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學校教育的獲取知識,促進智性的發展,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尊重與包容。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長與子女的關系并不是完全平等的,這將會導致在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傾向于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進行指導,有時候會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將并不適合孩子成長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而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性。因此包容性就尤其重要,在包容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對于子女的尊重,促進孩子的獨立健康人格的形成。
成功的家庭教育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孩子可以用開放多元的心態對待世間萬物,不以自己的好惡隨意評價他人,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思考,同時在學習之外,孩子也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學會生活。另一方面,家長作為教育者,在良性的家庭教育開展過程中,也應該體現“教學相長”,即家長在此過程中,不斷加深、拓寬對孩子的了解,對于生命有更深的體悟,認識到教育并非是“一勞永逸”的,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也真正體現出當今時代所提倡的“終身學習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優秀、用心的家長。
(據中國教育在線 王正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