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玲燕
[摘要] 新課標提出構建素養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重視教學評一體化。教師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課堂教學評價目標三者應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評價的多重功能,實現“促進學習的評價”。注重課堂上的有效提問與點評,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作用,通過嵌入表現性評價,凸顯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共評促發展,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體現教學評一體化,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
[關鍵詞] 促進學習的評價;教學評一體化;浙教版;初中科學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教師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課堂教學的評價目標三者的一致性,要求一體化地設計教、學、評。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三個因素共同協調、配合、平衡。其中,目標既是教、學、評三者的起點,也是教、學、評融通發展的歸宿。
科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新課標中學業質量標準和學業要求確定教學目標,考慮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樣教,并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其中,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評價不再脫離于教學,評價不是教學過程結束后的一個環節,而是鑲嵌于教學過程中,與教學、學習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某種程度上說,會評相較會上課更為重要。會評才更關注輸出,反過來能指導正確的輸入,改變輸入的質量,從而有效評價學習目標的達
成度。
以浙教版初中科學課程中摩擦力的教學為例,其學科核心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可以從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確定學習目標:(1)科學觀念: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初步認識摩擦力,能用力與運動的關系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力學問題;(2)科學思維:通過對摩擦力影響因素的設計,建立轉換法與歸納法的科學研究方法;(3)探究實踐:設計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論證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4)態度責任:關注生產生活中有關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實際例子,認識到科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社會價值。在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引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著重關注的不是實驗過程,而是在實驗設計階段,把握設計的依據。教師從學生對實驗原理的闡述中可以發現,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否體會到其中蘊含的科學思想。
教師需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評價也要有清晰的目標。評價目標要注重合理性,要針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愿景,預估達到預定目標的狀況,從而對學習是否有效形成判斷依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與評價目標統一后,評價的增值作用也就體現出來了,這些都體現了“促進學習的評價”。
二、“促進學習的評價”行動策略
“促進學習的評價”是指,以學習過程中相關的信息或證據來支持教師的教學決策和學生的學習決策,從而促進學生有效地達成預定的學習目標。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主渠道。課堂上發生的評價能持續反饋學生學習的情況與信息,有助于保證教師做出正確的決策。以下是用評價促進課堂學習的一些行動策略。
1.提問與點評,診斷激勵促發展
課堂的互動,很多時候都是在師生的一問一答間完成的,這也是課堂反饋的常用手段。高質量的提問有助于激發學生思考,有助于檢查學生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或診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多提啟發式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比較這兩個問題“什么是健康飲食”“你的晚餐一般包括哪些食物,你吃得健康嗎”,明顯后者更關注理解應用。諸如“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你有辦法證明嗎”這樣的問題更能看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合理地對學生回答問題進行點評是教師要直面的環節。教師在點評時要注重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的功能。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完整,教師可以先不直接做出回應,而是可以追問:“謝謝,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其他同學有什么補充嗎?”這樣,全班學生可以一起參與討論,第一個同學也會認真傾聽,最后再反饋給第一個同學。如果學生給出的是一個錯誤的答案,教師首先給予學生“謝謝”的點評,再對其存在的思維漏洞或不足加以分析和引導,以下為“二氧化碳”內容的評價片段。
師提問:“CO2”這個化學式給你傳遞了什么信息?
生1:代表二氧化碳這種物質。
師:很好,代表一種物質,這是從宏觀視角來理解這個化學式的,這個化學式還傳遞了其他信息嗎?
生2:代表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師:很好,這也是基于宏觀視角,不過是物質由元素組成的角度來解釋,還傳遞了其他信息嗎?
生3:代表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師:很好,這就是從微觀視角來理解這個化學式的,還有更多不一樣的理解嗎?
生4:代表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師:很好,這又是從分子由原子構成的角度來理解的。謝謝以上四位同學,讓我們全面了解了二氧化碳化學式所傳遞的信息。
可見,教師在點評中發揮了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的功能。拆解教師的這一次點評,“很好”是激勵肯定的評價,“代表一種物質,這是從宏觀視角來理解這個化學式的”屬于診斷性評價,“還傳遞了其他信息嗎”屬于發展性評價。我們應該關注課堂中的語言,高質量的提問與點評能顯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
2.嵌入表現性評價,凸顯學生探究能力
表現性評價旨在通過有意義的表現性任務活動,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技能并培養學習習慣。它以任務驅動的形式來推進課堂進程,完成任務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目標達成、學習結果評估、學習效果衡量的過程。
表現性評價能評價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實際表現的能力,是一種“促進學習的評價”方式。在課堂學習、實驗探究等學習過程中,教師設計合理的評價目標和評價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獲取學生的表現證據,進行診斷和評價,再輔以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以科學課中實驗的設計為例,表現性評價的效能尤為突出。
實驗問題:探究光在反射時遵循什么規律?
實驗器材:激光筆、平面鏡、硬紙板、量角器等。
實驗要求:
(1)(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所處的位置關系如何?請設計實驗證明。
(2)兩角(入射角、反射角)所處的位置關系如何?大小關系又如何?
(3)光路可逆嗎?請嘗試借助所給實驗器材,設計實驗證明。
如表1所示,通過對照評價維度與評價目標與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同時,教師關注學生課堂中行為的表現,關注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參與程度,重視實驗中的思維過程,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實驗探究流程。
3.轉變學習方式,多元互評助發展
學生學習知識可以分為兩大階段:一是被動學習,也叫輸入階段,包括聽講、閱讀、試聽和演示,主要運用眼睛和耳朵,當然還包括體會和感知;二是主動學習,也叫輸出階段,包括對知識進行討論、實踐,以及將知識教授給他人。學習的過程就是從被動學習過渡到主動學習的過程,直至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到了初三總復習階段,難免會有不少習題課,在習題課中教師可適當安排學生進行“講題”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講題”活動具體可分為準備、嘗試、講解、交流四個階段。教師拋出需要講解的題目和講題評價量表,學生對題目進行初步研究,然后在學習小組中先進行交流,模擬講解,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給出的講解評價量表(如表2),共同修改和完善,然后組內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正式講解,其他同學則適時地提出疑問,積極地參與交流。
這種方式能將學生從被動聽課轉變為主動授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努力探索解題的思路。對“聽眾”而言,完成評價細則的過程可以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另外,學生充分開展小組合作,利用同伴間的互相反饋與評價,提升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個體的成功來自集體的合作學習。對教師而言,通過生生之間的多邊交流質疑,可以將學生隱性的思維過程顯性化,更加透徹地了解學生的整體思考路徑和思維模式,發現學生思維中的漏洞和閃光點,對閃光點激勵表揚贊賞,對發現的漏洞,有針對性地改正。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晰,長此以往,學生在講解過程中形成了正確的科學解題思維模式,對所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對科學觀念和思維方法形成深刻理解。
綜上所述,在科學課中有很多信息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評價,我們應把注意力轉移到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關注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傳統紙筆測試為絕對主導的情況下,很多學習過程無法實施。而促進學習的評價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策略反饋,從而促進標準、教學、評價的一體化。學生完成評價任務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設計的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可以說,這樣的教學活動與實施過程體現了教學評一體化,達到了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云生.“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與實施的探索[J].化學教育,2019(05).
[2]崔允漷.促進學習:學業評價的新范式[J].教育科學研究,2010(03).
[3]肖龍海,管頤.新課堂:表現性學習與評估一體化[J].課程·教材·教法,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