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珠 上海市閔行區梅隴永聯幼兒園

2015 年發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積極的勞動習慣與態度和自覺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精神”。之后國家陸續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重要文件。關于幼兒勞動教育的啟蒙和探索,符合近年來不斷重視并大力推行勞動教育發展的政策要求,也順應了當前幼兒園勞動課程的探索與實踐趨勢。
自然環境或自然生態與社會環境或社會生態一樣,都是影響人的生命成長與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自然的節律與教育的節律、生命成長的節律實現同步律動,共生共長。自然教育是一種以自然環境為活動場所,以各種活動調動參與者的感官來認知自然,喚醒參與者對自然的情感,培養他們的多種能力,實現直接經驗與抽象知識的平衡,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并使之尊重、愛護自然的教育模式。自然教育理念下,兒童、自然、教育存在密切關系。基于自然的早期兒童教育是一個涵蓋不同類型教育的總稱,包括基于自然的學前教育或幼兒園、森林幼兒園,它們在方法、接觸自然的程度和持續時間方面各不相同,會將自然特征融入其哲學和實踐中,自然是將其聯系在一起的共同線索。
基于自然的實踐是與幼兒在自然中和自然互動的一種技能。基于自然的實踐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生存方式,在室內和室外都能理想地開展。幼兒與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和聯系。與幼兒共享自然的教育,關注幼兒通過大自然獲取的特有的機會學習和發展。
幼兒勞動教育是指指導幼兒在親歷實踐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體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從而獲得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意識和勞動情感等方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近年來關于幼兒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引發了多樣化的嘗試與探索。但是當前我國關于幼兒勞動教育的政策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十分有限,幼兒勞動教育存在“內容窄化”“價值單一化”“體驗淺表化”等現實誤區。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存在勞動教育觀念片面化的現象,勞動教育被“窄化”成德育或技能,被誤解為某種懲罰或謀生手段,勞動教育失去其獨特的育人地位和價值。小班幼兒已經開始具備進行勞動的能力和基礎,因此這一階段的勞動啟蒙對幼兒后續勞動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對小班幼兒來說,勞動要注重在親歷實踐和動手操作中,萌發熱愛勞動的情感,讓幼兒能夠自然而然地愿意勞動、喜歡勞動。這些與自然教育理念注重在自然中進行實踐探索并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相契合。基于自然理念開展小班幼兒的勞動教育實踐,可以借鑒利用不同的自然資源與文化,支持幼兒在和自然相關的勞動實踐中,不斷積累勞動知識,收獲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具有愛勞動的意識,培養熱愛勞動的情感。
基于自然理念的勞動教育,注重挖掘幼兒一日生活中豐富的自然元素,創設環境、提供機會讓小班幼兒可以接觸到不同的自然文化資源,包括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為幼兒感知勞動、體驗勞動、探究勞動提供良好的資源與條件。
基于自然的小班幼兒勞動,一方面勞動是基于自然的,善于利用自然資源,在自然中促進幼兒的勞動發展。另一方面,注重幼兒勞動的體驗性與生成性。在基于自然的勞動中,無論是什么樣的活動,都是基于幼兒的切身體驗來經歷勞動的完整過程。注重結合自然的季節交替、萬物生長等內容,融入幼兒的勞動教育活動中。在勞動過程中,注重和幼兒進行共同探索,不斷生成小班幼兒感興趣的勞動內容。
大自然是幼兒勞動探索的活教材,親近自然符合幼兒發展的內在需求。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勞動教育的核心在于幼兒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情感萌發,能夠喜歡勞動,愿意嘗試勞動。基于自然進行勞動探索與實踐,注重讓小班幼兒直觀地感知通過自己的親歷實踐和操作可以改造外部世界,感知勞動付出帶來的收獲與美好,引發幼兒熱愛自然與勞動的美好情感。
一年好景在春耕,春耕孕育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農耕文化,展現了人類的勤勞與智慧。在老師和幼兒的心中,它是感受自然、掌握動手能力、體驗勞動快樂、收獲勞動成果的好時機。春耕的過程既是幼兒親近自然的過程,也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梅隴永聯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新開園的背景,廣闊空間大有可為,更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小腦袋去思考,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好時機。在春耕忙的節奏中,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小娃娃,而是“身肩重任”的創造者,他們化身小小規劃師、小小開墾家,去打造田園、果園,一起探索與創造我們的幼兒園。
幼兒園豐富的田園種植環境是春耕活動賴以開展的載體,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這里的環境不僅包括室外的自然環境,也包括室內環境創設;不僅包括與種植息息相關的土地等自然資源環境,也包括反應幼兒種植探索過程中的記錄與表征環境,支持幼兒持續探索的各種工具、材料等環境。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知春耕的勞動內涵,探索體驗春天萬物生長的變化、特點,深入體驗種植的完整過程,更好地基于自然進行勞動實踐。梅隴永聯幼兒園著重打造了豐富的自然物質環境,將環境轉化為幼兒可以直接感知與進行持續探索的勞動資源。如圖1 所示,豐富的田園種植環境包括戶外生生田園、夢幻果園的種植園地;班級里基于幼兒興趣,具有欣賞和探索特征的種植、養殖角環境;具有園本特色與個性化的勞創室環境,內含與春耕息息相關的“種子博物館”;支持幼兒進行種植探索的工具使用與操作環境,幫助幼兒認識、體驗不同的種植工具;記錄、反映幼兒春耕活動過程的表征性環境,包含不同形式的記錄工具、材料等,幼兒園還專門打造了一整面記錄墻,以及教師創設的不同記錄環境,支持幼兒通過不同的載體記錄和反映自己的勞動體驗與發現。

