。起承轉合結構通過引子、發展、高潮和結尾等部分的組織,構建出一個有序的故事線索和情節發展,這種結構可以幫助音樂作品展示情感的發展和變化,增強音樂的戲劇性效果。重復和變化也是音樂結構中常見的手法,通過重復某個音樂段落、主題或節奏模式,音樂作品可以增強統一感和連貫性。同時,通過變化和發展這些重復元素,音樂可以展現出新的情感和表現方式。
(二)節奏和動態表現
節奏和動態表現在音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兩者是音樂表達情感和傳遞信息的關鍵元素,節奏涉及音樂的時間組織和強弱規律,而動態表現則涉及音樂的音量和音色變化。節奏是音樂中時間的組織和分配方式,包括音符的時值、音符之間的間隔和重復模式。節奏可以影響音樂的動感和流暢度,以及情感的表達,快速的節奏常常與興奮、活力和緊張的情感相關聯,而緩慢的節奏則常常與寧靜和柔和的情感相關聯。動態表現涉及音樂的音量和音色的變化,通過控制音量的強弱、音符的持續時間和音色的變化,音樂可以傳遞出豐富的情感和表現效果。較強的音量常常與激情、力量和緊張的情感相關聯,而較弱的音量則常常與柔和、溫柔的情感相關聯,動態的變化和對比可以增強音樂的表現力和戲劇性。節奏的組織和動態的變化共同貢獻了音樂的脈動和推動力。脈動是音樂中的節奏感和律動感,給音樂帶來生命力和活力。推動力是音樂中的前進感和動力感,使音樂在時間上持續向前發展,節奏和動態的變化可以影響脈動和推動力,進而影響聽眾的體驗和情感共鳴。
(三)演奏技巧和藝術性表達
演奏技巧和藝術性表達是演奏者將音樂作品轉化為真實演奏的關鍵要素,演奏技巧和藝術性表達的運用可以豐富音樂的表現力,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獨特性。演奏技巧是演奏者為了準確地表達音樂作品而需要掌握的技術要素,主要包括手指的靈活運動、正確的按鍵和弦位,以及良好的節奏掌握,演奏技巧的準確性對于演奏者能夠忠實地呈現作曲家的音樂意圖非常重要。藝術性表達涉及演奏者對音樂的情感和意境的傳達,演奏者通過動態的控制和變化,調節音樂的音量和強弱,傳遞出豐富的情感和情緒。藝術性表達可以使音樂更加生動、感人和感染力十足,讓聽眾深刻體驗音樂所傳遞的情感。演奏者通過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解讀和演繹,賦予作品個人獨特的風格和詮釋。演奏者的個人觀點和情感體驗能夠影響其對音樂的表現方式,使作品更具個性化和獨特性,解讀和演繹是演奏者與作品互動的過程,讓音樂作品得到更多層次的詮釋[2]。
(四)音樂與情景、故事的關系
音樂與情景、故事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音樂有能力通過表達情感、創造氛圍和描繪圖像,與情景和故事相互交織,進一步增強其表現力和溝通效果。音樂在電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配樂通過與電影情節、場景和角色的結合,幫助塑造電影的情感氛圍和節奏。配樂可以強調情節的緊張、悲喜交加,或賦予角色獨特的個性和特征,音樂通過與影像的結合,使觀眾更深入地融入故事情境,產生共鳴和情感體驗。音樂劇和舞臺劇中的音樂也有重要的作用,音樂通過歌曲、旋律和歌詞,直接表達角色的情感和心聲。音樂劇中的音樂和舞蹈與故事情節相互交織,用音樂和舞臺表演來傳達情感、展示角色關系和推動故事發展。在許多文化中,民間音樂與民間故事有著密切的關系。民間音樂通過歌曲和曲調,傳遞傳統的故事、傳說和民間傳統,這些音樂作品與特定的情景和故事緊密相連,幫助傳承文化和傳統價值觀。
三、音樂藝術中抒情性與表現性的相互關系
(一)抒情性對表現性的影響
抒情性的表達方式和情感體驗能夠直接影響音樂作品的表現性,使其更加豐富、深入和引人入勝。抒情性通過直接表達情感和情緒,賦予音樂作品情感層次和情感共鳴。音樂作品中的情感狀態和情緒通過旋律的起伏、音符的連貫性和音色的豐富性等元素得以傳遞,這些情感的表達可以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使其與音樂產生情感連接。抒情性的表達方式可以傳遞出特定的情緒和氛圍,從而影響音樂作品的表現性,不同的情感和情緒通過音樂的節奏、動態和音色的變化,使作品具有不同的氛圍和情緒色彩。抒情性的表達可以賦予音樂作品更深層次的情感和內涵,通過情感的深度和細膩度,音樂作品能夠在表現性上更加豐富和細致。抒情性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共鳴可以為表現性提供更加豐富的情感基礎,使音樂作品具有更多層次的意義和理解。抒情性的表達方式能夠體現演唱者或作曲家的個人風格和獨特性,每個演唱者或作曲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和音樂風格,通過抒情性的發揮,音樂工作者可以將個人情感與表現性相融合,創造出獨特的音樂表達。抒情性對表現性的影響使音樂作品在情感和情緒表達上更為深刻和真實[3]。
(二)表現性對抒情性的支持
