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田楊
共青團工作的健康開展是企業發展的潤滑劑,強心針。團干隊伍的建設、培養是青年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本文圍繞建筑施工企業基層共青團工作的創新方向進行討論。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業務轉型、產業結構調整、能力升級、商業模式創新等問題亟待解決,諸多的新問題也成了企業共青團工作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團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企業黨建、生產經營工作影響頗深,它能加強企業與青年職工的聯系,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
建筑施工企業基層團建工作是企業團建工作的前沿陣地、是企業團建工作的核心工作。共青團是建筑企業中優秀青年的群眾組織,肩負為企業發展儲備人才、幫助有為青年成長成才的重任。如何幫助廣大青年職工成長成才,如何團結青年員工共同應對新機遇、新挑戰,幫助企業在新常態下向前發展,建筑企業應及時發現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施工企業團建工作情況
施工企業的行業性質較為特殊,工作地點不穩定、工作時間較長、工作內容多變、工作壓力較大、工作危險程度高等,這往往造成企業團建工作參與度低,效果不理想。
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發展,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施工單位已不再局限于公司所在地,紛紛向省外乃至國外拓展市場。施工企業很大一部分青年員工都在項目一線,分散在各個不同項目,基層公司團支部開展共青團活動時,這些身處外地的一線團員青年難以按時參加。
如今的項目建設精細化管理程度越來越高,每個工程都面臨工期緊、任務重的現狀。為保證工期,一些一線青年員工不得不放棄參與共青團活動的機會。
在“一崗多責”的管理模式下,施工企業團干往往身兼多職,有的甚至是“兼職團干”,他們需要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其它工作上,無法在共青團工作上花更多心思,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團干不但無法從共青團工作中得到相應報酬,還要承擔該工作帶來的壓力,這讓一些團干對共青團工作產生了消極情緒,使共青團工作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施工單位團建工作的創新方向
1.團干是企業面向廣大青年的一面鏡子,團干就是要團結青年、服務青年、引領青年,從而帶動青年為企業發展做貢獻。要通過公開選舉、競爭上崗,大膽啟用那些政治素質過硬,知識能力強的青年人才,打破論資排輩不良風氣,讓團組織真正服務廣大青年職工,建立起大家對團組織的信任,對團干的支持。
2.加強基層團干的學習與教育。提高團干的政治素質、思想覺悟,重點抓好學習,要充分利用“青年大學習”、微團課、共青團活動及“學習強國”APP等平臺,堅持不懈培養團干,將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加強思想覺悟相結合,努力將青年團干培養成在政治站位、思想覺悟、行事行動上都合格的共青團干部。
作為基層團組織的負責人,也要時刻注意團干的思想變化,時刻關心他們身體、心理變化情況。關注團干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引導疏通,做好思想引導工作,穩定團干隊伍。其次,要時刻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
3.共青團工作的出發點是企業廣大共青團員職工。建筑施工企業團干應時刻關注共青團員的思想動態,不斷調整更新工作方法與思路。對廣大團員定期進行培訓,更新團員的思想認識,糾正個別人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認識,培養廣大團員的愛崗敬業精神與集體榮譽感。培養大家以項目為家,時時想成本,事事講成本的優良風氣。
4.建立健全獎勵機制,營造良性競爭的工作氛圍。由于項目部人員的不確定性,流動較為頻繁,團干崗位經常換人,使得部分團干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一定會干到工程結束。部分員工工作上難免消極被動、缺乏危機意識、責任心不強、工作要求低、辦事拖拉。所以,要抓住這一突出問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努力為團干成長提供人人爭先、人人向上的平臺。
5.與兄弟單位、項目部聯動,開展特色主題團日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助推團青工作。以“每月一特色、每月一亮點、每月一主題”為切入點,以各類特色活動為抓手,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將特色活動與團支部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為團支部工作助燃“催化劑”。
6.編印《工作簡報》,加強團青工作宣傳覆蓋面。以六建四公司《工作簡報》為例,《工作簡報》作為內、外宣工作的一大特色及亮點。團支部積極利用簡報媒介,在刊登分公司、項目部日常大事記及新聞報道外,緊密結合團的工作,刊登相關特色活動、先進人物報道,激發全司職工向先進學習的熱潮;設立“小常識、小知識”專刊,刊登與職工利益相貼合的“個稅、工資、人事任免、職業資格證考取”等相關知識,在獲取常識的同時,讓職工維護好個人的合法權益;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八五”普法等工作,刊登了“黨的二十大精神解讀、女職工維權、農民工權益保護、安全生產法”等知識,做到學習教育全員覆蓋。
同時,還可以定期樹立典型,獎勵先進。在項目部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三、結論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企業加強共青團工作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應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團的基礎建設和團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各類主題活動,突顯青年形象,發揮青年才智,造就青年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團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