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冰,王 輝,李攀攀
(煙臺騰輝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東煙臺 265500)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省市陸續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建設工作,不動產登記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辦理手續繁瑣,申請人員需在多部門間來回往返,重復提交申請材料;部門間數據共享難,導致辦理效率低;辦理登記周期長、查詢進度不便等[1]。因此,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國辦發〔2019〕8 號),要求結合“互聯網+”政務服務理念,對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進行優化,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流程不見面交易的不動產登記新服務體系,打通與稅務、銀行、民政以及房管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辦理通道,讓“群眾跑腿”轉變為“數據跑腿”,全面提升企業和公眾的改革獲得感[2]。本文根據市級不動產登記部門的實際需求情況,利用GIS、云計算、移動互聯以及電子簽章等技術,優化了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搭建了市級不動產登記網上服務平臺,實現了業務網上申請、預審、查詢、繳稅、繳費以及辦證等“一站式”服務功能,提高不動產登記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市級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包括申請、受理、納稅申報、房產審核、登簿以及繳費等10 余項環節,涉及房管、稅務、民政、公安、公證、工商、銀行以及法院等眾多部門。傳統不動產業務辦理采用串聯審批、辦理業務系統獨立運行,需申請人員攜帶大量紙質資料“多次跑腿”,導致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周期長、效率低。將“互聯網+”政務服務理念用到不動產登記管理中,極大地優化了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模式優化。采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構建全流程不見面交易的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模式,實現申請人網上申請、申請材料云端審核、手機一鍵納稅繳費以及證件快遞送達等;另一方面是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優化。通過制定相應的標準規范和管理辦法,采用并聯審批的方式,對業務流程再造,強化部門聯動,實現眾多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辦理,從而達到“群眾跑腿”轉變為“數據跑腿”“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的目的,讓企業和公眾在業務辦理的“申報材料、受理時間、部門間跑腿”上不斷“減負”[3]。市級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優化示意圖如圖1 所示。

圖1 市級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優化示意圖
市級不動產登記網上服務平臺基于SOA 架構,集成Web 端、移動端以及自動終端,面向政府、企業和公眾,打造跨部門和跨區域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流程不見面交易的不動產登記公眾服務體系[4]。平臺框架設計包括軟硬件支撐層、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以及用戶層,兩側是保障平臺運行的政策法規、標準規范以及運行保障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平臺框架設計示意圖如圖2 所示。

圖2 平臺總體框架設計示意圖
1)軟硬件支撐層包括了平臺穩定運行所需的硬件環境、軟件環境以及網絡環境。其中,硬件環境包括政務共享云、服務器、存儲設備以及安全設備等;軟件環境包括操作系統、GIS 平臺以及安全軟件等;網絡環境包括政務內網和互聯網等。
2)數據層包括了平臺運行所需的數據資源,通過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不動產登記過程中產生的業務數據、登記簿數據以及共享證件數據等有效組織和存儲,構建了市級不動產登記數據庫。
3)服務層包括了地圖服務、登記服務、單點登錄服務、安全認證服務以及權限管理服務等,為應用層提供相關服務。
4)應用層實現了不動產登記線上線下融合、全流程不見面交易的公眾服務應用,有Web 端、移動端以及自助服務端應用,包括業務申請、業務受理、業務審批、業務查詢、納稅繳費以及信息集成等功能。
5)用戶層是平臺的使用人員,主要包括不動產登記部門、政府其他部門、企業以及公眾等。
為實現全市統一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辦理,系統將在市、區(縣)兩級不動產登記部署運行,涉及互聯網和政務內網。因此,數據的安全傳輸和共享交換是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根據不動產登記數據特點和數據安全保密的規范要求,設計系統信息安全解決方案:一方面對數據信息的傳輸采用加密和解密機制;另一方面對數據信息在互聯網和政務內網間的交互采用數據共享和交換技術。系統對外提供數據共享服務是將共享數據通過SOAP 或WebService 等方式封裝成服務[6],為政府相關部門、公眾提供數據服務。系統對外提供數據交換服務是采用數據交換技術,按照數據處理過程分成4 個步驟:首先,數據交換請求方發起數據交換請求,包括政務內網不動產登記部門和互聯網業務申請企業和公眾;其次,系統建立內部和外部緩沖區兩個緩沖區分別對發出的請求進行審核;再次,審核通過的請求轉入指令隊列,等待進行數據交換處理服務;最后,系統根據數據交換處理要求,與數據資源中心的數據進行交換,并將交換后的成果返回緩沖區,從而實現數據的交換。不動產登記數據交換流程圖如圖3 所示。

