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晟瑩,曾曉娟,謝運河,高國賦,邵 穎,李 丹
(1.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長沙 410125; 2.湖南省農業信息與工程研究所 長沙 410125; 3.湖南省農業環境生態研究所長沙 410125; 4.湖南省核農學與航天育種研究所 長沙 410125)
生姜起源于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全世界共有40 個國家或地區種植生姜。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數據,生姜主要生產國有中國、印度、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泰國、孟加拉國、喀麥隆、斯里蘭卡和秘魯,這些國家的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均占世界總量的94%以上。我國是生姜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生姜在我國的種植地域廣且地方品種資源豐富。南方以廣東、浙江、湖南、安徽和四川等地種植為主,北方以山東省的種植面積最大[1]。據FAO 統計,2021 年中國生姜生產面積為6.17 萬hm2,比2001 年增加4.06 萬hm2,增幅高達192.42%;2021 年中國生姜總產量66.08 萬t,比2001 年增加41.38 萬t,增幅達167.53%[2]。隨著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全國生姜生產面積將持續增加。
我國的生姜以鮮食為主,鮮食生姜在國內銷售量中占比超過71%,生姜加工產品較少。同時,生姜不僅是我國極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出口蔬菜,而且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農產品,我國在全球生姜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FAO 和中國海關統計,2019 年世界生姜出口總量為88.82 萬t、出口總額為10.36 億美元,其中中國的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為53.97 萬t 和5.78 億美元,分別占世界出口量和出口總額的60.76%和55.79%。我國的生姜出口量在2019 年達到峰值后,由于來自進口國的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增多,生姜出口出現了下滑的趨勢,使中國生姜的對外貿易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評價和分析生姜出口貿易的競爭力指標,有助于及時調整和優化生姜的生產和貿易格局,促進生姜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筆者選取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和出口價格比3個指標,分析了全球的生姜貿易情況,對中國生姜在國際市場上的進出口貿易現狀和產業競爭力進行了評價,以期為提高中國生姜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供參考。
1.1.1 全球主要生姜出口國 生姜出口國主要集中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由表1 可知,2017—2021年生姜出口排名前列的國家是:中國、印度、荷蘭、泰國、秘魯,此外,尼日利亞、阿聯酋、巴西、尼泊爾、緬甸等國的出口量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中國一直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生姜出口國,出口量一直保持在45 萬t 以上,其次是泰國與荷蘭,而印度在近2 年增長較快,于2020 年出口突破10 萬t,躋身全球第二;2021 年,中國、印度生姜出口量分別為458 234 t 和170 343 t,中國占世界生姜出口總量(998 576.35 t)的45.89%,中、印兩國生姜出口量占世界生姜出口總量的62.95%,而在2021 年德國躋身生姜出口排名前10、緬甸則退出前10,這說明在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下,生姜出口貿易越來越活躍,各生姜出口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表1 2017—2021 年世界排名前10 的生姜出口國及其出口量Table 1 Top ten ginger exporting countries and export volumes from 2017 to 2021
1.1.2 全球主要生姜進口國 生姜進口國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國、美國、荷蘭、巴基斯坦、日本、阿聯酋、馬來西亞、沙特等國家,其中孟加拉國近年來進口量持續穩定增長,躋身世界第一,2021 年進口量接近16 萬t,占世界進口總量(1 019 256.92 t)的15.60%,美國近年的進口量也突破了10 萬t,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值得一提的是,荷蘭由于氣候條件不適宜種植生姜,是生姜的第三大進口大國,但該國從發展中國家進口大量生姜后還加工成生姜制品二次出口到歐洲各國。
從圖1 可以看出,近20 年來,我國的生姜出口有漲有跌,但整體保持穩定增長的貿易態勢;2014 年出口量明顯下降是姜瘟病的發生導致減產,但出口單價同比增加了1 倍,因此出口額達到新高峰;2016 和2019 年出口量均突破53 萬t,與上一年同比分別增長27.29%和9.72%;出口額2001—2010 年上升較快,2010—2016 年出現較大幅度波動,且與出口量呈反方向波動變化規律[3],2017 年以后快速上升,2020 年出口額達到將近7.3 億美元。

圖1 中國生姜出口走勢Fig.1 Export trend of Chinese ginger
