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沈陽在其個人社交賬號上發布消息稱,他使用AIGC寫作的科幻小說《機憶之地》在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舉辦的第五屆江蘇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沈陽表示,經過組委會評委討論同意,這篇AI寫作的科幻小說匿名混在其他作家作品中參與評選,6名評委中的5名不知道這篇小說是AI創作而成。
沈陽介紹,他利用AI平臺創作《機憶之地》斷斷續續用了3個小時。其間,他與AI平臺前后對話66次,形成了4萬多字的稿件,最后從中復制出5900多字成稿。《機憶之地》中的主人公李曉是一名元宇宙的探險家。曾經的她在真實世界是一名神經工程師,但在一次實驗中失去了所有關于家人的記憶。她對“機憶之地”的傳說產生濃厚興趣,希望找回自己丟失的記憶。
“我們經過幾十次的提示語之后,從筆名、標題、正文到配圖,內容100%都是AI寫作而成。文學風格指定AI使用卡夫卡風格。AI寫作獲得文學獎,這在文學史上應該是第一次,也是AI史上第一次。”沈陽同時表示,團隊會將詳細創作過程公布,讓每一個愿意學習和復刻的人都能使用AI寫出好作品。
科幻小說作家、重慶市科普作協副理事長蕭星寒是這次評選的評委之一。他沒有推薦這篇作品,不光是因為他識別出這是利用AI創作的,“主要原因是我覺得它不夠好”。他說,現在AI創作的小說,最大的問題是缺少感情。
(摘自《武漢晚報》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