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會敏 董 超

在中國知網,以“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可檢索到30條相關內容。然而,在韓國RISS網站上,以“?? ??(民俗村)”為搜索關鍵詞進行檢索,可以檢索到5585條相關內容。由此可見,韓國學術界對韓國民俗村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
鑒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山東榮成市海草房傳統村落的發展現狀,通過采用韓國民俗村與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比較研究的方式,從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角度積極挖掘韓國民俗村保護事業對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啟示,并借鑒韓國民俗村的發展經驗,促進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進而推動地區民俗文化與經濟的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威海傳統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鄉村振興的協調發展。
韓國在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上做出了諸多努力,并取得了有效成果。中國山東與韓國隔海相望,交流頻繁。因此,韓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經驗值得山東借鑒。自韓國對文化遺產實施保護措施以來,其保護和傳承經驗可總結為兩方面:第一,韓國民眾具有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第二,韓國政府構建了保護與開發并行的管理機制。
韓國民俗村的保護和傳承經驗一方面在于民眾的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在于政府的積極支持,注重文化內涵和旅游的開發,以及制定相應的管理機制。這些措施使得韓國在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韓國有關民俗村的最早記錄是在1965年3月《?????? ?? ?? ?? ??? ???》這一報道中,該報道介紹的內容是“人們使用織布機、水碓等過去時代使用的器具生活的場景”(???,2023)。自此,韓國保護民俗村的措施開始實施。
第一,韓國制定了相關法律,明確了非遺的定義、保護范圍、保護措施、違法行為等,對保護非遺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政府的經濟扶持。韓國民俗村有法規政策的扶持,其中政府還制定了專項財政支持制度。
第三,加強國際傳播與交流。韓國文化遺產管理局為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都會舉辦介紹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度的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度運營現場會。
在韓國民眾與政府的共同保護下,韓國民俗村目前發展狀況良好。這主要體現在把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教育體系、創建民俗村、建立民俗村旅游基地方面。
1.把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教育體系
為了讓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產生共鳴,韓國政府在初高中階段就設立了傳統文化科目,并由專家編寫專門的教材,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2.創建民俗村
韓國政府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國各地建立了數十個民俗村。在民俗村,各種演出以真實性為原則,會在露天場地每天定時編排豐富的演出,如民俗舞、雜技等;男女在日常生活中都身著傳統韓國服飾;還有很多人會編制工藝品,邊做邊賣,自然真實。
3.建立民俗村旅游基地
韓國政府將民俗村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和推廣,吸引了大量游客,使其成為韓國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韓國政府在民俗村周圍的旅游地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如修繕旅游觀光地區等。
目前,在榮成煙墩角村尚保存有50多幢有200多年歷史的海草房,在寧津街道東楮島村也保存有10余幢明朝萬歷年間的海草房。2006年,海草房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成為山東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發現”之一。
近年來,榮成市加大海草房保護性開發力度,與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出臺了《榮成市精品民宿扶持辦法》,實現了“民宿+”微度假產品體系全域覆蓋,并評選出榮成市旅游精品民宿49戶。同時,榮成市將現存比較完整的海草房村落設為景點,打造了以煙墩角、東楮島、東墩村為代表的鄉村博物館,以“民俗館”“鄉情展”的形式記錄了鄉村的沿革和變遷,展示了榮成的民間藝術和農民生活習俗。但是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裕,磚瓦平房、樓房受到人們的喜愛,海草房民居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與許多民俗傳統藝術一樣,榮成海草房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沖擊,逐漸被人們忽視。如今,大部分年輕人對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知之甚少。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一代的審美水平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很難吸引年輕人,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事業后繼無人的嚴重局面。雖然政府加強了對海草房民居的介紹和宣傳,加大了開展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培育傳承工作的力度,并積極打造區域海草房品牌,為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傳承現狀依然不容樂觀。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與其他地方傳統村落一樣,面臨著多重困境。
1.保護法規空缺
2014年,山東省人大和省政府將《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列入省地方立法項目。2019年11月,威海市公布了《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該辦法對威海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提出了整體性的建議。此外,榮成市更是先后出臺了多個文件,為榮成市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對于如何對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開展專項扶持,如何解決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后繼無人的傳承困境等問題,政府尚未制定具體的保護傳承措施。而相關保護法規的空缺導致相關部門對海草房傳統村落的關注度逐漸下降。
2.傳承人匱乏
