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莉娜·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汽車行業不斷發展,對汽車零部件的性能與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汽車零部件企業積極進行技術革新迭代來降本增效。
零件的開發CAE 分析要安全通過,沖壓工藝設計及模具結構設計才能順利展開。本文介紹的零件沖壓改良工藝為國內較新技術,已經得到國內汽車制造企業的認同及小范圍驗證,此工藝可提高生產節拍,降低成本。
目前,此沖壓件優化工藝在汽車主機廠的使用情況如下:
⑴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FORD及JMC車型,皮卡、商用車、電動車項目;
⑵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商用車項目應用;
⑶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乘用車、商用車項目應用。
⑴以汽車前壁板為例,板材成形性分析見圖1。

圖1 成形性分析
⑵最終產品的開裂與起皺參數分析見圖2,材料變薄<ST(料厚)×80%。

圖2 變薄率分析和起皺分析
⑶結論:通過CAE 分析得知,在開缺口處(圈出部分)成形性通過。
拉延工序與標準(老)拉延工序不同,因為依據CAE 分析可以取消落料模,將原本需要落料的局部工藝補充面放入凸模中,導致原分模線有變化,新老分模線改為圖3 所示區域。

圖3 前壁板拉延工序改進方案
OP10 修邊沖孔、OP20 側修邊側沖孔工序、OP30 翻邊整形工序、OP40 側修邊沖孔側沖孔側整工序,與標準(老)工藝設計無太大差異且保持一致,見圖4。

圖4 前壁板OP20、OP30、OP40 工藝圖
⑴模具設計的變更精華還在拉延模部分,拉延模因為拉延工藝設計的分模線不同,導致壓邊圈與凸模在模具結構設計上與前壁板標準(老)模具結構設計有區別,圖5(a)為無落料模的新工藝模具結構,圖5(b)為有落料模的老工藝模具結構。

圖5 前壁板拉延模
⑵而其他工序的模具結構設計與前壁板標準(老)模具結構設計保持一致。
⑴前壁板新老沖壓工藝方案的差異化對比見表1。

表1 前壁板新老沖壓工藝方案的差異化對比
⑵前壁板尺寸報告(圖6)合格率高達97%,減少一套落料模合格率滿足要求。

圖6 前壁板尺寸報告
汽車制造企業在開發車型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創新與降本增效的方案,前壁板零件的開發按照標準(老)沖壓工藝需要多開發一套落料模。研發小組通過沖壓工藝技術革新與迭代,大膽取消落料模后在保證零件合格率的同時,還能減少模具開發費用(約50 萬元),這將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夯實基礎,并增添上濃墨重彩的一幅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