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作為一個撫育人才的教育者和班級管理的工作者,優秀班集體的建設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事,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都好比是埋在土壤里的種子,經歷著生根、發芽、破土、長苗、開花的歷程,這一過程需要班主任有靜待花開的勇氣和底氣,認真傾聽不同花期的每一朵花開的聲音。
一、播撒種子——在摸索中尋找方向
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學生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多變性,要求班主任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實踐中隨機應變。因而,班主任的實踐智慧永遠處于發展、生成的過程中,無固定的形態,也沒有一定的標準,班主任管理經驗的豐富程度和深刻程度更多地取決于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動腦筋、想辦法,不斷發現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難免有經驗不足的時候,就像一顆播撒在土壤里未見光明的種子,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需要不斷搜尋班級管理知識,用專業務實基礎,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的藝術,讓一些棘手的班級問題在學習中悄然地迎刃而解。
二、萌芽初長——在欣賞中修枝剪葉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其自我意識的產生主要是通過教師和成人對他的評價,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護、關心,渴望在充滿愛和愉快的環境中成長。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觀察學生,要有一顆細膩的心去捕捉每一位學生的優點,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讓細心的學生每天提醒關燈,讓愛干凈的學生監管班級衛生,讓書寫繪畫好的學生承擔板報設計,讓口齒伶俐的擔任班隊課主持人……班主任對他們的恰當行為和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要多加贊揚,予以強化,每一次形式不同但發自內心的表揚對他們都是一次心靈的震撼與自信的累積,他們會更加用心專注地為班級管理付出責任與擔當;作為班主任,在實施教育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創設教育情境,為學生搭建被賞識的舞臺,讓學生在被賞識中,從敞開心靈、接受,到不斷成長、發展、提高,切實達到成效。但是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要依據具體情況對學生的不恰當的行為做出批評,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以達到“修枝剪葉”,促進全面成長的實效。
三、枝繁葉茂——在蓬勃中并蒂而生
班級可能是一群散裝的學生,而班集體才是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體。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集體是教育的工具。”班級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強大的無形力量,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展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和制約作用。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加適應集體生活,學會與人溝通,并最終形成團結友愛的班集體,班級需要舉辦豐富多彩的增進凝聚力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開展和團隊的協作中逐漸意識到集體的力量,讓他們在集體中獲得認同感、榮譽感、成就感,自覺為他人、為集體付出,并維護班集體,讓班級在凝聚力的根系上,蓬勃、多維且向上的生長。
四、靜待花開——在攜手中守護成長
教室里的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整個世界。學校、家庭是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環境,只有這兩者協調一致形成合力,才能產生巨大的教育效果,從教育的獨角戲走向美妙的共舞。我們要在學校教育之余,加強家校溝通和聯系,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分享孩子在學校的生活,讓家長感受到班主任對孩子細致入微的關愛,會從內心高度認可和配合班級工作。例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建立每日備忘錄,記錄的都是學生瑣碎的小事:“今天孩子的劉海有一點長了,書寫時有些遮擋眼睛,請給孩子修剪頭發或者準備一個小發夾。”“今天課堂上發現孩子看東西有些瞇眼睛,及時帶孩子去檢查一下眼睛。”……讓家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進而全力支持班級工作的開展,以達到家校共育的雙向奔赴,齊心協力撫育孩子成長。
“莫疑春歸無覓處,靜待花開會有時。”班主任一路行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花香前行。漫漫的班級管理征途中,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