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珺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天津 300110)
EPIP教學模式,是結合中國實際創立的,適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是指工程、實踐、創新、項目四個元素的有機結合。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處理課程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能)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城市軌道交通值班員崗位職責及安全職責,掌握各類突發事件現場處置的基本原則、方法與流程,具備應急處理能力,為后續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及今后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行車、安全工作打下基礎。
應急處理課程安排在比較靠后,經過一系列前序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機電設備應用能力,客運、行車、票務的組織能力。應急處理課程的綜合應用性較強,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然而部分同學存在基礎知識薄弱,專業能力、素養欠缺的問題。加之學生面臨實習等問題,關注點比較分散,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為注重設計教法,側重課程資源的建設、教授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知識的傳授。教師認真備課,從教學效果來看,結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職業院校的大部分學生不擅長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愿意參與到動手實踐過程中。二是各種新媒體發展迅速,一味地知識灌輸對自控力較差的學生無法形成吸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考慮具體的學情和學法的設計,重教法輕學法,教學不能相耦。
火災、客傷、設備故障、水淹車站等突發事件,無法幫助學生創設真實事故場景,只能通過口頭或文字描述介紹事故概況。難以讓學生感受到突發事件后果的嚴重復雜程度,處理時的緊迫氛圍,形成感性認識。
實訓進行應急演練可以采用桌面演練、虛擬演練、真實演練三種應急演練方式。使用實訓設備進行真實演練時,設備數量有限,只能分組輪訓。學生平均實訓時間不足,實訓效率不高。使用桌面演練的形式,學生分組圍坐在桌旁,根據應急預案的內容、合練預案規定的步驟和過程。輔以車站地圖、圖表、卡片等工具,幫助學生掌握各崗位的工作程序,明確工作責任。采用這種方式需要教師以觀察員的角色,觀察和發現重點崗位重點環節出現的問題,指出問題所在,以保持持續改進的效果。然而學生人數眾多,教師同時觀察幾組同學演練情況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采用此種方式,學生無法得到及時反饋。實訓形式單一,無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需要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處理原則、方法與流程的基礎上,根據具體事態的發生環境、所處階段、嚴重程度等做出處理方案的調整,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例如,學會處理車站火災后,能夠延展到區間隧道火災的處理。火災應急處理過程中,如果發生了次生災害,比如乘客受傷,應該知道如何進行救護。然而,教師往往認為教會學生應學應會的內容就已經足夠,沒有拿出足夠的課時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拓展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學生應該了解突發事件的總體處理原則、分級分類,應急處理的領導機構、組織過程;了解每類突發事件的發生的不同場景與具體后果;了解不同工作崗位在應急處理中的工作職責和具體流程;了解對應應急設備的控制方式、操作方法和故障處理過程。
針對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專業能力、素養欠缺的問題,要幫助學生梳理好與項目相關的專業知識,把割裂的存在于不同課程中的知識片段整合起來。針對學生不擅長理論學習,注意力分散的問題,要利用新媒體新手段,通過微課、短視頻等方式傳播所學內容,并善用互動功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教與學的過程中,學會是目的。教學方案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設計。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己歸納知識、技術要點,真正學懂弄通應急處理所學知識。
當發生火災、暴雨水淹車站、道岔故障等各類突發事件時,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內所有工作人員都要參與到應急處理工作中。站長負責應急指揮、啟動預案;行值需要事件上報、監控現場情況、播放疏散廣播;客運值班員負責準備應急物資、組織疏散與救援;票務員需要關閉票亭,協助疏散。應急處理是所有員工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需要員工具備沉著冷靜、準確快速、團結協作的職業素養。運營結束后,車站要經常進行應急演練鍛煉員工的應急處理能力。
模擬企業真實作業環節,實訓主要采用應急演練方式進行。學生按照企業實際崗位進行角色扮演,按照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桌面演練形式比較枯燥,真實演練受限于實訓環境與設備。軌道運營專業教師與企業合作,采用虛擬仿真技術,開發“軌道交通應急處理實訓平臺系統”,為城軌運營及其相關專業課程提供理論教學、模擬演示、實訓操作、實訓考核一體化的培訓軟件。
依靠虛擬仿真技術,創設出火災、自然災害、設備故障等多種事故場景,依據真實事故案例,模擬出各種復雜的突發事件狀況與后果,給予學生良好的視覺沖擊,增強了學習的體驗性。學生在處理突發事件的過程中,需要模擬實際崗位,依據標準作業流程,應用正確的應急工具,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訓項目。完成后能立即得到分數,并查看自己的錯誤點,這種方式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本課程實訓確定為以虛擬演練為主,真實演練、桌面演練為輔的方式。具體共設計24學時6個實訓項目,其中車站站臺突發火災事件應急演練 、站臺門故障應急演練、電話行車法演練分別采用虛擬火災應急處置設備、站臺門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和虛擬行車作業辦理平臺進行虛擬演練;乘客受傷應急演練設計、正線道岔故障應急演練采用真實演練方式,強暴雨出入口水淹應急演練采用桌面演練方式。每個演練項目都配備具體的應急演練方案,有演練背景、演練成功標準、演練職責分工、演練主要環節、規范的手指口呼內容,還有對應的評分標準。