從圖2 可知,我國的生姜進口從2001 年起呈明顯增長的趨勢,并在2008 年達到小高峰,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為8443 t 和495.90 萬美元,與上一年同比分別增加96.76%和107.66%,2009 年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銳減至1996 t 和95.00 萬美元,與上一年同比分別下跌76.36%和80.84%,此后一直保持小幅度平穩波動的狀態,從2017 年開始快速增長,2021 年的進口量超過1 萬t、進口額達1653 萬美元。

圖2 中國生姜進口走勢Fig.2 Import trend of Chinese ginger
根據上述中國生姜的貿易數據,2001—2019 年生姜的進口量從1 089.00 t 增長到2 920.46 t,年增長率為9.34%,2019 年進口量僅占世界生姜進口總量(883 257.12 t)的0.33%,進口額從62.30 萬美元增長到453.10 萬美元,年增長率為34.85%,2019 年進口額僅占世界生姜進口總額(107 648.80 萬美元)的0.42%;生姜的出口量從177 059.00 t 增長到539 683.79 t,年增長率為11.38%,2019 年出口量占世界生姜出口總量(888 243.53 t)的60.76%,出口額從8 038.90 萬美元增長到57 797.10 萬美元,年增長率為34.39%,2019 年出口額占世界生姜出口總額(103 585.80 萬美元)的55.80%,出口額增長速度是出口量的3 倍。2020—2021 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中國生姜的進出口貿易與2001—2019 年出現一定的差異,具體表現在生姜進口明顯增加,2021 年進口量超過1 萬t、進口額達1653 萬美元,與上一年同比分別增長118.73%和124.01%;而出口則相反,呈一定的下滑態勢,2021 年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為458 233.89 t 和57 718.30 萬美元,與上一年同比分別下降10.70%和20.39%,貿易順差有所縮小。
總之,近20 年來,中國生姜貿易以出口為主,且生姜出口增長速度遠遠高于進口增長速度。中國生姜出口貿易接近甚至超過全球一半的份額,進口貿易雖然有一定增長,尤其是近2 年增長較快,但與出口貿易相比其增幅甚小。因此,中國生姜貿易長期處于巨大貿易順差狀態,且順差態勢整體呈不斷擴張的特征,僅2012、2016、2021 年進出口差距有所縮小,2020 年貿易順差擴張到最大狀態,這也體現了中國生姜在國際市場貿易中處于絕對優勢地位。但近年來受產品質量和利潤等因素的影響,各國都在搶占發達國家的市場,國際生姜貿易競爭日趨激烈。雖然我國生姜出口規模繼續增長,但出口市場不斷受擠壓,因此,出口額在全球的占比呈下降的趨勢。
生姜貿易主要包括保鮮姜(未磨姜)和已磨姜,世界生姜貿易以保鮮姜為主,已磨姜貿易占比很小,因此生姜在國際市場的產業競爭力水平主要由保鮮姜來體現。由于我國出口的保鮮姜占生姜產品總出口量的95%以上[4],因此以保鮮姜為分析對象,選取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出口價格比3 個分析指標,對中國生姜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產業競爭力進行如下分析。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某國某種產品的出口額占該類產品同時段全球總出口額的百分比,其可反映出某種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或競爭地位的變化。某種產品的出口市場占有率越高,則出口競爭力越強;反之,如果某種產品的出口市場占有率越低,則出口競爭力越弱[5-6]。從圖3 可以看出,2012—2021年中國生姜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遠遠超過了其他主要生姜出口國,占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2013 年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了60%,近年來受疫情影響,雖然市場占有率稍有下降,但仍然在全球占據最高地位,因此中國生姜產業的國際市場出口競爭力非常強;荷蘭的市場占有率也超過10%,其出口競爭力也較強。

圖3 主要生姜出口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Fig.3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of major ginger exporting countries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某種產品的進出口差額與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率,主要用來衡量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即:貿易競爭力指數=(出口額—進口額)/(出口額+進口額),其取值范圍為(-1,1)。一個國家某種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越接近于-1 表示出口額越小、競爭力越弱,越接近于1 則表示出口額越大、競爭力越強,指數為零則表示競爭力接近于平均水平[7]。從圖4 可知,中國生姜的貿易競爭力指數接近1,由于我國生姜的進口額逐步增加但依然遠遠低于出口額,所以整體呈微弱遞減的趨勢,因此我國生姜的出口競爭力非常強;荷蘭的生姜貿易競爭力指數接近0,說明其進出口水平相當,這也反映出了荷蘭既是重要的生姜出口國又是重要的生姜進口國的實際情況;秘魯、緬甸的生姜貿易競爭力指數接近1,這是由于其進口量非常小,基本上是生姜凈出口國家,因此其貿易競爭力很強;尼日利亞和巴西的生姜貿易競爭力指數也接近1,所以其生姜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強;阿聯酋的生姜貿易競爭力指數為負數[8],說明其生姜進口額大于出口額,基本處于貿易逆差狀態。

圖4 主要生姜出口國貿易競爭力指數Fig.4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major ginger exporting countries
