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遠 王曉冰 楊蕊寧 湯慶新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建筑中成就極高的一門藝術,而江南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代表,其繁復的空間體驗和精致的造園手法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近年來,國內的建筑學領域提倡從當代建筑設計的角度對古典園林進行重構再認識,古典園林慷慨細致地展示了古人的審美和精神層面的至高追求。在當今世界,文化自信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動力和源泉,是應對全球文化多樣性沖突的心理支撐,是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心理支柱。江南古典園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龐大體系的一個分支,同樣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文章基于文化自信,對江南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進行分析,并對古典園林的設計風格和特點進行闡述,指出江南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的整體布局、立意、空間的延伸與滲透、空間序列、審美特點與細節等,試圖將江南古典園林的空間營造方法合理地運用于當代的建筑空間設計中,同時也根據各方面傳承提出一些想法,以此探討古典園林空間在當代建筑空間中的傳承策略和途徑。
關鍵詞:文化自信;古典園林;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TU986.1;J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1-0-03
1 文化自信相關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對其表現出了尊崇且堅信的態度。黨的十九大將文化自信正式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1]。如今,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獨立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標志,是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保持獨立性和生命力的制勝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2]。
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建筑則是文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并且建筑設計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2 江南古典園林傳承背景
2.1 江南古典園林的發展歷程
明清時期,經濟文化迅速發展,江南地區的造園藝術愈發成熟,涌現出了一批造園藝術家。在江南古典園林中,蘇州園林最具特色[3],它鮮明的特征折射出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鼎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高達300余所,形形色色地遍布古城內外的各個角落,因此蘇州也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私家園林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了發展勢頭,這種建筑形態的出現,是古人追求自然、依戀自然的一種現象,是對“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4]。
2.2 江南古典園林概述
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和北方園林并稱為中國三大園林,它們是中國古典園林最高成就的代名詞。在古典園林中,四大名園分別是留園、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5]。除此之外,獅子林與滄浪亭也是江南古典園林的精彩佳作。先人們通過對水景、建筑和花草樹木的搭配,因景設置園林建筑,使建筑與景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3 江南古典園林選址
南方的建筑從選址到建造都很注重風水,古人們將水視為財富,園林更是以得水為貴,因此江南古典園林的選址大多靠近有水的地方。如果所選宅院缺乏水源,古人們也常常會挖池蓄水,將所得之土堆砌成山[6]。
3 江南古典園林建筑的特點
3.1 建筑布局
五千年來,這片土地長期處于封建宗族勢力的統治之中,這種壓迫使中國人民形成了向內的民族性格[7]。在江南古典園林中,不論建筑還是亭臺廊榭,都是沿著園林的周邊建造的,所有的建筑都面向內、背朝外,從而形成了大而聚合的庭院空間,并且大多數園林的庭院空間都以水面或者水池為主,向內匯聚的感覺分外強烈。
建造園林離不開山、水、植物和建筑這四大要素,在建造過程中,古人們通過造園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雖然園林的面積不大,但在有限的空間里,古人們運用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法設計的樹木花草、亭臺樓閣、池塘小橋,讓后人置身園林中樂而忘返,給人以小見大之感。清代錢泳曾提到,“造園如作詩文,比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8],從側面反映出古人們在建造園林時十分注重意境美。
3.2 空間序列
空間的序列關系到園林的布局和整體性,江南古典園林有多種空間和多個視點變化。空間的紛亂復雜,會讓人們很難找到一條明朗的主干道,江南園林的建造手法是一種綜合空間的序列方式[9],目的就是達到以管窺天的視覺效果。如果想要到達園林中心,就先要經過園林建筑,再經過蜿蜒曲折的小路,才能抵達園林的主要空間。在空間中,這種抑揚頓挫的建筑表達為展示主空間夯實了基礎。
3.3 空間層次
在限定的大小空間中,為了表現出空間的豐富性,空間的延伸感起著重要的作用,延伸的空間不僅能突破邊界,還能拉近場地和周邊環境的關系,這就是“流動空間”??臻g的延伸和滲透,將影壁和廊橋融為一體。門洞、窗口的使用,將分割的空間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連通、相互滲透。由于傳統文化的滲透,中國人常常采用含蓄的藝術手法設計園林,古人們通常將精彩的景觀置于幽深之地,又或是隱于山石之間。
4 江南古典園林的審美特點
4.1 疊石理水、花木眾多
江南是中國的水鄉,古人們擅長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水石相伴構成園林的主體景觀。此外,植物也是極其重要的角色,江南氣候濕潤,非常適合花木生長,在園林中,可以找到多種不同種類的植物,且多奇花珍木。在古人的悉心照料下,園林中四季有花,三季常綠,再加上花、果、葉的顏色和香味的輔助,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園林的特色[10]。
