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院平
媒體融合十年里,黨刊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走出了一條守正創新的融合發展之路。
黨刊因黨而生、因黨而立、為黨而辦,在黨的發展歷史上、新聞傳播史上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形成了三級黨刊體系,即中央機關刊、省級機關刊、地市州黨刊。黨刊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重要手段,是思想輿論工作的“主陣地”“排頭兵”,擔負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近年來,黨刊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各黨刊社堅守“黨媒姓黨”原則,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切實把重大理論觀點詮釋準確,把重大戰略思想解析透徹,把重大決策部署宣傳全面,把重大發展成就彰顯到位,當好意識形態領域的“舉旗人”。一是濃墨重彩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央《求是》雜志持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做好總書記重要文章在學習強國以及其他中央主流媒體和重點商業網站等渠道的傳播,不斷提高總書記重要文章的到達率、閱讀量、點贊量,形成全媒、全網、全域傳播合力。河南《黨的生活》雜志開設“學習時間”欄目,每期推出“總書記用典”和總書記關于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論述摘編。延邊《支部生活》雜志每期開篇文章刊登《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朝文版)原著原文,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可以說,中央、省、市三級黨刊都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推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入腦入心。二是做好重大主題宣傳,深耕產品內容品質。《當代陜西》雜志聚焦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村,組織記者駐村數月采訪,推出《金米》《蔣家坪》兩部10萬字以上大型紀實報道并出版發行。山東《支部生活》雜志圍繞黨的二十大推出專刊,大力營造迎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濃厚氛圍,內容厚重,形式豐富,引起讀者強烈反響,取得較好宣傳效果。河北《共產黨員》雜志推出了“新征程·黨旗紅”10個子項目系列主題宣傳,被納入2022年河北省委宣傳工作要點。三是聚焦黨的創新理論,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北京《前線》雜志社開辦的“前線理論圈”、內蒙古《實踐》雜志開辦的“實踐有力量”等新媒體欄目持續推出重磅系列理論文章,大力宣傳闡釋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成果。
打造宣傳品牌是提升新聞輿論工作影響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通過調研發現,各黨刊社都在根據受眾所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整合資源,創新形式,打造受眾喜聞樂見的黨刊宣傳品牌,推動內容建設提質增效,使黨刊的聲音傳播得更廣闊更深入。一是打造品牌內容。湖南《新湘評論》雜志社自覺繼承和發揚青年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的光榮傳統,結合自身優勢,打造“辛字牌”系列署名評論,形成了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的立體評論陣勢。山西省委黨刊社加強同省紀委監委、省國資委等相關委辦廳局的合作,創設“廉潔文化三晉行”等品牌欄目。二是打造品牌活動。上海《支部生活》編輯部與上海多家單位合作舉辦“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專題知識競答,推動了線上線下良好的學習風尚;聯動市、區相關單位,推送強國精選課,通過“學習直通車”將學習資源配送至基層,持續形成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今日浙江》雜志社與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單位持續聯合開展“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評選活動”“浙江省公共管理案例創新頒獎儀式暨公共管理創新論壇”,既推動了全省各地的創新實踐,又在全社會形成了鼓勵創新的氛圍。三是打造品牌“名人”。廣東《南方》雜志社以“揭榜掛帥”的方式推動一批年輕采編人員勇提建議和金點子,孵化了“楊阿洋快評”“夢享時分”“時節廣東”等系列新媒體品牌。黑龍江《奮斗》雜志社鼓勵紙媒資深編輯出鏡做專欄主持人,為8位“80后”資深編輯量身定做“任我行”“看今朝”“看見”“博觀”“佳話有約”等8個特色專欄。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大部分黨刊社都在根據自身情況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提升與受眾的連接能力,進而擴大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一方面,部分黨刊社堅持“借船出海”,借助第三方平臺用戶基數大、信息傳播廣等優勢,開設學習強國號、人民號、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抖音號等,做強全媒體傳播矩陣,不斷提升自身傳播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部分黨刊社堅持“造船出海”,加強自有傳播平臺建設,打造自己的“中央廚房”,開發自有的網站、新聞客戶端等,增強自身傳播實力。重慶《當代黨員》雜志社通過智能化智慧化智庫化深度融合,打造出“4+3+N”端、網、微、刊全媒體傳播格局,形成“統一組織、統一指揮、一體策劃、一次采集、集團創制、多種生成、多維發布”的全媒體產品創制模式,實現了從“分業管理”向融合管理、從點式融合向面式融合轉變。寧夏《共產黨人》雜志社在“刊、網、微、端”等多個融媒體傳播矩陣基礎上,推出音詩畫電視系列片《給你一個寧夏》,以及微視頻黨課、虛擬主播等融媒體產品,實現了“黨刊+全媒體”聯動、多媒體融合傳播。《今日浙江》雜志社做強內核,建好“今日浙江中央廚房”,規范運營與管理新媒體公司,建立雜志社和新媒體公司聯動的大采編機制,深化《今日浙江》與“一網一微三號”的融合,建立“刊、網、微、號”順應各自規律的融合發展機制,通過與人民網、求是網、今日頭條、學習強國等廣泛合作、深度互動,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云南《云嶺先鋒》雜志社不斷創新宣傳理念與運行機制,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已構建起三大業務板塊:傳統媒體方面,辦有《云嶺先鋒》《致富天地》《金色時光》3本雜志;新媒體拓展方面,運維了云嶺先鋒網、云嶺先鋒App、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7個平臺;黨建讀物學用服務方面,運營一個學用服務中心,形成了以《云嶺先鋒》為支點,三大板塊業務優勢互補、共融互通、立體傳播、融合發展的全新格局。
