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要] 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學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勞動教育主題式實踐活動,拓寬勞動場域,豐富勞動內涵,探索出“行思結合,做家庭生活的在場者;知情相融,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價值引領,做心懷國家的立志者”的實施策略,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實現勞動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 勞動教育;實踐性作業;實施策略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勞動教育除了要指導學生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更應做到“以勞啟智,以勞潤德”,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培養良好的勞動品質。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學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勞動教育主題式實踐活動,拓寬勞動場域,豐富勞動內涵,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促進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實現勞動的育人價值。
一、凸顯勞動教育價值,搭建主題式實踐活動內容框架
勞動教育是一個復合性的教育概念。機械的“勞動”不能作為“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應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全面的聯系,應當凸顯勞動在立德、啟智、健體、育美等方面的價值。要想讓“勞動”成為“勞動教育”,就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全面覆蓋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等多種勞動實踐,從簡單技能訓練的過程轉向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勞動精神。
在上述理論的指導下,我們設計并開展了“動手又動腦”主題式實踐活動。每個主題的實踐活動都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分層設計,融合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將勞動實踐與跨學科研究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做到手腦并用,在真實體驗中達成“愿意勞動、學會勞動、樂于勞動”這一境界,認同勞動價值,養成勞動習慣。同時,通過“動手又動腦”的勞動過程,架起學生與自我、家庭、社會、世界的互動橋梁,從而培養勞動精神,形成勞動自覺。
二、躬行勞動教育實踐,探索主題式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1.行思結合,做家庭生活的在場者
勞動教育要結合當地和學校實際,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緊密相連。傳統的勞動教育更多地關注勞動課程中的任務群,把勞動教育窄化為手工制作或是打掃衛生,把“勞動”和“教育”割裂開來。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部分學校在勞動教育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沒有從兒童視角出發,關注學生“特殊勞動者”的身份特征,導致勞動主題刻板空洞,勞動形式陳舊老套,勞動內容簡單重復,這樣的實施流于形式,沒能走進學生的內心。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2022年疫情防控居家學習期間,設計了“動手又動腦”系列之“晚餐我來搭把手”的主題式實踐活動。
本次主題式實踐活動緊扣學生在家庭場域中的身份,關注學生的兒童屬性,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感與研究的成就感,最終形成勞動素養。第一學段,以激發勞動興趣為主,通過觀察勞動過程中的現象,展開進一步研究思考;第二學段,提升勞動技能的鍛煉,通過跨學科研究,滲透勞動品質的培養;第三學段,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將勞動教育與智育有機關聯,培養善于發現、勤于探究的思維習慣。
在這次作業完成的過程中,低年級學生擼起小袖子,圍上小圍裙,踩在小板凳上,認真淘米,洗蔬菜,學習掌握了洗碗等廚房勞動技能,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如此,學生還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名家庭成員的責任,體會到父母勞動的艱辛,因而懂得要為家人付出,對家人負責。高年段學生則在廚房小小的一方天地里,用油鹽醬醋烹調出人間美味。稚嫩的雙手將菜肴端上餐桌,父母的贊許與夸獎,學生內心的自豪與滿足,讓整個家庭洋溢著幸福感。而且,高年段學生在家務勞動中減少了對家長的依賴心理,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本次主題式實踐活動讓學生成為家務勞動的“在場者”,在收獲勞動智慧、形成勞動品質的同時,增強了對家庭責任的理解與認同。
2.知情相融,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新時代的勞動要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需求,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所以,當前的勞動教育更應該凸顯與時俱進的思想內涵。對此,我們嘗試將勞動教育融合在傳統文化教育之中,設計了“動手又動腦”之“沐春追遠”的清明主題實踐活動。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心血。該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透過清明這一時節常見的自然現象和民俗活動去了解中華民族的勞動智慧和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根據小學低、中、高各年段學生的學情特點和勞動技能的難易程度,我們安排了適應各學段特征的勞動實踐任務。以“小任務、小研究、小建議”突出問題探究的導向,增強活動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為學生自主開展勞動實踐提供指引和輔助。在自然與人文的融通中,我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自然,抒發情感。在動手、動腦、動心的具身勞動中,學生提升了勞動技能,體會了傳統文化承載的價值與情感。
3.價值引領,做心懷國家的立志者
加強勞動教育既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需要,又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我們要重視勞動教育中勞動價值取向,組織學生在豐富、真實、多元的勞動主題式實踐中親身體驗、探究、反思,提升道德水平,在跨學科的學習和實踐中發展綜合能力。因此,我們嘗試將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整合,設計并開展了“動手又動腦”之七夕主題實踐活動。該活動結合傳統民俗文化及地方特色,鏈接時代發展成就,在鍛煉勞動實踐技能,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使學生在勞動素養和精神品格上受到陶冶。七夕主題實踐活動努力使勞動教育在價值引領的供給方式上更加生活化、多元化,在勞動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向社會價值的轉變,將個人利益上升到國家利益,涵養家國情懷,樹立為國家發展而奮斗的志向。通過以勞潤德、內化于心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心理認同。
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基本途徑。它不僅應該體現在學校教育中,還應該包含在家庭教育、社會活動中。勞動教育主題式實踐活動旨在回歸勞動教育的本質,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三方合力,改變“勞動教育即技能訓練”這種矮化勞動教育的觀念,讓勞動能力、勞動智慧、勞動品質、勞動價值有機融合,共同為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動力、方向與支持。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指向學業過程優化的個性化理學行動研究”(項目編號:LZD/2021/3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勞動價值觀[J].人民教育,2017(09).
[2]顏曉程,何云峰.《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與實施建議[J].中小學班主任,2022(16).
陳 蕾? ?江蘇省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