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既是對“統籌發展和安全”這一新時代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也體現了對新征程上貫徹“統籌發展和安全”重大原則的最新實踐要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構建“雙治理”的新安全格局為貫徹落實“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提供可行路徑,即以國內治理保障國內大循環、以國際治理保障國際循環。應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對國家安全和對外工作的戰略部署,以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協調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新安全格局? ?新發展格局? 統籌發展和安全? 全球安全倡議
【中圖分類號】D60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19.003
隨著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相關研究明顯增多,但對新安全格局內涵特征以及如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深入研究相對不足。有必要切實貫徹落實“統籌發展和安全”重大原則,對標對表新發展格局、準確把脈新安全格局的內涵特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內外兼修構建“雙治理”新安全格局,有的放矢保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創新理論引領”、[1]服務現實斗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構建兩個新格局彰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新時代戰略部署
“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新時代黨的重大原創性思想。作為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的一個鮮明理論標志,“統籌發展和安全”源于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2]出自2014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3]。在2017年2月17日召開的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4]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之一“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主要內容,[5]而且首次以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十一、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并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既是對“統籌發展和安全”這一新時代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也體現了對新征程上貫徹“統籌發展和安全”重大原則的最新實踐要求。
黨中央從戰略高度相繼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包括“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6]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這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一項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舉行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促進國際安全和世界和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大安全格局”,體現出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考量。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并提出,“新形勢下維護國家安全,必須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把之前的“大安全格局”改成“新安全格局”,一字之變含義頗深,因為“大安全”反映的主要是量的變化,而“新安全”體現的則是質的飛躍,并且“新安全格局”也能更好地對應“新發展格局”、更好地體現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大原則大戰略。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為新征程上的國家安全工作指明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闡釋守正創新,首次提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2023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正確把握重大國家安全問題,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努力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會議再度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主動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環境,更好維護開放安全,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均強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這為新征程上的國家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應貫徹“統籌發展和安全”重大原則,對標對表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進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更好護航強國建設、民族復興。
對標新發展格局,構建“雙治理”新安全格局
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原則指導構建兩個新格局。新發展格局與新安全格局都是“國之大者”,彼此的關系就是發展與安全的并重和互補關系,構建新發展格局已經走到了前面,構建新安全格局需要有的放矢、急起直追。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的前提是要明確新安全格局的內涵特征,對其內涵特征的概括提煉應對標對表新發展格局,因為這既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體現,又是保障新發展格局的需要。
格局指的是力量對比與關系組合,以及資源分配與工作布局。新發展格局的內涵特征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其核心是“雙循環”,這一表述簡潔明了、直擊要害、精煉精辟,其要領有二:一是“雙循環”,即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兩者兼顧、相得益彰、相互促進。二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一經典表述,其“要義”有三:一是提出了國內國際兩個循環之間的力量對比(“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與關系組合(“相互促進”),因而具備格局屬性;二是貫徹落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原則,同時堅持“大道至簡”,只用了最關鍵的一個分析維度即國內與國際之分;三是找準了發展的要害在于“循環”。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必須遵循的六個原則,其中第五個就是“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7],該原則的新發展新表述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安全格局與新發展格局原理相通,概括提煉其內涵特征同樣需要貫徹落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并且也應“大道至簡”“化繁為簡”,只用最關鍵的一個分析維度即國內與國際之分,而安全的要害在于“治理”。基于此,可以將新安全格局概括提煉成“以國內治理為優先、國內國際雙治理良性互動”[8],其要領亦有二:一是“雙治理”,即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內外兼修、“良性互動”,著力防止內外風險疊加共振;二是以國內治理為優先,這既是因為國家安全工作的重心始終在國內,也符合唯物辯證法內外因關系的根本邏輯。
構建“雙治理”新安全格局還應把握“四個注重”。一是注重發展和安全“有效統籌”。以此體現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原則,彰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崇高地位,國家安全與發展同等重要,包括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高效統籌促發展和防風險,更好維護開放安全,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二是注重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有機統一”。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二者都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理論與實踐的關鍵所在,將二者有機統一有助于實現人民安居樂業和黨的長期執政,也有利于挫敗外部勢力分化離間黨和人民血肉聯系的企圖與伎倆。
三是注重對國家利益的“有力維護”。這主要是國家安全工作的對外體現,因為國家利益至上是國家安全的準則,并且外部安全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都在上升,維護國家利益也是各國國家安全工作的通行做法,有必要明確強調。
四是注重各領域安全“有序兼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是“總體”,強調“大安全”理念,涵蓋了二十個重點領域,包括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安全,[9]而且還將隨著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不斷動態調整。對各領域安全既要全面統籌、抓總管總,更要有序兼顧、突出重點,務必區分不同領域安全的輕重緩急、優先確保重中之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忌平均使力,避免“撒胡椒面”。對此,《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強調,“必須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統籌做好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新型領域安全等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方向國家安全工作”。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安全格局應著眼于保障新發展格局,著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對此,構建“雙治理”的新安全格局將是解決之道,即通過“以雙對雙”、以“雙治理”對應“雙循環”,進而“以新保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一方面,要以高水平國內安全治理保障國內大循環暢通無阻,包括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另一方面,要以有效國際安全治理保障國際經濟循環持久運行,包括主動塑造大國關系與周邊環境、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推廣并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加強海外安保能力建設、拓展國際安全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具體而言,新征程上以“雙治理”新安全格局保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應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國家安全和對外工作的新精神,不僅要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還要協調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
以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須把握的重大原則,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堅強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統籌發展和安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重點領域安全”。[10]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體現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考量。