在黨刊的發展歷程中,其傳播力、影響力最初是由刊物的發行量來體現的。然而,隨著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播的邊界,延伸了黨刊傳播的觸角,只要有網絡,黨刊傳播的信息就能送達。新技術的運用給媒體融合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賦能黨刊社轉變話語體系,切實提升傳播效能。各黨刊社大力搶抓發展機遇,借助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改進表達方式、創新表現形式、革新話語體系,傳播形式從單一的文字圖片話語體系豐富為文、圖、視頻、聲音等多元話語體系,通過現實與虛擬的結合、虛擬與增強現實的結合,呈現前所未有的體驗效果,新技術賦能讓內容可以做得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當代江西》雜志社加強技術運用,整合既有資源和渠道,深化內容生產,制作短視頻、長圖、H5等形式多樣的新媒體作品,突出原創內容,豐富報道形式,攝制的《井岡神山》《跟著共產黨不后悔》等專題視頻,策劃的“革命搖籃井岡山”6集系列短視頻,在全國兩會江西代表團赴京飛機上首播,取得良好傳播效果。河南《黨的生活》雜志打造“理論課堂”“黨建課堂”“時事課堂”“民生課堂”四個“黨刊小課堂”,創建虛擬主播“小迪”和“小皓”,以短視頻的形式傳播理論文章、傳授黨建知識、解讀時事政策、回應民生關切。貴州日報報刊社《當代貴州》編輯部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突出數據“聚、通、用”主線,打造智能媒體、智慧媒體、智庫媒體,利用貴州日報報刊社“天眼云3.0”投入使用的契機,重點建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采編系統,用活用好貴州日報報刊社融合傳播平臺天眼新聞客戶端Fast頻道和“DiscoverGuizhou”賬號,以更具時代感的傳播方式,傳遞貴州聲音。
作為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開門辦刊對主流媒體密切黨群關系、提高宣傳水平、擴大社會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主要黨刊社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各方資源是開展新聞工作的寶貴財富,也是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巨大優勢。調研中我們發現,多家黨刊社大力加強與其他媒體、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商業平臺等聯動互促,整合各方資源為我所用,聯動策劃選題、聯合創制作品,聯合舉辦活動等,助推自身發展,實現多方共贏。寧夏《共產黨人》雜志社積極與自治區黨校、社科院、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戰略合作,得到區內外理論專家、學者大力支持和廣泛關注,每年聯合開展理論研討會,同時加強與區直各部門、各市縣區建立廣泛聯動機制,建立了專家、作者資源庫,組建了“寧夏黨刊宣傳聯絡(區直機關)”和“寧夏黨刊聯絡(市縣區)”兩個微信群,構建起了黨刊聯絡傳播得力渠道。河北《共產黨員》雜志社與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早間融媒體新聞資訊《你早,河北》,以“音視圖文”形式全媒呈現,聚合河北《共產黨員》雜志和河北廣播電視臺獨家資訊和節目資源,聚焦河北、突出原創、強化服務,內容涵蓋時政要聞、權威發布、省內熱點、觀點評論、最新資訊和服務信息等,每天5分鐘左右的音頻節目和50條左右的圖文資訊,以熱點資訊全聚合、主流敘事新探索的鮮明個性,在互聯網平臺上打造出了一檔河北人自己的“新聞早茶”。《你早,河北》每天早晨6時在河北《共產黨員》微信公眾號、河北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推送,上線一個月,全網累計瀏覽量突破1100萬次,已經成為河北省內初具影響的融媒體資訊產品。黑龍江《奮斗》雜志社推動旗下《北方文學》與愛奇藝達成深度戰略合作,主動作為,助力純文學破圈,共同建立“愛奇藝文學院”,以“互聯網平臺聯合專業文學機構”的模式,打造全新的作家和作品生態圈。同時,《北方文學》與愛奇藝共同發布廠牌新計劃——“新東北文學”,通過建設獨立網站、舉辦文學大賽、投入運營資金等方式,為優質簽約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與全方位扶持。
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今天,國際傳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們對國際話語權的掌握。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部分黨刊社正著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一方面,加大傳播渠道和平臺建設力度,把握好新聞傳播的時度效,讓黨的聲音能夠有效傳出去;另一方面,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用中國敘事、國際表達,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展示中國良好形象。《求是》雜志社創辦《求是》英文版,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對外交流,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執政理念、治國方略的權威解讀平臺,成為中國發展理論、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的高端傳播渠道,成為國外政界、學界和民間了解研究中國事務的重要窗口。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社深入分析海外賬號的內容定位和用戶定位,圍繞定位逐步強化各平臺特色,提升“藏地陽光”雙語網站和客戶端海外推廣力度,今年客戶端海外安裝人次達到10萬,重點欄目的海外訪問量達到500萬。黑龍江《奮斗》雜志社推出“水晶雙語播報”,通過中俄雙語講好中國故事,同時重點打造“百名俄羅斯友人話中國”融媒體產品,推出系列視頻100集,以俄羅斯人為敘事主體,以視頻形式講述中國的發展變化,引發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