圖1 豐富的田園種植環境
我們的春耕節不僅僅是一個圍繞種植進行的單一節慶活動,而是基于自然文化資源,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經驗,圍繞勞動教育目標,萌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體驗勞動付出與收獲等,讓幼兒在一系列活動中,經歷勞動準備、實踐、探索、收獲等完整環節,不斷積累勞動經驗,親歷勞動的完整過程。如圖2 春耕節系列主題活動實施網絡圖所示,在基于自然的基礎上,注重傾聽幼兒心聲,調查了解他們想要種植的果樹、蔬菜或水果;鼓勵幼兒親近自然,利用園內、園外自然資源,感知春天萬物生長復蘇的特點,知道是種植的好時機,更好地了解春耕背景,激發對春耕種植的興趣;讓幼兒體驗真勞動,學習使用勞動工具,親自體驗如何拔草、松土、種植、澆水,學習種植相關的勞動知識,積累勞動經驗;在鼓勵幼兒持續照料果樹、蔬菜的基礎上,不斷經歷勞動生長的探索與好奇;最后的勞動收獲既能讓幼兒感知到勞有所得、食有所樂、享有所愛,又能作為新一輪種植的最好動力,讓幼兒在勞動探索、付出、收獲的循環反復中,更加熱愛勞動。

圖2 春耕節系列主題活動實施網絡圖
在春耕節活動中,教師注重傾聽幼兒心聲,和幼兒一起商量、討論,及時回應與認可幼兒的勞動想法,挖掘種植活動的切入點;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鼓勵幼兒用簡單的符號與圖示來記錄、展示自己在照料植物、和植物一起生長的發現和想法,通過和教師一起進行觀察、記錄、表征,幫助幼兒更好地獲得勞動經歷與探索經驗。我們還開辟了教師種植園地,通過親歷勞動,提高教師的勞動素養與能力,更好地言傳身教,提升幼兒對勞動的熱愛與堅持。
在春耕節活動中,我們注重發揮家長的作用,通過和家長合作,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填寫春耕調查表,提高幼兒的種植興趣;在尋春探秘活動中,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到大自然尋找春天,一起使用不同形式記錄幼兒關于自然的探索與發現,例如鏤空素材下的春天可以生成許多美好的畫面,通過照片、視頻留下關于春天的探索足跡;和幼兒一起收集不同的水果種子,探尋種子的秘密;收集自然材料,布置班級的植物角,支持幼兒關心與照料動植物;和幼兒一起維護幼兒種植園地,更好地支持幼兒體驗勞動的付出與收獲。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支持下,可以更好地發揮勞動教育的持續效應,讓幼兒的勞動經驗可以延續,而不是短暫的活動體驗與經歷。
對小班幼兒來說,自然可以為其提供豐富的勞動實踐場域,提高幼兒親身經歷參與勞動的機會。教師可以基于自然,結合幼兒園已有的自然資源條件,為幼兒創設豐富的戶外種植園地環境,讓幼兒更好地開展與種植相關的勞動;室內空間也可以基于自然,為幼兒提供開放式的勞動資源,增加幼兒勞動的可能性;還可以結合園外的自然資源,豐富幼兒關于勞動的知識與技能。
基于自然的勞動實踐,要圍繞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注重設計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整合的勞動活動,活動過程中還要關注幼兒的想法以及興趣點,注重勞動內容探索的生成性。
對小班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萌發其熱愛勞動的情感,因此基于自然的勞動實踐,重點在于讓幼兒在整個過程中可以有沉浸式的體驗,遵循幼兒發展規律,給予幼兒時間和空間去好好經歷勞動過程,注重引導幼兒感受勞動的付出以及收獲美好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延續與持續發展離不開家庭的支持與配合,因此要注重形成教育合力。可以邀請家長一起合作,共同收集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參與幼兒園勞動種植活動,獲得家長的認可與支持。
因此,在自然理念下,小班幼兒的勞動教育注重回歸自然,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種學習探索機會,聚焦幼兒自然生活中的各種真實經驗來進行勞動,核心在于勞動實踐和勞動情感的萌發。在自然中,幼兒可以獲得更真實的勞動體驗而不是間接獲得替代性的經驗。通過回歸自然、在自然中探索與實踐,親身體驗,從而引發幼兒自然而然熱愛勞動的習慣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