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楓
緊扣綠色發展理念,石屏縣將豆腐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助推縣域經濟實現“加速跑”。

從黃色的站臺上車,穿過叢林,路過村莊,時間隨著小火車的行進慢慢流淌,仿佛穿越回那個靠火車出行的年代……近日,塵封許久的石屏火車站再次迎來了火車的鳴笛,石屏站至建水團山站“狀元號”米軌小火車讓沉寂的古城再次熱鬧起來。
石屏縣以米軌歷史文化為主線,將仁壽村、龍井站等站點及周邊自然、人文資源等串聯起來,涂裝、改造米軌車廂為主題酒店、餐廳,改造既有倉庫為米軌歷史博物館,聯合景觀打造米軌歷史文化“網紅打卡點”,讓千年石屏古城再度熠熠生輝。
從小火車下來,《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來到了石屏豆腐博物館。石屏縣素有“豆腐之鄉”的美譽,石屏豆腐已有600多年歷史,以質優味美飲譽四方,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井水點豆腐”制作工藝獨一無二。
2023年,石屏縣組建招商團隊,奔赴東北,與黑龍江北大荒糧油批發市場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組建石屏豆制品品牌運營公司,全力推動石屏豆腐博物館等重點項目建設。
目前,石屏縣加快以石屏豆腐博物館為標志的石屏豆腐小鎮建設,打造網紅新經濟,構建集產品展銷、技藝傳承、工藝研發、企業孵化、文旅休閑、電商物流于一體的發展新格局,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增長極。
從豆腐博物館驅車10分鐘,就來到了一片美麗大湖。“香稻花輕玉露稠,月明漁話滿船頭。小蠻打漿溟蒙里,海菜腔尖醒睡鷗。”這就是清代詩人胡瀛筆下的異龍湖。
異龍湖作為石屏的“母親湖”,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石屏后裔,生活在這塊熱土上的文人墨客,也在用詩歌、散文、小說等方式謳歌著這塊生生不息的熱土。由于歷史緣故,異龍湖曾受到污染,水質持續惡化。治湖之路何其艱,為了保護治理異龍湖,石屏縣堅決扛牢政治責任,舉全縣之力,推動治理保護工作,開啟了異龍湖流域綠色發展新模式。
石屏縣圍繞保障糧食安全,結合異龍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于異龍湖流域共計推廣雜交稻旱種5375.19畝。在種植過程中,通過少施化肥、少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用有機肥替代化肥,采用物理防治的黃藍板等方式,減少土壤的面源污染,實現綠色種植,在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同時,也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
近年來,石屏縣致力于厚植綠色發展底色,生態建設成效明顯。舉全縣之力堅決打響異龍湖保護治理攻堅戰,異龍湖水質逐年向好,成功打造“中國最美高原湖泊專用賽道”,高原明珠煥發光彩。
緊扣綠色發展理念,石屏縣將豆腐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在園區規劃建設上充分考慮異龍湖保護治理問題,絕不讓一滴污水流入“母親湖”,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