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傳承人才是關鍵。然而,目前,老一輩傳承人老齡化嚴重,榮成海草房面臨著人才緊缺的問題。在采訪榮成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傳承人王老師時,王老師談到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傳承人才匱乏。
3.保護意識薄弱
由于人們的非遺保護意識淡薄,不少獨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遭受破壞,甚至走向消亡。再加上地方相關部門對傳統民居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對地方民俗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許多民眾對海草房民居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認為海草房民居已經落伍,難登大雅之堂。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海草房民居的受眾越來越少,阻礙了海草房民居的發展道路。海草房民居若想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首先,應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當地群眾對海草房民居的保護與傳承意識,提高人們對海草房傳統村落的認可度。其次,應提高對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傳承人的關注度,增強傳承人發展海草房傳統村落的信心。
4.傳承推廣渠道單一
目前,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的傳承工作主要由傳承者來負責。傳承者帶徒弟這一古老的傳承形式如今仍是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的主要推廣形式之一。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對文化產業重視程度的提高,榮成市在保護海草房的基礎上,妥善處理海草房保護與鄉村旅游開發的關系,配套推出漁家民俗、休閑垂釣等休閑旅游項目,但旅游開發依然停留在層次較低的游覽項目上,缺少精品民宿旅游,容易使游客產生審美疲勞。同時,榮成市政府為了增強全民的民俗文化保護意識,推動榮成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在榮成市人民政府官網上建立了“走進榮成—榮成民俗”“走進榮成—旅游景點”專題網頁。這雖然對榮成市民俗文化傳播、海草房旅游起到了宣傳作用,但是很少有人會點擊網頁瀏覽,尤其是不會上網的中老年人。綜合來看,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的傳承渠道較為單一,政府對非遺、民俗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加之當地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團隊老齡化嚴重,面臨著受眾范圍狹小和缺乏傳承人的困境。
當地政府應借鑒韓國民俗村保護與開發的成功經驗,結合榮成市的實際情況,構建協調有效、具體全面的制度體系,將海草房建筑技藝傳承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建立起完整的保護傳承體系,加大對榮成海草房建筑藝人的保護力度。
政府在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中應當起到表率作用。相關部門應制定出具體可行的保護傳承措施,并結合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民間建筑技藝制定合理、有效的專項扶持政策,并設立專項資金,為解決海草房建筑技藝后繼無人等傳承困境指明方向。
山東榮成市是擁有豐富海洋民俗文化資源的地區,應充分發揮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的資源優勢,如獨特的漁村文化、優美的生態環境等,形成榮成海草房特色,打造內涵豐富的人文旅游景觀。
相關部門應遵守海草房傳統村落保護優先,以適度旅游開發推動保護的原則,舉辦各種海洋民俗文化節和民俗博覽會,傳承與弘揚民俗文化與海草房建造技藝,提高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的吸引力。
海草房建筑技藝傳承人應承擔起責任,積極配合相關部門一起搜集海草房傳統村落的相關資源,并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守正創新,錄制有參考價值的相關視頻。以網絡媒體為宣傳載體,擴大榮成海草房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公眾的參與度。例如,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科普榮成海草房知識,加大網站推廣力度,廣泛利用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政府可以將榮成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與當地高校的建筑類專業學習相結合,也可以將傳統海洋民俗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結合起來,有效地保護和宣傳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地方高校可以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社會調研實踐。例如,每年寒暑假,當地高校要有意識地重點推廣針對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現狀的實踐調研,鼓勵學生深入了解周邊地區的海草房傳承發展狀況,為海草房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調研實踐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鄉或學校周邊地區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培養學生體驗式的研究意識,同時推動高校科研走出校門。
海草房民居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沿海先祖用海草筑巢而居;在秦漢至宋金時代,其制作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形成基本格局,被劃定為生成期;到元明清時代進入繁榮發展階段,奠定了榮成沿海區域海草房民居群落基礎,其成為膠東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態民居。
當地政府雖然加大了對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的宣傳力度,積極打造區域海草房品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傳承發展現狀依然不容樂觀。韓國學術界對韓國民俗村的研究較為成熟,并提出了多角度保護發展對策,對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鑒于此,本研究從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角度,借鑒韓國民俗村發展的優秀經驗,以期為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與對策:加強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制度機制;借鑒韓國民俗村以政府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加強對鄉村旅游的管理;根植本土,守正創新;提高村民的保護與開發意識;創新榮成海草房傳統村落傳播方式;創新榮成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與學校教育結合的方式,探索出一條互助共贏的長遠的傳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