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圖/視覺中國
舟山市科技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四個聚焦”,縱深推進“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在全局上下形成大抓學習、大抓效能、大抓服務的濃厚氛圍,用實干實績奮力譜寫創新發展新篇章。
聚焦深學細研,在“精”字上求突破。開展黨組集中研學、科技講堂講學、“爭先創優”交流比學、線上線下全員共學、“科技外賣”每周一學、黨組書記黨課宣講、局領導基層宣講、支部書記專題宣講、科技青年黨代表宣講、“創新舟山”專欄宣講等“五學五講”活動,構筑起“黨組會+理論學習中心組+黨支部+黨員個人”的共學體系,推動“八八戰略”入腦入心。已開展“第一議題”學習10 次、中心組學習6 次、專題輔導2 次、講授黨課6 次、線上線下學習活動30余次,舉辦讀書班1場,編輯“科技外賣”52 期,推送“微黨課”70 余期,撰寫黨建課題1篇,購買學習書籍500余冊,組織黨員參加論壇3 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特色鄉村和重大創新平臺10 余次,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科技工作的動力。
聚焦擔當作為,在“干”字上求突破。狠抓指標提升。采取“項目化實施+工作專班+工作小組”的方式,建立周例會、月通報、季調度、年考核、常態化督導一體化推進機制,打好“實干爭先、創新深化”攻堅戰。狠抓任務落實。全力提升研發投入,規上工業研發活動覆蓋率較去年提高10.6%。建強創新平臺,長三角海洋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啟動建設,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試驗基地引進30 余家企業和中試項目,綠色石化技術創新中心開發出光伏級EVA 樹脂,東海實驗室對標國家實驗室要求,謀劃海洋綜合試驗場。廣泛開展技術攻關,實施省級以上重大項目7 項。培育創新主體,新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00 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2 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位居全省第一。狠抓亮點打造。制定《關于強力推進創新深化 打造海洋科技創新港實施意見》。岱山縣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建設名單。
聚焦服務群眾,在“深”字上求突破。優化政策服務,編制《科技解難 創新制勝 助企紓困政策匯編》,通過“科技企業成長在線”等平臺推送各類惠企政策,以循環獎補等方式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技術服務,深化科研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工作;優化人才服務,建立“定制式”“點餐式”“專家門診”等多樣化服務模式,健全與企業結對幫扶機制,聯合縣(區)科技部門深入一線,分層分級對企業進行包干指導,累計上門服務企業250余家次。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共派出企業科技特派員57 人、團隊科技特派員132 人、鄉鎮科技特派員22 人。開展“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與東極鎮廟子湖村和嵊泗縣花鳥鄉開展幫扶結對,為高質量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市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聚焦效能提升,在“實”字上求突破。開展“馬上就辦”正風肅紀專項行動和“實干爭先·對標六問”活動,自覺對表對標,狠抓整改落實。圍繞保障市委“三件大事”要求,聚焦“四重清單”“五大會戰”等中心任務,開展“四查”行動,以效能督查助推“打造以五大創新中心為主的海洋創新港”等重點工作落實。深入調查研究,成立大興調查研究工作專班,形成調研提綱5 篇,在調研中加強學習、強化作風、提升能力。
定海區經信局全面貫徹落實全省科技系統“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部署要求,圍繞創新深化和“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有關要求,重點聚焦全區“145”產業革新計劃,通過抓學習、強落實、促服務,推動實現科技創新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習為要,增強“大本領”。創新推出“今新課堂”學習品牌,以全局、鎮街科技系統干部職工和企業科技專員為對象,通過授課學習、交流互動和創意比拼等形式,豐富學習內容,增強學習效率,今年以來,共舉辦“今新課堂”9 期,開展“我為定海經濟發展獻一計”金點子論壇1 期,區經信科技干部業務素質提升培訓班1期。用活用好“創新浙江大講堂”“學習強國”等各類省市學習平臺,通過專題學習、網上自學和實踐鍛煉,構建形成“三位一體”的學習新模式,多領域多途徑增強干部本領。

落實為本,實現“大突破”。深入實施指標進位工程,緊緊圍繞省創新深化、“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和市委“實干爭先”任務目標,強化指標分解,通過“制定落實方案+建立專班小組+指標細化考核”的方式,切實推進各項工作實施。同時,區分管副區長牽頭,構建周、月調度機制,確保每一個重點指標高質量完成。1 至8 月,全區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達113%,位居全省第6 位,高新產業增加值占比由年初29.3%提升至52.1%,全省排名提升了20 位。