某國生姜的出口價格與全球生姜的平均出口價格的比值即為生姜的出口價格比,其可用來分析生姜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優勢及其變化,出口價格比越高則出口創匯能力越強、競爭優勢也越強[9-10]。從圖5 和6 可以看出,中國生姜的出口價格比接近或大于1,在主要出口國中總體處于中間水平,其中2014 年的出口價格比達峰值1.16,出口價格為2.101 美元·kg-1,超過當時全球平均價格(1.809美元·kg-1)0.292 美元·kg-1,具有一定的價格競爭優勢;荷蘭和秘魯的出口價格比均在1.5 以上,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非常明顯,其中荷蘭2016年的出口價格接近1.6 美元·kg-1,幾乎是當時全球出口平均價格(0.861 美元·kg-1)的2 倍,秘魯2012年的出口價格突破2 美元·kg-1,將近是當時全球出口平均價格(0.726 美元·kg-1)的3 倍;印度、尼日利亞、巴西的出口價格比也接近或高于1,因此,其生姜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也具有一定的優勢[10]。秘魯生姜的出口價格高而且很穩定,這是因為秘魯全年供應的都是高品質的有機生姜,而歐洲市場長期以來對有機生姜的需求增長旺盛,因此秘魯在國際市場的生姜貿易份額增長較快。

圖5 主要生姜出口國的出口價格比Fig.5 Export price ratio of major ginger exporting countries
近年來國際經貿局勢不斷變化,除了因國內人工、技術、服務成本增加等導致比較效益增長減緩的內部因素以外,國際貿易壁壘是中國生姜出口貿易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4],國際貿易壁壘對中國的生姜貿易已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美國是中國生姜出口的三大市場之一,自2019 年9 月1 日起,美國開始加征包括生姜在內的中國商品15%關稅,這已明顯影響了中國生姜的出口。此外,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非關稅貿易壁壘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生姜國際貿易和生姜產業的發展。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是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我國生姜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上發達國家或組織比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近幾年我國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但是生姜中農藥殘留問題依然存在。國際上歐盟和日本制定的生姜中農藥殘留限量的標準數量分別有470 和225 項,而我國只有70 項,國際上涉及的農藥種類相對更多,農藥殘留最大限量(MRL)更嚴格。隨著進口國對農產品質量檢查越來越嚴格,污染物超標現象已經對我國生姜的出口產生了較大影響。
目前,我國生姜綜合加工技術相對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生姜加工品以保鮮姜、腌漬姜、脫水姜等初級產品為主,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較低,缺乏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產品。因此,生姜初級產品(未磨姜)是我國出口的主要生姜產品[11],這就導致了我國生姜產品的出口不僅價格低、效益差,而且極易受國際貿易爭端影響。
我國生姜生產普遍為小規模分散生產,由于栽培管理粗放、機械化與自動化程度低、人工投入多等,與國外集約化生產程度較高的國家相比明顯存在生產效率低、投入成本高等問題,這已嚴重影響了我國生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由于中國生姜的冷鏈運輸配套體系不完善,無法有效保證采后生姜的新鮮度,這對生姜的出口也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生姜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阿聯酋、荷蘭和部分東南亞國家,例如:根據中國海關的生姜貿易數據,2022 年中國生姜(未磨姜)出口量美國位居第一,為5.19 萬t,占比12.89%,其次是阿聯酋和荷蘭,出口量分別為4.94 萬t 和4.83 萬t,分別占比12.27%與11.99%。出口市場不僅比較集中,而且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程度較高,一旦這些國家的市場出現波動或發生政策變化甚至設置貿易壁壘,將導致出口市場份額明顯減少,對中國生姜產業將會產生極大影響。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生姜生產國之一,且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生姜具有很強的貿易競爭力。全球生姜出口國主要集中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生姜出口大國中,中國生姜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最高,占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中國生姜的貿易競爭力指數接近1,出口額遠大于進口額,反映出中國生姜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貿易競爭力和比較優勢;中國生姜的出口價格比接近或大于1,在主要出口國中總體處于中間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價格競爭優勢,但與荷蘭、秘魯相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努力提高中國生姜的出口價格,不僅能明顯提高出口創匯水平,而且能有力地鞏固中國生姜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貿易競爭力水平[12]。