圖3 不動產登記數據交換流程圖
傳統工作流程辦理常采用工作流技術,該技術能較好地完成簡單的流程處理,但隨著業務系統流程逐漸復雜,傳統工作流技術無法實現人和人、人和機器、機器和機器間的有效解耦,導致流程結構混亂,維護困難。基于高效業務流程引擎(BPM)[7]實現業務流程的全周期管理,采用可視化建模的方式,建立業務流程模型,輕松對業務流程進行定義、設計、執行和優化,從而實現流程的快速搭建、高效運行和便捷維護。本系統基于BPM,以不動產登記工作為驅動,建立完整的不動產登記從申請、受理、稅務核算、審核、登記、繕證、發證到歸檔全業務流程體系,實現不動產登記業務徹底協同。
平臺采用J2EE 體系架構、MVC 設計模式和ArcGIS Server 10.5 技術,以Eclipse 平臺作為開發工具,開發相應的功能。平臺功能結構示意圖,如圖4 所示。

圖4 平臺功能結構示意圖
Web 端應用功能模塊主要包括網上便民服務大廳,業務審批管理、信息共享服務以及運維管理等。網上便民服務大廳包括業務申請、業務預約、信息查詢、在線繳費、業務咨詢、辦事指南和文書下載等。業務審批管理是業務審核人員根據用戶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批,審批通過后將結果以短信或者微信的形式反饋給用戶;數據共享服務是對登記、稅務和交易申請材料進行合并和優化后,建立標準化不動產登記申請材料,通過全新的業務流程,實現業務辦理人員申請材料一次提交,即可實現不動產登記業務“三聯辦”。運維管理是平臺應用的后臺管理,主要包括部門和用戶管理、業務后臺監測、權限管理以及日志管理等。
移動端應用功能模塊主要包括掌上辦事、掌上查詢、掌上預約、掌上支付、掌上咨詢以及掌上下載等,實現了用戶利用手機辦理不動產業務的目的。掌上辦事,用戶可以自由選擇需要辦理的業務,如不動產登記、交易、抵押、辦證等業務,并根據辦事類型,提交申請和材料等;掌上查詢,用戶可以利用身份證號、手機號碼或者業務受理編號等查詢不動產業務辦理的進度和審核情況;掌上支付,用戶可以利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以及銀行卡支付進行在線繳費;掌上下載,用戶可以對辦理完的業務的憑證進行下載,如繳費發票、不動產證件等。
自助服務應用端功能模塊主要包括證書打印、證明打印、自助查詢和信息服務等,實現不動產證書打印、證明打印、自助查詢以及信息服務等功能。在自助服務終端掃描身份證,便可以獲取用戶辦理業務的相關信息和進展情況,還可以輔助用戶辦理業務,有效地提高了不動產登記的效率,減輕了窗口工作人員的業務辦理壓力。
本文將“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理念,借助GIS、云計算以及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搭建了市級不動產登記網上服務平臺,優化了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實現了不動產登記線上線下融合,全流程不見面交易和隨時隨地網辦,讓不動產登記服務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一步,平臺將繼續完善功能,深化與政府、企業合作應用,如水、電、氣等企業數據共享和業務聯通,從而全面提升不動產登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