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東 田珍珍
1.使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企業不同形態成本所占的比重對于企業在不同產銷水平上的保本點和盈利能力有著重要影響。企業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來分析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內部結構變化對企業總體利潤水平產生的影響,可以預測未來的企業總體利潤水平受到成本結構變動的影響,并推測出未來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營風險的高低,制定科學的成本費用控制措施,盡可能挖掘現有固定資產的利用能力,達到降低成本的目標。
2.為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確定預算目標并及時做好修正工作
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的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就是確定預算目標利潤。企業可以通過本量利分析,掌握利潤、成本和產銷量之間的變動關系,繪制動態的盈虧平衡圖,從而確定預算的目標利潤。當企業所處的外部宏觀環境和內部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可以運用動態盈虧平衡圖及時對預算的目標利潤進行修正,保證全面預算得到有效執行。
3.促進企業做出科學合理的定價決策
在企業的固定成本以及單位變動成本已經確定的基礎上,當產品的售價高過保本點價格以后,適當提高售價就相當于直接擴大企業利潤。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方法,能夠推測出在不同的銷售價格水平下,企業能夠實現的利潤水平。在企業做出產品售價決策時,結合本量利分析的結果,并充分考慮市場價格的波動情況,完善價格策略,使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
1.模型分析時依據的前提條件和財務數據
依據的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是根據對成本性態的分析,將全部成本劃分為兩類,即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二是準確判定利潤同這兩類成本之間的內在關聯,也就是通過計算分析,確定本量利表達式中的未知項的數值。通過將過往期間的歷史數據代入表達式中驗證確認表達式的準確性,再據此預測未來期間的預期利潤。
本文數據來源為M 企業2022 年的相關數據,該企業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是一家以鋼鐵冶煉及軋制為主要業務的民營鋼鐵企業,主要產品為鋼坯、帶鋼及線材,年綜合產能20 萬噸以上。
由于M 企業最近幾年的成本波動不大,故選擇歷史資料法中的高低點法來推算企業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M 企業的有關財務信息如下:年銷售量為185700 噸,銷售單價4000 元/噸,制造費用29409 萬元,管理費用1783 萬元,銷售費用1539 萬元,財務費用1141 萬元。
2.采用本量利模型分析
(1)準確劃分M 企業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M 企業的固定成本包括:維修費1384 萬元,折舊費3076 萬元,差旅費192 萬元,辦公費307 萬元,管理人員工資769 萬元,財務費用1141 萬元,固定成本小計6869 萬元。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32682 萬元,直接人工7951 萬元,電費23917 萬元,周轉材料1339 萬元,變動成本小計65889 萬元。
(2)測算M 企業的盈虧平衡點
根據M 企業的年銷售量和銷售單價,計算得到M 企業的銷售收入74280 萬元,根據變動成本總額及年銷售量,得到單位變動成本為3548 元/噸;根據銷售收入總額及變動成本總額,計算得到邊際貢獻8391 萬元,單位邊際貢獻為452 元/噸,利潤1522 萬元。
設Q 為產品銷售數量,P 為單價,a 為企業的固定成本總額,b 為單位固定成本,通過分析計算,得到M 企業的總收入函數為I=PQ=4000×Q,總成本函數為C=a+bQ=68690000+3548Q,利潤函數為L=I-C=4000×Q-(68690000+3548Q)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為151969 噸,盈虧臨界點的作業率為81.84%,安全邊際13492 萬元,安全邊際率為18.16%。若銷售數量少于151969 噸時,該產品呈虧損狀態;若銷售數量多于151969 噸時,該產品實現盈利。
(3)分析M 企業的盈虧平衡點
分析盈虧平衡點是本量利分析方法的核心部分,主要研究的內容是在收支相抵時這個特殊狀態下的相關問題。當盈虧平衡點較高時,企業實現利潤的能力比較弱,相反,當盈虧平衡點較低時,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比較強。簡言之,盈虧平衡點的高低與企業實現利潤的能力呈反比例變動關系。企業需要計算相關要素的變動將如何影響盈虧平衡點的位置。
由圖1 可以看出,2022 年M 企業當前的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為151969 噸,銷售額是60787 萬元,作業率為81.84%,安全邊際率為18.16%。2022 年的實際產品銷售數量為185700 噸,產品實際銷售數量高于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2022 年M 企業實現利潤。M 企業的固定成本,這是企業重要的剛性支出,由于較大,對企業能否實現利潤形成了重大影響,這也是企業利潤總額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1 盈虧平衡點分析模型圖
另外,M 企業的2022 年僅實現凈利潤1522 萬元,利潤率只有2.05%,說明企業的運營能力較弱,存在著較大的經營不確定性,需要企業管理者對此予以重視。
(4)計算并分析M 企業的邊際貢獻和邊際貢獻率
根據M 企業2022 年的數據計算可知,M 企業2022 年實現銷售鋼材數量為185700 噸時,可獲得的邊際貢獻為8391 萬元,固定成本為6869 萬元,固定成本小于邊際貢獻,雖然邊際貢獻不能夠與營業利潤等同,但卻與其有著密切的聯系,邊際貢獻在補償了固定成本之后的剩余部分形成企業的營業利潤。M 企業的邊際貢獻在補償了固定成本6869 萬元之后,剩余的1522 萬元才計入企業的利潤。
經計算,M 企業2022 年度的邊際貢獻率為11.3%。根據邊際貢獻率+變動成本率=1 的恒等式,邊際貢獻率與變動成本率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其中一項上升,另外一項就會下降。在本案例中,由于M 企業的邊際貢獻率較低,僅有11.3%,說明企業的變動成本率過高,反映出企業在控制變動成本方面的措施收效不佳。
