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菊
摘要: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雙向銜接,要求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用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進行培養,使其未來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本文結合工作實踐,以語文教學活動內容為切入點,探索兒童語文教學活動在幼小銜接視角下的意義,根據現階段班級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開展策略進行優化和完善,助推幼小銜接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幼小銜接? 小學? 語文教學活動
幼兒園和小學是兒童從家庭生活走向集體生活的重要轉折點。幼小銜接的語文教學活動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孩子學會傾聽、敢于表達、大膽表達、喜歡并理解文學作品等,這些核心目標有助于兒童良好品質的養成,為兒童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幼小銜接語文活動來促進兒童的全面成長。
一、幼小銜接語文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
(一)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兒童在2歲左右開始進入前運算階段,7~11歲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兩個時期都是兒童思維能力快速發展和變化的重要階段,也是幼兒園與小學之間最為明顯的差異所在。因此,了解并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讓幼兒更快地適應。
(二)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現有發展水平,指獨立解決問題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可能的發展水平,即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應該在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內進行教育。
(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人的五個需求層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孩子的興趣,使其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其認知能力的提升及自主性的發揮。
二、幼小銜接語文教學活動的內容分析
(一)語言能力培養
幼小銜接階段是兒童口頭表達能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幼兒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創設情境、提供范例、引導講述等。同時,還要注意到幼兒個體差異性,針對不同幼兒進行有差別的指導和訓練。
(二)語言知識學習
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們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幫助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因此,我們將“聽”作為主要考查目標之一,包括以下方面:能夠認真聽他人說話;能夠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能夠正確地發出聲音等;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愿意與同伴交流互動;敢于在眾人面前講話等。
(三)語言表達訓練
在幼小銜接時期進行適當的語言表達訓練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或者小組討論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需要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讓他們能夠認真聽他人說話并做出回應。
(四)語言文化體驗
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語言文化體驗活動。例如,組織孩子參觀小學課堂,觀摩小孩子上課;開展“我是小孩子”口語交際比賽等活動,幫助孩子提前感受小學氛圍,激發對小學的向往之情。同時,通過這些活動也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
三、幼小銜接語文教學活動的實施策略
(一)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首先,要加強對教師進行培訓,使其了解并掌握科學的兒童發展理論及相關政策文件精神;其次,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業務交流等方式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拓寬視野,增強實踐經驗;最后,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課題研究等活動,促進個人成長與進步。
(二)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幼小銜接這段時期,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看繪本等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好感度;其次,在課堂上,要求孩子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同時也應該鼓勵孩子敢于提出問題,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最后,還需加強家校合作。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設計游戲,鞏固運用;模擬場景,角色體驗;加強練習,拓展應用。
(三)完善評價機制
首先是建立成長記錄袋。通過收集幼兒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現,如閱讀記錄、口語表達記錄、數學運算記錄等。其次是多元化考核形式。可采取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創意繪畫等多種形式。最后是重視家園合作。加強家校溝通,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并及時反饋兒童在家庭生活中所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困難,共同促進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和身心健康的發展。
(四)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語言教學模式
我們應該重視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對于兒童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形成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多元主體參與的語言教學模式。例如,可以邀請家長進課堂,讓他們了解并配合學校開展相關語言領域活動;也可以組織社區志愿者進行情景模擬表演,豐富孩子的體驗感受;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拓寬孩子的知識面等等。
四、幼小銜接語文教學活動的效果分析
(一)語言能力的提升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幼兒園大班和一年級的孩子相比較而言,一年級的兒童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通過一系列的語言領域活動,如故事表演、看圖說話、口語交際等等,孩子們不僅僅學會了一些基本的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這些表達方式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
(二)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兒童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書寫姿勢和握筆方法等基本學習習慣。同時,他們也能夠做到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按時完成作業等。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對于孩子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社會交往能力的增強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兒童已經能夠主動與同伴交流、分享玩具和食物。他們愿意參與到小組討論或游戲當中去,并且表現出較強的合作意識和規則意識。這說明我們開展的語言領域活動對于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行為具有積極作用。
五、結語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小銜接階段,語文活動的實施情況及其對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發展的影響。從實驗結果來看,該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有助于提高兒童口語表達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還有利于促進其社會性交往技能的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繼續加強對幼兒語言領域活動的重視程度,不斷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并且采取適當的方法來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語言技能。同時,家長也要積極參與進來,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