4.2 建筑淡雅樸素
江南古典園林以淡雅著稱,樸素的建筑風格、自由的布局、不拘定式的結構與北方宮殿廟宇的形象構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建筑的配色上也以白墻黑瓦為主,將清新淡雅貫徹到底。
5 江南古典園林的細節特征
5.1 花窗
在江南古典園林中,洞窗以漏空圖案填心稱為花窗[11]?;ù耙步新┐?,不僅用于通風采光,還能滲透空間。通過對花窗的應用,園林建筑的空間能夠得到靈活的處理,從而形成景色虛實、色彩和明暗的對比,豐富了觀景層次。
對于不同功能的需求,花窗在形式、位置、大小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花窗可分為洞窗、景窗、漏窗等種類[12],它們被使用在游廊、院墻、亭、臺、樓等各種建筑物上。花窗的圖案大致分為幾何、樹木花卉、動物、山水風景、人物神仙、故事戲曲、博古雜寶等[13],在中國造園藝術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假如園林似一首好詩,那么花窗就是它的字詞佳句。古人們在園林建筑中融入了吉利祥和的主觀愿望,用獨特的語言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祈盼,傳遞著天人合一的希冀與慰藉。
5.2 雕飾
“雕梁”是指在建筑構件上進行雕刻,雕刻工藝可分為木雕、磚雕、石雕[14]。這些雕飾出現在建筑物上,會大大降低建筑物給人帶來的重壓感,同時也是古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建筑雕飾的內容題材寬泛,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致有山水風景、奇珍異獸、花卉植物、人物故事等,古代的工匠們通過比喻、借喻等手法,雕刻出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6 江南古典園林創新之處
6.1 建筑
對于新的建筑,在配色和風格上可以延用原有的白墻青瓦,但在材質上要有別于古典園林,具體可以選擇新型材料,如花崗巖、混凝土等。在建筑的耐用度上,可以考慮在墻角等脆弱的地方用石材加固,起到保護的作用。在延續建筑風格的同時,也可以融入現代建筑材料,如玻璃或者鋼結構,引入現代的幾何語言。
6.2 庭院
6.2.1 疊石建山
在古典園林中,匠人們為了追求山水畫的意境,常常在池邊堆疊石塊、造假山來營造藝術美感。為了表現石頭的特殊紋理,往往會將一個石塊打造成心儀的形狀之后置于湖中,經過數十年的洗禮后再收回,使其展現獨特的魅力。而在現代,可以選擇新穎的技術,通過人為的創造、打磨或燃燒等技術,使其展現獨特的面貌。
6.2.2 理水
園無水而不活,水已是江南古典園林中血液般的存在[15]。在古代造園過程中,古人們通常將水面的形態作為園林造園的基礎,在對水面形態的處理上,通常遵循以曲輔方和似方若曲的設計法則。
在現代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在秉承傳統理水法則的同時,還可以通過人工駁岸去柔化池岸,增加曲折意味,豐富流線的變化。運用現代手法對傳統造園要素進行加工處理,不僅具有人工的穩定特性,還能夠迎合現代審美。
6.2.3 曲橋
橋在古典園林中具有交通功能,不僅可以連接景觀節點,還可以增添審美意味。在現代園林建造過程中,除了要延續曲折蜿蜒的特征外,還可以創造不同的形狀。在材質的選擇上,鋼筋混凝土等現代材料也讓橋的面貌變得更加多樣。
6.2.4 植物
在古典園林中,匠人們會選擇更多復雜的植物,如松、竹、梅、柏、蓮等。在現代設計中可以選擇同樣的植物,在種植與生活的過程中,加以人工輔助,呈現優美的曲線,同白墻一起,展現植物工筆畫的秩序感和韻律美。
7 結語
如今,古典園林已然是江南地區最明顯的地域性符號,要以遵循傳統文化法則為前提進行創新,在建筑上采用現代幾何語言,將現代材料與傳統造園法則相結合。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建筑風格紛紛出現,隨之而來的是同質化問題的加劇。在往后的設計中,如何更好地將傳統符號和現代設計語言相融合,如何更好地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地進行傳承與創新,是當代設計者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以千姿百態的面貌向世界訴說著它們的美,不斷推動著現代建筑設計的創新。
參考文獻:
[1] 劉林濤.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質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1-24.
[2] 趙斌.論文化自信[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6,31(4):82-86.
[3] 江南建筑藝術的精華:蘇州園林[J].青島畫報,2020(7):24-27.
[4] 上官永吉.江南園林空間在當代博物館中的傳承與轉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6.
[5] 方茜.蘇州四大名園中的景名文化[J].建筑創作,2004(10):116-121.
[6] 潘毅斌.傳統風水思想在江南園林要素中的應用探析[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4.
[7] 尚大為,吳曉君.透過中國民族性格解析中國傳統建筑空間[J].山西建筑,2009,35(32):41-42.
[8] 張勝利.清代乾、嘉、道時期江南地區私家刻帖活動探究:以錢泳為中心[J].中國書法,2019(20):124-126.
[9] 蔡云飛,梁明捷.小中見大:解析網師園的空間營造手法[J].建筑與文化,2021(5):109-111.
[10] 王愛敏.嶺南園林和江南園林美學特征的比較[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09,2(10):181-182.
[11] 葉永,閆愛賓.引景·入景·入境:試析上海古典園林洞門花窗藝術[J].工業設計,2019(1):100-104.
[12] 施濟光.江南園林與哥特建筑的花窗藝術比較研究[J].美術大觀,2020(10):120-121.
[13] 任國亮,張磊,丁鼎.基于文化自信的中華器物文化研究:以江南園林花窗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19(15):258,263.
[14] 陳圣澤.明清時期江南私家園林中的建筑雕飾之美:以上海豫園為例[J].漢字文化,2020(16):150-151,162.
[15] 趙二保.江南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在現代建筑環境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以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為例[J].安徽建筑,2021,28(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