學生畢業后進行企業崗位實踐和就業,企業看重學生的專業能力,更希望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因此,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
保證應知應會的基礎上,每個應急處理項目拿出一定比例的課時作為項目拓展。包括但不限于搜集不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應急預案和突發事件處理的真實案例;根據所做實訓項目,設計較為復雜情況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與演練方案,拍攝演練視頻;學會操作相關應急設施設備,對應急設備提出改進建議;到企業觀摩站務員應急演練過程;練習站務員職業技能大賽中的應急處置項目,參與職業技能競賽或創新創業大賽。在拓展項目中,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就業或創業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
按照不同突發事件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的不同,將課程序化成一個一個獨立的項目。車站級別突發事件的處理,包括火災、客傷、大面積停電、屏蔽門故障。行車級別突發事件的處理,包括車門故障、牽引制動系統故障、軌道電路故障、道岔故障、聯鎖系統故障。環境變化類突發事件的處理包括惡劣天氣處理與自然災害處理。
注重教學過程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圍繞項目主題,以真實可行的任務作為驅動,按照工程、實踐、拓展創新的流程,完善教學過程。詳細設計好任務清單、做好突發事件情景模擬,準備實訓場地,借鑒企業演練方案設計具體的實踐環節,組織好拓展環節。做到一課成一事,通過一個項目,讓學生掌握一種突發事件處理方法與流程,能夠熟練使用相應應急設備,并能夠舉一反三,具備處理同類型更為復雜事件的能力。
以城市軌道交通火災的應急處理教學單元為例,教學設計分為三部分:城軌火災應急的“工程化”、城軌火災應急的“實踐性”、城軌火災應急的“創新型”。
工程部分以韓國大邱地鐵真實火災案例引入,讓學生了解火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的巨大危害。通過三個教學任務層層遞進,完成地鐵火災應急的工程化。任務一是了解城市軌道交通火災,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城市軌道交通的特點、引發因素、分級分類、車站防火分區與防煙分區的劃分;任務二是了解滅火相關設施設備,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車站不同區域滅火設施設備的具體布局情況,FAS系統、BAS系統、消火栓、滅火器、呼吸器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任務三是了解城軌火災的應急處理,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發生在站臺、站廳、設備管理用房、區間隧道的不同火災具體的應急處理流程。
實踐部分通過兩個任務采用虛實結合的實踐方式完成,其中任務一滅火設備的使用采用真實實訓設備完成,任務二車站站臺突發火災事件應急演練采用虛擬仿真軟件完成。車站站臺火災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學生分成小組團隊作業,分別以值班站長、行值、客值、票務員、站廳安全員、站臺安全員的身份進入仿真平臺,完成信息上報、啟動火災模式、隔離火災現場、緊停電扶梯、疏散乘客、穿戴消防裝備、撲滅初期火災、重啟電扶梯、恢復閘機門禁、復位火災模式等環節。演練過程中,學生要清楚每個崗位承擔的具體工作任務,應該攜帶的應急備品,每個環節應該到達的作業地點,以及具體的手指口呼內容。
創新部分包括兩個任務,任務一區間隧道火災應急演練項目,任務二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的遷移與改進。任務一讓學生根據工程部分了解到的區間隧道火災應急處理流程,借鑒站臺火災的應急演練過程,自己設計演練方案,選取應急物資,并以小組為單位,拍攝演練視頻,組長介紹演練情況,教師評點、小組互評,總結演練效果。任務二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介紹不同氣滅系統的優缺點,介紹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的特點,讓學生思考車站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能否遷移到列車上,需要解決的難點有哪些,需要做哪些改進,討論應用的可能性。
以緊急的突發事件情境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帶著處理此類事件的特殊任務開始學習,探索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技能。按照企業真實演練方案,分角色進行應急演練,鍛煉應急處理的核心能力。以此為基礎,進行更高難度或更廣邊界的拓展鍛煉。獨立探究,參與其中,親身體驗,才能內化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懂專業、知崗位、明流程、會應用,做中學的教學方案契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受到學生的歡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進行全過程的教學設計與組織,需要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對EPIP的內涵外延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文化基礎與時代背景,了解其主旨與核心,掌握EPIP專業論、課程論的應用要點。到軌道交通運營企業進行深入調研,了解應急處理的具體流程,體驗真實的應急演練過程,邀請企業專家對實踐教學提出意見。對課程的教學方案進行重新設計,對工程、實踐、創新教學環節進行細化,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與軟件公司合作,開發虛擬仿真平臺,為學生創設更有體驗感的實踐環境。全過程的設計夯實了教師的理論基礎,鍛煉了企業實踐能力、提升了教學設計和教學創新能力。
不管從學生學習效果來看,還是從教師課程實施效果來看,EPIP教學模式都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課程實現了基本的知識能力目標,使學生具備了應急處理的核心職業技能和安全意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創新拓展環節,鍛煉了學生諸如編制預案的寫作技能,相互溝通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探索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