表現性的音樂結構和形式的安排可以為抒情性的情感表達提供支持。音樂的結構和形式可以幫助作曲家組織音樂材料,并在不同的樂章中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情境,通過恰當的結構和形式設計,音樂作品能夠有效地展示和發展抒情性的情感。表現性的節奏和動態的變化也可以增強抒情性的情感表達,適當的節奏變化和動態控制,可以讓音樂傳遞出豐富的情感和情緒,快速而強烈的節奏可以增加音樂的緊張感和激情,緩慢而柔和的節奏可以帶來寧靜和溫暖的情感。表現性的裝飾性處理和表演技巧對音樂作品的抒情性有重要的表現作用,裝飾性處理包括音樂的裝飾音、滑音、顫音等技巧,可以為音樂增添變化和情感表達。表演技巧涉及演唱者的表現力和個人風格,可以使抒情性更加生動、真實和感人。表現性可以通過音樂與情景、故事的關聯來支持抒情性的情感表達,音樂可以配合情景、故事或者影像,賦予其特定的情感和氛圍。
(三)藝術目標的統一
抒情性與表現性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和表達效果。抒情性追求個人情感和內心體驗的表達,通過音樂直接傳遞情感和情緒,激發聽眾的共鳴和情感體驗,強調音樂的情感觸動力和情感共鳴,使作品能夠直接打動聽眾的心靈。表現性則側重于音樂作品對外部世界和場景的描繪和呈現,致力于創造出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景、形象和故事,使作品更具生動性、戲劇性和藝術性。盡管抒情性和表現性在表達方式和手段上有所區別,但兩者的目標是統一的,即通過音樂來傳達情感、表達意義和引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在音樂創作和演唱的過程中,藝術家追求抒情性和表現性的統一,通過精心的創作、演唱技巧和音樂解讀,將個人情感和音樂的表達方式融合在一起。
四、增加音樂藝術抒情性和表現性的具體方法
(一)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
音樂工作者在演唱作品之前,需要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這可以讓音樂工作者深入對作品情感的理解,研究作曲家的生平經歷、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歷史背景,有助于把握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情緒。音樂工作者還需要分析作品的結構和形式,研究作品的樂章結構、主題發展和音樂的形式安排,可以發現作品中情感的起伏、高潮和轉折點,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作品中的動態和音色指示提高了作曲家對情感表達的具體要求,音樂工作者仔細研究作品中的動態變化和音色指示,可以了解作曲家對情感的要求和表達方式。某些音樂作品與特定的語言和文學背景有關,了解這些背景可以深化對作品情感的理解,音樂工作者可以研究與作品相關的詩歌、文學作品或文化傳統,可以幫助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意義[4]。
(二)情感的投入和表演的詮釋
與作品建立情感連接是表演成功的關鍵,通過想象和回憶自己與作品相關的情感和經歷,與作品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將個人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相結合,使演奏更加真實和有力。在演唱過程中,音樂工作者要注重細節和表情的處理,以準確地傳達情感,通過微小的音色變化、裝飾性處理和強弱度的掌控,創造出豐富的音樂表達。同時,注重演唱時的表情、眼神和身體語言,使觀眾能夠感受到情感的真實性和深度。音樂工作者要注重自由演繹和個人風格的發展,不僅要準確地呈現作品的音樂結構和形式,還要展現自己對作品的獨特理解和詮釋。
五、結束語
音樂藝術的抒情性與表現性是音樂創作和演唱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音樂藝術的抒情性與表現性的研究為音樂工作者深入理解音樂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性提供了重要的視角。在今后的音樂創作、演唱和欣賞中,音樂工作者應該繼續探索和發展抒情性與表現性的相互關系,為音樂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雪梅.探討音樂藝術的抒情性與表現性[J].中國民族博覽,2022(09):165-168.
[2]姚愛民.抒情性與表現性在音樂表演藝術中的演繹分析[J].黃河之聲,2021(09):127-129.
[3]岳明俊.關于音樂藝術的抒情性與表現性的幾點思考[J].當代音樂,2018(01):123-124.
[4]李雪皎.由宋代詞樂看中國音樂的抒情性傳統[J].藝海,2017(03):43-45.
作者簡介:劉樂(1977-),女,河南南陽人,本科,二級演員,從事聲樂表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