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蔚蘭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長沙 410000)
作為控制工程預算的關鍵環節,造價控制在提高施工質效、增加企業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有研究多圍繞BIM 技術在項目施工中的應用展開,與造價控制相關的文獻有限。本文對BIM 技術在工程造價控制中的應用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促進日后造價控制工作的高效開展。
1)傳統的建筑設計圖往往需要利用線條標志構件,對設計人員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要求較高,BIM 技術內置立體建模功能,可利用二維線條自動生成建筑施工所需的三維模型,例如,斜柱模型、柱間支撐模型以及轉換鋼柱模型(見圖1),對構件細節進行全方位展示,確保有關人員對構件位置的關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有更準確的了解[1]。

圖1 構件BIM模型
2)BIM 技術能對外界環境、施工條件進行模擬,高度還原造價控制過程,有關人員可參考模擬結果制訂造價控制方案與措施,保證項目造價控制科學、合理。
3)有關人員可借助BIM 技術對項目進行可視化分析,在調整既有設計圖紙的前提下,使造價控制方案更科學。
造價控制要求參建各方協同合作,傳統控制模式無法為參建方提供溝通平臺,影響數據使用效果,導致項目成本大幅增加,引入BIM 技術能整合參建方,通過實時共享信息的方式,為造價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進入新時代,隨著行業技術發展,將BIM 應用于建筑施工領域成為大勢所趨,其能使造價控制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顯著提高,賦予項目方更強大的競爭力。將BIM 技術應用于造價控制的積極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
造價控制要求有關人員以項目實際情況為依據,對各類信息進行快速、準確的處理,傳統管理模式既無法保證造價管理的準確性,又難以保證工作效率和整體質量。而借助BIM 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可以通過將數據信息存儲至云端等方式,使造價信息得到實時共享,確保相關數據價值得到最大化實現。
基于BIM 技術開展相關工作,既能科學管理施工成本,又可綜合分析工程造價,為精細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工程造價指參建雙方按照合同進行施工所投入的總成本。造價控制工作往往涉及海量數據信息,對其進行計算和管理的難度較大。要使造價控制工作取得理想效果,關鍵是要基于BIM 技術建立相應的數據庫,通過實時共享方式,對傳統模式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由此實現對造價進行動態化控制的最終目的[2]。
BIM 具有可出圖、可視化和仿真模擬等功能,強調以3D模型為依托,對項目成本、材質及施工進度進行直觀展示,在為施工方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時,使設計、運營等單位成為整體,通過參數化設計的方式,為造價控制及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現階段,我國項目建設流程通常分為5 個階段,依次是制定決策、確定設計方案、項目招投標、施工及竣工驗收。將BIM 技術應用于造價控制需完成以下兩項工作:建立分區模型,結合項目情況寫入關鍵信息或數據;根據模型、標準族庫,對構件進行深化,通過將模型、項目信息相結合的方式,使造價控制工作貫穿項目施工始終。
以某項目為例進行探討。某地計劃建設集辦公、商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該項目包括3 棟高層建筑,建筑立面、平面呈弧形,地上1~20 層各層面積均存在差別,單層面積最小為2 000 m2,最大達4 000 m2,施工方難以按標準層進行計價,造價控制難度有目共睹。
4.2.1 決策階段
即使缺少設計圖,有關人員仍可借助BIM 技術完成估算編制工作,具體做法如下:以BIM 技術具有的參數化特征為依托,對同類項目數據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建立與本項目相符的BIM 模型。將BIM 技術應用于項目決策中,既可使估算編制更加科學,為項目方的決策提供支持,又可對既有估算模式進行升級,充分利用相關人員經驗,對制定決策所需數據進行可靠且準確的計算,為項目有序推進提供助力。
4.2.2 設計階段
作為造價控制的關鍵環節,設計造價合理與否將對項目利益產生較大影響。該階段,相關人員應以圖紙為依據,利用軟件進行建模,并借助BIM 技術對信息進行快速準確的統計,為造價控制等工作提供支持。
1)鋼結構。本項目的鋼結構建筑呈弧形,預制、安裝構件難度較高,憑借常規方法調整設計方案無法取得應有效果。對BIM 技術內置三維場景加以運用,將該技術與節點布設工作相結合,既能降低深化設計難度,又可避免材料浪費,對降低項目成本具有重大意義[3]。
2)管線布設。BIM 技術具有碰撞檢查功能,相關人員可利用該功能檢查項目模型,快速確定不足并加以解決,有效規避造價帶來的風險。本項目的建筑形狀并不規則,建筑內部辦公區沒有吊頂,對管線布設提出的要求極為嚴格,針對該情況,有關人員選擇先借助BIM 對通信、水電管線的交叉點進行模擬(見圖2),根據模型調整管線布局,有效解決了管線碰撞問題。隨后,整合機電設計圖,根據整合后的圖紙建立模型,對機電、土建等模型進行模擬,根據碰撞點位置調整設計方案,對辦公區管線進行平行布設,在避免管線互相碰撞的前提下,使視覺效果達到客戶預期。待上述工作告一段落,再生成相應圖紙,供施工人員參考。

