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愛武

浙江科潤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近年來,江山市始終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最大限度激發企業創新內在動力,推動企業創新實力、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研發投入是反映地區創新能力的“風向標”,也是反映企業創新活動開展的“晴雨表”。一直以來,江山市十分關注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引導與支持,通過政策、載體、服務等優化,不斷增強企業研發投入力度。2023年1 至7 月,江山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6.8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達3.16%,創歷史新高。近五年來,江山市規上企業研發投入總量從4.45 億元增長到2022 年的11.85 億元,占比從1.79%躍升到3.05%。
加大研發投入獎勵。對企業開展研發活動進行重獎,獎勵比例直接與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掛鉤,最高可獎勵企業研發投入的7%,每家企業最高可達1000 萬元。2023 年研發經費獎補資金從上年的1100 萬元增長到2300 余萬元,受益企業從84 家增長到125 家,拉動研發投入5.02 億元。
豐富科技專項體系。科技項目是企業研發投入的重要載體。設立江山市級競爭性科技攻關“四專項”和科技項目科技人才雙招雙引專項,專項經費達到2500 萬元,用于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通過項目“練兵”,積極爭列上級競爭性科技攻關項目,上半年獲衢州市級科技攻關項目立項8 項,創歷史新高。通過專項帶動,全社會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9年的532 項上升到2022 年的830 項,提高56%。
建立研發倒逼機制。將“研發投入”作為各類工業政策兌現“一票否決”的前置條件,把畝均研發強度列入畝均績效評價加分項,對于“零研發”規上企業實行降檔。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列入“研發投入低于100 萬元或研發占營業收入低于1%”負面清單的企業占比一年內從40.41%降低至30.31%。
圍繞“兩新”產業發力新賽道。針對傳統產業研發活力不足的問題,積極引進新興產業,圍繞動力電池和儲能設備加快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引進百億元項目1 個、10 億元以上項目5 個,研發投入占比均在5%以上。項目投產后,產值總量將達到全市的50%以上,全市研發投入生態大為改觀。
圍繞項目招引激活新動能。堅持“非高新不要、非高新慎要”的理念,大力引進高新項目。出臺科技人才、科技項目“雙招雙引”專項政策,建立產業引導基金,通過政府代建廠房等專項政策支持,實現高新人才項目“拎包生產”。自2022 年以來,已連續招引投資超10 億元科技項目5個、超50 億元科技項目1 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超過平均水平3 個百分點。
圍繞平臺打造實現新增量。立足高端裝備、門業(全屋定制)、消防應急等傳統產業發展實際,瞄準產業發展新方向、新趨勢、新領域,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智能家居產業園、高端裝備產業園,優化傳統產業發展質量。

江山市創新深化“315”工程暨人才科創橋頭堡工作推進會
緊抓高新技術企業。抓牢研發投入“領頭雁”的高新技術企業隊伍,通過建“四色”管理庫、實施“雙倍增兩轉化”行動,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市137 家高新技術企業中規上企業達109 家,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到4.46%。2023 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1 家。
狠抓研發投入龍頭企業。對研發投入千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開展常態化走訪監測,強化預警研判,實時關注在研項目、產品開發、市場訂單等動態。1 至7 月,全市研發投入前三十企業共投入研發經費3.26 億元,占全市總量的47.94%,研發投入平均強度達到3.9%。
搶抓研發投入“零申報”企業。實施“零研發”企業動態清零行動,對全市“零研發”企業產業領域進行分類細化,分析產業共同點、相通處,逐家推進做細項目管理,細化工作顆粒度,推進企業研發活動開展和經費歸集。1 至7 月,實現54 家企業研發破零,規上企業中有研發投入活動企業占比達76.22%,居衢州市第一。
堅持黨委統領。成立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定期召開會議組織協調決策重大科技事項,推進科技重點工作開展。將科技創新工作作為市委、市政府通報督查事項,進一步提高在全市綜合考核中的比重。
增強部門協同。強化部門屬地一體聯動,由科技局牽頭,聯合發改、經信、稅務等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街道),構建多層級跨部門溝通協作機制,將科創理念和科技工作貫穿到各個條線的日常工作中,通過日溝通、周晾曬、月推進、季分析,及時發現解決企業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形成合力推動。科技把舵、屬地主攻、中介助力,形成全市一盤棋作戰模式,以“大走訪大服務大調研大解題”活動為載體,為研發活動開展所涉及的科技制度、項目實施、財務管理、經費歸集、知識產權申報等各項工作提供全鏈條菜單式深化式服務,將解決方案落實在問題的最關鍵處,實現有的放矢、有求必應、有應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