在復雜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目前中國生姜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較多,中國生姜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上發達國家或組織存在一定差距,生姜綜合加工產品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生姜生產效率低、投入人工成本高,出口市場過于集中。
根據對中國生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分析結果,在生姜國際貿易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中國作為傳統生姜出口國已受到秘魯、荷蘭等歐美國家的挑戰,為了穩定與鞏固中國生姜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針對中國生姜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4.2.1 突破貿易壁壘,進一步提高中國生姜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中國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應該充分利用WTO 框架下所允許實施的農業保護政策與措施,創造良好的農業發展環境。要加強對國外重大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跟蹤、研判、預警、評議和應對,建立統一的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公共信息和技術服務平臺,加強技術性貿易信息服務與信息共享,從而使我國生姜產業轉變生產方式與加快技術創新,按照更高技術標準提升生姜的質量和規格[13];要從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和國際組織活動入手[14],努力推動我國相關標準的國際化,使計量、安全質量檢測、合格評定等與國際接軌并逐步實現國際互認,通過生姜產品的國際認證突破貿易壁壘,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貿易壁壘所造成的市場沖擊。
4.2.2 實施有機認證和標準化戰略,進一步提高中國生姜質量安全標準 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的高品質與高價值有機農產品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消費者的青睞,我國的生姜產業應積極實施有機認證和標準化戰略,打造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品牌[15]。一方面要實施有機認證戰略,從源頭抓起,保證生姜產業從選地、種植、運輸、加工、貯藏到出口的各個環節都滿足有機農產品生產的要求,提倡有一定規模的生姜企業進行有機農產品認證;另一方面要實施標準化戰略,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11],參照國際先進標準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生姜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體系,制定出嚴格的與國際標準基本一致的生姜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將生姜的生產、加工、貯藏、銷售全過程都納入標準化生產和標準化管理。
4.2.3 加強生姜精深加工產品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 結合生姜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通過生姜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與引進,拓展生姜產業鏈的深度與寬度,利用生姜中的有效成分,研發出生姜精油、姜油樹脂、生姜蛋白酶等功能性精深加工產品,以提高生姜產品的附加值[16]。
4.2.4 提高生姜機械化種植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生姜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要進行農田基本建設以擴大生姜栽培的規模,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還要通過提高生姜栽培、管理與收獲的機械化水平[17],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生產管理,以減少人工成本和提高生姜的生產效率。
4.2.5 實施多元化戰略,進一步拓寬生姜出口市場 隨著我國農業對外合作的不斷發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潛在國際貿易市場巨大,這有助于中國生姜出口市場的拓展和多元化貿易市場戰略的實施[18],可以降低中國生姜產業對某一或某幾國市場的貿易依賴度,從而有效降低由于出口市場過于集中而帶來的市場風險。因此,一要打破我國生姜出口對發達國家依賴程度較高的局面,全面拓展對外貿易的深度和廣度,平衡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出口貿易額,通過中歐班列和跨境電商給生姜國際貿易增添新活力;二要結合不同國家的貿易規則制定不同的貿易戰略,根據不同國家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生姜產品的出口,從而使中國生姜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穩定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