服務為先,促進“大解題”。創新打造“871”黨建服務品牌(諧音“幫企業”),通過“黨建+企業”“黨建+志愿”“黨建+幫扶”等活動,為企業等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深入結合“暖企工程”“我為企業辦一事”等活動,按照“供需匹配、雙向選擇、協調選派”原則,先后選派“精兵強將”下沉企業,打造“沉浸式”精準助企新模式,在重點企業研究院創建等方面提供切實幫助,累計解決企業難題800余項,確保企業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通過品牌建設及系列服務活動,切實增強干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企業獲得感,進一步優化提升了營商環境。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省科技系統“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部署要求,普陀區經信局堅持以問題、服務和效果為導向,真抓實干解難題,強化科技創新企業主體地位,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扎實推進全區科技創新工作高質量發展。
抓學習,強本領。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論科技自立自強》一書。積極參與黨的二十大精神輪訓、科技系統創新發展專題培訓等活動。組織全區開展“雙休日課堂”活動,邀請高校教授專家作“踐行‘八八戰略’ 發展海洋經濟”專題輔導,提升基層干部科技創新管理水平。
抓行動,創突破。加大在規上工業企業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力度。高質量推進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不斷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度培育機制。支持成長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普陀區“137”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為重要抓手,深化企業研發機構建設,依托創新平臺,增強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發展壯大海洋裝備、海洋生物等產業。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充分發揮“揭榜掛帥”行動和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加快清潔能源、智能制造等高新產業發展。
抓服務,促發展。精準對接,加強服務,會同鎮、街道、管委會,聯合專業科技中介,在規上企業研發費用歸集、高新技術企業創建等方面提供專業輔導。加大企業走訪力度,加強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研發活動扶持計劃等科技惠企政策的宣傳和解讀,為企業享受政策做好指引。在全市各縣(區)中率先修訂創新券管理辦法,提高補助比例、范圍和最高額度。積極兌現政策紅利,在全市率先實行普惠性研發投入獎勵,兌現2022 年規上工業研發費用獎補資金186 萬元、創新主體培育獎勵資金291 萬元。
岱山縣科技局積極落實全省科技系統“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部署,深度重塑創新體系,加快提升創新平臺,全面供給創新服務,大力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岱山縣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建設名單,創新深化二季度和“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連續兩季度獲“五星”評定。

堅持協同推進,全面構建落實機制。出臺《創新深化實施意見》《“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行動方案》,分解形成創新工作四大行動、五大工程,全面落實26 項具體工作任務。1至8 月,高新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連續保持全省第1位,重大創新平臺投資額、技術交易額等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全面落實省“8+4”政策體系,提出貸款貼息、技術轉讓等制度,目前實現科技政策資金100%兌付。
圍繞產業需求,全力打造創新平臺。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中試基地首批入駐“全球首套千噸級生物基新材料項目”中試成功,吸引總投資10 億元的新材料項目“高強高模碳纖維”“世倍爾催化劑”轉化落地。引進航天三江先進激光制造應用創新中心,激光焊接、激光熔覆等船舶領域特色示范應用項目啟動實施。浙石化綠色石化技術創新中心建成11 套小試、中試試驗裝置,光伏級EVA 樹脂入選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
強化要素聯動,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開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清零”行動,1 至8 月,規上工業研發費用59.1 億元。推進科技金融融合,制定基金管理辦法,探索建設“基金+項目”“基金+股權”創新鏈資金鏈融合模式。依托平臺優勢定向發力,新引進“高精尖”人才19 名、高校畢業生1999 人,推薦申報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25人。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省科技系統“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嵊泗縣經信局立足“生態立縣、以港興縣、以旅活縣、以漁穩縣”總戰略,聚焦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合作共贏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海洋能源開發利用和研究示范,在嵊泗海域深入推進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能項目開發和研究,不斷提高海洋能源創新能力。
深入行動,構建完善科技合作機制。加強與大專院校的互訪交流,推進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做好“借腦”文章,充分利用嵊泗縣周邊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眾多的區位優勢,重點加強與長三角沿海城市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圍繞聯合攻關、共享資源、成果轉化等方面,積極與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
聯學聯建,強化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加強與科研院所的人才戰略合作,互派優秀技術人才掛職鍛煉,鼓勵嵊泗本地科技人才到科研院所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帶動嵊泗與合作科研院所人才的交流,提升科技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增強人才“造血”功能,夯實創新人才基礎。實施海洋產業領軍人才引育工程,積極招引一批高層次海洋科技創新人才,擇優打造一批領軍團隊。
推動服務,聯合舉辦海洋新能源創新發展論壇。依托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海洋特色產業優勢,聯合舉辦以海洋新能源為主題、韓洋能源“絕酷”波浪發電機現場示范為焦點的科技論壇,聚集全國海洋新能源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考察“絕酷”波浪發電試點,共同探討海洋波浪能的發展方向,為推動海洋產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更廣泛地推進嵊泗縣與科研院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