(5)測算并分析M 企業的安全邊際額和安全邊際率
安全邊際額和安全邊際率是反映一個企業經營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其與企業實現利潤的能力呈相反的方向變動。當企業的實際銷售量大于盈虧臨界點銷售量時,當期的邊際貢獻才能夠在完全補償了固定成本之后有剩余部分并最終形成企業利潤。只有擴大安全邊際,才能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在本案例中,M 企業的安全邊際量為33731 噸,安全邊際率為18.16%,根據行業判斷的標準,當安全邊際率低于20%時,認為企業的經營狀況不良,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這時,需要繼續測算各相關要素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方向及影響程度。對M 企業進行利潤的敏感性測試,有利于找到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的途徑。
(6)進行利潤的敏感性測試
此處對M 企業實施利潤的敏感性測試。為了使影響程度的對比更加客觀,將影響利潤變化因素的變化幅度統一設置為上升1%,選用2022 年M 企業的相關數據進行測試。通過計算發現:單價和銷售數量的敏感系數為正數,分別是48.72 和5.51,即單價和銷售數量各自上升1%,會分別使利潤上升48.72%和5.51%,說明單價和銷售數量與利潤的變化方向是相同的。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數是負數,分別是-42.63 和-4.51,即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各自上升1%,會分別使利潤下降42.63%和4.51%,說明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與利潤的變化方向是相反的。
4 個敏感性因素里,單價的敏感程度是最高的,單價每上漲1%,利潤增加742 萬元,敏感系數是48.72,由此推斷,提高單價是M 企業提升利潤最簡便直接的方法。但是提高價格是有限度的,當價格的增長過度以致突破了臨界值,它對利潤的影響就不再是單方向的,影響變成了多重方向,最顯著的是銷售量不升反降,企業需要慎重處理增加價格與降低銷售量之間的矛盾。因為價格對利潤的高敏感系數是一柄雙刃劍,當市場價格出現下跌的時候,M 企業的經營風險會驟然升高。單位變動成本對利潤的敏感度也較高,敏感系數是-42.63。企業要充分把握這一機會,通過對單位變動成本的管理來最大限度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值,并提高產品銷售價格,達到同向推高利潤的作用,最終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本案例中,銷售數量對利潤的敏感程度弱于單價和單位變動成本,敏感系數為5.51。固定成本對利潤的變動相對不敏感。固定成本減少1%,利潤才增68.69萬元。
影響企業利潤的4 個因素中,按敏感度從高到低排序: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數量、固定成本。企業管理層應當充分運用本量利分析的結果,科學制定成本管理的舉措,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并提高銷售單價,拓寬銷售渠道增加銷售數量,壓縮固定成本,多方面擴大利潤,進一步化解經營風險。
1.通過控制能源消耗,直接降低企業產品成本
在M 企業的單位變動成本構成中,電費占據了變動成本的近40%,對變動成本的影響能力超過了三分之一。鋼鐵冶煉行業屬于電量的高消耗產業,不管是對于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電費在煉鋼企業的生產成本中的比例都相當大。如果用M 企業2022 年的數據進行測算,當電價增加幅度達7%,生產成本增加了1674 萬元,M 企業就會由盈轉虧,出現虧損152 萬元,由此可見,電價的變動對M 企業生產成本造成重大影響。由于電是關系民生的商品,電價的變動不以單個企業的意志為轉移,若想要降低電費這部分成本就只能通過節約電的耗用量這個途徑,故壓減耗電量成為擺在M 企業面前一個需要不斷摸索和克服的難關。M 企業應當多渠道探索尋找耗電量的辦法,比如引用國內外的新技術完善生產線的工藝,或者采購更加節能的生產設備,也可以通過對一線生產工人持續培養,精進其操作能力,從而將用電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2.根據利潤的敏感性分析,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
根據上述論證可得知,與利潤有關的4 個影響因素中,按照影響力的強弱來進行排序,依次是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數量>固定成本。因此,要想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提高產品的售價,但若是一味地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必然會影響到產品的口碑,進而影響到產品的銷售數量,最終對企業利潤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探索提高銷售價格和減少銷售數量的最優組合是非常必要的。M企業可以考慮以下途徑:首先改良生產加工的工藝,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提高產品的單位邊際貢獻;其次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繼續拓展產品的銷售渠道,盡量減少由于提高價格對銷售數量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穩定擴大產量,最大限度地攤低單位產品所分擔的固定成本。通過對利潤進行敏感性分析,企業的管理者應有清醒的認知,并科學地管控生產,保證產品質量,逐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管理工具,在當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制造業企業如何采用本量利分析工具進行有效管理,幫助企業科學制定生產經營決策,意義重大。其中,盈虧平衡點是企業需要達到的最低標準,同時也指出了企業應當怎樣制定決策才能盈利。而利潤的敏感性分析,體現出各相關要素影響利潤的敏感度,企業可以通過對最敏感的因素施加影響,從而提高收入,壓減成本,進而最大限度地盈利。另外,也可以使企業避免生產經營決策過程中的盲目,取得競爭優勢,保證企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