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嘉賓
潘文華
遂昌縣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
遂昌縣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標省“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積極落實全省科技系統“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以科技企業提升、研發機構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堅定不移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實施“六大行動”為抓手,制定《遂昌縣“1311”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 年)》,全力提升縣域科技創新力,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 年,力爭全社會R&D 經費支出占GDP 比重達到2.1%,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5%。
用好人才科技新政的“政策包”,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同時瞄準高端智能設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產業,以創建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契機,集成政策、集聚資源、集中力量,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借助與浙江大學聯合組建的“遂昌縣金屬制品產業成果轉化加速器”優勢,開展成果轉移工作,推動全縣金屬制品產業提升發展。目前,加速器已開展技術對接活動10 余場,征集企業技術需求50 項,匹配科技成果62 項,轉化科技成果111 項,引進相關產業人才17 人。
人才引育力度持續加強,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要求,出臺《遂昌縣關于加快新時代人才科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大力推進“雙招雙引”工作力度。近年來,共入選綠谷精英項目37 項,落地10個,兌現資助資金1608.3萬元,1 人入選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圍繞人才基礎抓突破,做好外專人才存量工作,積極對接資源,今年有望實現全縣新招引“持A 類證書”外國專家零的突破。
發揮阿里云創新中心(麗水遂昌)基地、遂昌網易聯合創新中心等省級眾創空間帶動效應和品牌效應,布局數字經濟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為科技企業、科技人才發展提供新動能。截至目前,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已招引入駐企業22 家,累計產值4355萬元;阿里云創新中心已招引入駐企業46 家,累計產值12000 萬元。
大力推進科技強工,強化創新主體培育,建立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優化科技企業梯隊,制定《遂昌縣高新技術企業倍增攻堅行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深入實施“雙倍增”“雙邁進”計劃,并在高新技術企業中進一步培優扶強,力爭實現省科技小巨人企業零的突破。全縣創新主體培育成效顯著,兩年來,共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46 家,總數達143 家;高新技術企業21 家,總數達46 家;高企研發中心7 家,總數達11 家;企業研究院和重點企業研究院各1 家,企業研究院總數達7 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簽訂入駐協議企業58 家,其中規上企業5 家。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2022年,浙江凱恩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名單,系麗水市唯一。
實施企業研發投入“兩清零一提升”計劃,以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制造業企業為重點,結合“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深入企業常態化開展研發經費歸集輔導、培訓,進一步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差異化要素保障等惠企政策,引導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23 年,開展企業走訪、調研和輔導200 多人次,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28 家,較去年同比增長40%。持續鞏固深化產學研合作,申報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需求5 個。進一步用好“揭榜掛帥”、科技成果轉移支付等科技創新舉措,推進科技項目立項,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科技創新,積極組織實施縣校合作項目和縣級重點研發項目,2023 年度遂昌縣重點研發項目立項10 項,補助科研項目經費共計360 萬元。
科技創新平臺是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要切實發揮金屬制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綠色生物醫藥化工研發平臺作用,持續提能升級,以產業創新服務為主線,集聚各類創新資源服務金屬制品和化工兩大產業。

遂昌縣城風貌圖 供圖/視覺中國
聚力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高質量推進金屬制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一體六中心”建設。依托武漢大學共建遂昌金屬制品研發中心,緊密對接“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戰略布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圍繞產業化過程中關鍵核心技術瓶頸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技術供給體系。先后與遂昌縣龍頭企業浙江元立集團新元焊材有限公司、浙江宇恒電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遂金特種鑄造有限公司合作完成2 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及1 項縣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并與企業聯合申請8 項發明專利,其中獲得授權2 件。
悉心當好娘家人、店小二,全力做好協調、服務和保障。立足長遠,堅持自我造血,不斷推進綜合體服務機構浙江開源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實質化運作,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該公司自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CMA 資格證書以來,累計為35家企業提供拉伸試驗、彎曲試驗、壓扁試驗、沖擊試驗、擴口試驗、硬度試驗、化學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等檢測服務,檢測樣品79 件,檢測項目37項,出具檢測報告40 份,實現營收上萬元。
綠色生物醫藥化工研發平臺推動科技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發揮明顯,通過對接上下游各項資源,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目前為麗水市域內最大的醫藥化工研發平臺,同時搭載APP 網絡線上交互平臺,實行線上線下對全國企業開放,先后完成了榮凱科技、利民科技2 家企業的升級改造項目研發,并以項目合作形式柔性引進博士8 人、碩士3 人。微反應器及管道化反應器連續化反應等行業創新領先技術進一步得到推廣,助力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