一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國家安全體系是國家安全重點領域和體制機制的統稱,必須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包括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以及地方相關機構;強化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強化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金融、網絡、數據、生物、資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要不斷加強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工作,包括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涵蓋法規、戰略、政策與風險監測預警等的多個體系,貫徹落實《加快建設國家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的意見》;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針對外部勢力的濫用制裁與對華遏壓,針鋒相對、精準反制;完善國家安全力量布局,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統籌傳統和非傳統安全、統籌各領域安全問題的治理,打好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總體戰。
二是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加強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權益,維護海洋權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著力強化國家安全重點領域的能力建設,著力維護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海外安全、國土安全等;增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嚴密防范系統性安全風險,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有效預防和有力處置重大風險,堅決挫敗敵對勢力的破壞搗亂活動;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統籌發展和安全能力,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意見》[11],通過“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常態化制度化的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民維護國家安全的共識與凝聚力。
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關乎人民安全和社會穩定,是國家安全的“基本功”“內功”,務必高度重視、高效統籌、持續推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從事后反應向事前預防轉型;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防止重特大生產事故,減少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安全生產關乎人民安全,務必警鐘長鳴。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加強國家區域應急力量建設。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導致我國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頻發,公共危害顯著增大,務必強化災害預防;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
四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新形勢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持續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
協調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以國際治理保障國際循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需要內外兼修,對外突出體現為協調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近年來,面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疊加共振、國際安全環境動蕩不定、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增長備受沖擊、全球發展困境與安全困境同步凸顯,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彰顯中國領袖胸懷天下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擔當,同時也表明“統籌發展和安全”已成為中國對外工作新的指導思想。
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提出了包括“六個堅持”的“全球發展倡議”: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為力促全球發展指明方向。2023年2月21日,中國政府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12],彰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大國外交新氣象,展現中國對國際安全話語權的積極拓展、對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全球安全的負責擔當。“全球安全倡議”于2022年4月21日提出,現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包括背景、核心理念與原則、重點合作方向、合作平臺和機制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的“六個堅持”是對“全球安全倡議”的最新闡釋,也是《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的思想和靈魂,具有系統性、引領性、現實針對性。
一是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安全觀即“全球安全觀”,是內外兼修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世界篇”,內涵包括:秉持共同安全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的安全;重視綜合施策,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協調推進安全治理;堅持合作之道,通過政治對話、和平談判來實現安全;尋求可持續安全,通過發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的土壤。落實“全球安全觀”是促進國際安全的治本之策,將從根本上為全球發展與國際經濟良性循環塑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二是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主權平等和不干涉內政是國際法基本原則和現代國際關系最根本準則。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各國內政不容干涉,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得到尊重,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權利必須得到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是各國的核心利益,是各國安全的首要關切,是維護國際共同安全的基本前提。
三是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各國應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聯合國權威及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要平臺地位,反對冷戰思維、單邊主義、陣營對抗、霸權主義。
四是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任何國家在謀求自身安全時都應兼顧其他國家合理安全關切。國際社會應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倡導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權利與安全義務不可分割,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從而實現普遍安全、共同安全。
五是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各國應加強戰略溝通,增進安全互信,化解矛盾,管控分歧,消除危機產生的根源。國際社會應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鼓勵沖突各方以對話建互信、解紛爭、促安全。
六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當今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呈現更加突出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中方倡導各國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應對地區爭端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推進全球安全治理,防范化解安全困境。
面對處于動蕩變革期的外部環境,中國對外工作將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協調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積極助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展望未來,新征程上的中國將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統籌“雙循環”和“雙治理”,內外兼修、剛柔并濟,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扎實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
注釋
[1][11]《習近平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2023年5月30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803.htm?eqid=9edc5ccb000009740000000364978aab。
[2]《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2014年4月16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4/0416/c64094-24900492.html。
[3]《習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2014年11月29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
[4]《習近平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2017年2月17日,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17/content_5168833.htm。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25日,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6]《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2021年4月30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4/30/content_5604164.htm。
[7]陳向陽:《以新的五大發展理念統籌兩個大局》,2015年12月29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9/c_128576589.htm。
[8]《新時代國家安全大家談|構建新安全格局要對標和保障新發展格局》,2023年4月19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557741680316210&wfr=spider&for=pc。
[9]陳文清:《牢固樹立和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譜寫新時代國家安全新篇章》,2022年4月15日,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04/15/c_1128558801.htm。
[10]《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2023年2月7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07/content_5740520.htm。
[12]《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全文)》,2023年2月21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21/content_5742481.htm。
責 編∕肖晗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