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妮
動手操作能力是幼兒諸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種,幼兒園老師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也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其實,幼兒園各種活動都在不同程度地培養著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美術活動也不例外。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是增強孩子自信心,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在美術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和基礎能力選擇不同的操作材料,使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象進行動手操作,這對于增強孩子的協調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大有益處。實踐證明,美術課并不是單一的畫畫課,而是把觀察、想象和動手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就很好地培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更科學的要求,幼兒教育要著重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興趣愛好、與人交往、動手操作、觀察想象等能力。美工活動就是操作性較強的一重活動,它不僅深得幼兒喜愛,而且是開發幼兒創造潛能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不應該將兒童美術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教孩子“學畫畫”,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恰當應用,創造出一種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和情境,在孩子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開孩子的想象力,及時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提供合適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做到寓教于樂。
一、激發興趣,為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奠定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最能激發幼兒的活動潛能。美術課老師可以通過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其主動參與。孩子們有了興趣就會為此積極準備,發揮想象,從而很好地完成操作活動。例如:在教學《折紙》一課時,老師先問:你們喜歡折紙嗎?你們都會折什么?這個問題一下子引起了幼兒的極大興趣,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著回答,老師隨即展示自己提前用彩色紙折好的孩子們不太會的幾個折紙作品。看著這些五顏六色、形態各異、非常逼真的折紙作品,孩子們顯得異常興奮,躍躍欲試。老師順勢向幼兒發放卡紙,并按照課堂設計說明其折疊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動手操作,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環境創設,促使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幼兒是喜歡動手操作的,動手操作是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我在為幼兒創設可操作性強的環境的同時,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養幼兒的動手協調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與愛好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美術操作活動,教師再引導幼兒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進行大膽的操作和嘗試。例如:在美工活動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就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較為復雜的材料,而對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較為簡單的材料進行創作。
三、增強自信心,通過繪畫促使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
幼兒在嘗試各種不同繪畫形式的同時也在學習如何操作。剛開始開展這一活動時,不難發現小朋友的繪畫水平比較低,大部分小朋友拿起筆之后就不知道要如何畫,對于線條或圖案的構圖能力比較弱,無法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繪畫,經常亂畫一通。每到繪畫的時候,孩子們經常會在圍老師身邊求助:“老師,教我畫,我不會畫。”看著孩子們的無助,作為老師的我更是焦急:孩子們難以跨出的這一步,我該如何去幫助他們呢?手把手教他們畫,還是讓孩子自己去嘗試?慎重考慮之后,我決定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嘗試后去體驗美術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失敗是正常的,只要孩子們能跨出這一步,那就離成功不遠了。
四、注重美術活動過程,不斷強化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活動中,幼兒把自己關注的熱點、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畫在紙上,使美術成為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而幼兒的繪畫、折紙、剪紙、泥工、手編以及廢舊物利用等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都是在雙手協調下開展的。所以,在幼兒園中,注重美術教學的活動過程就能不斷強化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五、靈活利用時間,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在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這一問題上,我不單純依靠美術課堂時間,還利用幼兒課外活動時間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如利用幼兒午睡起床的等待時間和下午游戲時間,給幼兒提供白紙、彩色紙讓幼兒自由畫、折疊、撕貼,讓幼兒自己去擺弄、自己去嘗試、自己去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總之,在美術活動中我們要根據幼兒自身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在充分調動幼兒興趣的基礎上盡可能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這對幼兒的心智發展、思維開發、觀察想象、動手創新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為幼兒今后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