圖2 碰撞檢查
3)屋蓋框架。3 號建筑屋蓋是變曲面桁架,由1 個縱向框架、3 個橫向框架和4 個環形框架組成。該建筑屋架為鋁百葉窗,其尺寸與外立面保持一致,為保證桁架滿足安裝要求,正式出廠前由專業人員對其進行掃描和預拼裝,對比設計模型、掃描所得模型,明確桁架接口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對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加以調整,根據設計變更調整BIM 模型,在為評審工作提供便利的前提下,對項目成本加以控制,使項目質量達到理想水平。
4.2.3 招投標階段
投標方可借助BIM 技術建模了解項目信息,進而對工程量清單進行編制,避免出現計算錯誤、漏項或重復計算情況,增強自身競爭力。招標方可根據BIM 模型、招標文件要求,確定中標方并簽訂合同,確保中標方具備良好的資質、施工能力和專業水平。事實證明,將BIM 技術應用于項目招投標具有以下作用:一方面,使參建雙方對項目情況具有系統、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有關人員可參考模型數據,擬定相應的設計方案,保證所制訂方案與項目情況相符,以免由于頻繁修改方案,導致項目經濟性受到影響[4]。
4.2.4 施工階段
該階段所涉及造價控制相關內容極多,包括但不限于變更、支付及索賠,只有落實各項工作細節,才能使項目造價得到有力控制。將BIM 技術應用于施工階段,可徹底打破常規劑量方法的局限,確保項目順利竣工。
1)幕墻施工。本項目主體建筑外立面為平滑曲面(見圖3),對幕墻構件參數進行計算的數據量極大,不同區域使用的龍骨長度、接頭數量均不同。為提高項目經濟性,相關人員決定借助BIM 技術對不規則構件進行編碼,根據編碼下放材料,在保證項目施工速度的前提下,將造價控制成本降至最低。

圖3 幕墻BIM模型
2)框架施工。建筑外立面覆有鋁板,對安裝精度要求極高,為避免項目返工,導致建設成本增加,施工方提出以下策略:對外立面框架進行施工時,先借助BIM 技術模擬施工全過程,根據模擬情況,確定桁架起吊點位置,了解施工期間框架、構件受力情況,在此基礎上,有序開展預制零件、安裝零件等工作。事實證明,該策略能降低施工變更、返工的可能,為保障項目所具有的經濟性。
4.2.5 竣工階段
施工結束后,參建雙方應委派專業人員對工程量進行核對,若核對期間發現實際工程量、設計方案存在較大出入,需修正工程量。此方法不僅要耗費大量成本,還無法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一旦人為失誤,將導致項目錯算或漏算,對竣工結算質效產生巨大影響。引入BIM 技術能有效解決該問題,相關人員可借助BIM 技術快速提取模型包含的地理、成本等工程信息,直觀且全面地了解項目情況,在保證竣工結算準確且可靠的前提下,將竣工結算所消耗物力、人力成本降至最低。
近年來,建筑行業呈現迅猛的發展勢頭,無論是施工技術還是管理方法均有大幅提升,傳統造價控制模式逐漸被淘汰。如何對造價進行動態且高效地控制,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將BIM 技術應用于造價控制,一方面可顯著提升造價控制效率,另一方面能為控制效果提供有力保證,為項目方創造更可觀的效益。未來,相關人員應深入探索BIM 技術在造價控制工作中的應用,結合不同項目特征,分別制訂切實可行的造價控制方案,確保BIM 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為項目順利竣工、行業有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