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勇 王珂琦 劉海燕
【摘要】文章陳述人人網的教學應用優勢,剖析構建人人網實踐社區的可行性,探討在線實踐社區的四個關鍵要素,構建人人網實踐社區,并對在線實踐社區協作學習活動進行了分析、討論。研究表明,利用人人網開展在線協作學習,可以有效地推動師生、學生-內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相互影響,但人人網在課堂交流中存在一些不足與挑戰。
【關鍵詞】人人網? 非正式學習? 協作學習? 實踐社區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0-0052-03
一、引言
人人網,是中國領先的實名制社交網絡平臺。人人網在用戶數、頁面瀏覽量、訪問次數和用戶花費時長等方面均占據優勢地位,用戶可以在這一平臺上相互交流[1]。我們認為,構建基于人人網的在線實踐社區從而開展在線課程協作學習是非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一般源于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學習、工作或娛樂,其通常指作為經驗學習和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學習。在學習目標、學習時間、學習支持等方面一般是沒有結構的。非正式學習可能是有意識的學習,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非正式學習是一種偶然性學習或隨意性學習。
二、人人網教學應用優勢
1.友好性
人人網是一款免費的社會性軟件,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注冊成為其成員,支持移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與教師、助學者和同學進行友好和非正式的溝通。
2.交互性
人人網是一個實時、便捷的信息交換平臺,用戶可以留言并能得到即時的信息反饋。可以添加用戶表情,支持轉發、評論、點贊等實時操作。針對不同的話題,可以設置相應的用戶瀏覽權限,如公開、僅自己可見、僅好友可見等。
3.技術性
人人網提供強大的互聯網信息聚合功能。如,用戶注冊成員時選擇了某一學校,人人網頁面會給該成員自動推送同一學校的其他用戶。同樣,相關話題的內容也會自動聚合后再呈現到用戶的小組頁面中。
4.功能多樣化
人人網可以提供文檔、圖片、視頻、鏈接等學習資源的上傳與下載。支持多樣化的教學與學習交流活動,教師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滿足不同師生的教學與學習需求。
三、構建人人網實踐社區的可行性
1.人人網組的建立
人人網的組分為兩種:小組和群組。在課程教學開始前,指導者首先需要創建人人網組。人人網小組的進入模式首先需要設置為“用戶自由加入”,這樣就不需要所有參與者加為朋友。一旦所有學生進入組,人人網的進入模式則需要設置為“用戶發出申請,經批準后加入”,以避免其他訪問者隨機加入到組中。
2.信息的發布
人人網組中的“事件欄”可以發布即時的信息,其通知可以讓所有參與者看到,包括超鏈接、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文本限制在240字以內。“事件欄”同樣允許參與者共享資源并得到同伴的反饋。“事件欄”的另一個特征是,任何時候一個討論主題或圖片的發布都會自動出現在人人網頁面上,使得組中成員的會話活動將被記錄并可以進行后期跟蹤。
3.課程資源共享
人人網的組支持大部分文件格式的課程資源,如ppt、doc、pdf等,用戶可以上傳與下載相應的文件。文件共享目錄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文件名稱、大小、下載次數、上傳者和上傳時間。任何參與者都可以上傳資源,管理者和上傳者還可以刪除相應的文件。
4.組織指導會話
人人網的“事件”可以用來組織課程和指導課程會話。在每門課程中,會話所需的材料都被上傳到事件中。每一個事件頭像的圖片都是經過慎重選擇的,以便能更好地反映會話的主題。事件一旦被創建,相關信息就會自動出現在組的頁面上。這可以幫助每一位參與者都獲得最新的課程更新信息。應用“事件”組織指導會話的另一個優點是指導者可以很方便地監視學生的參與過程,如學生訪問相關頁面后會自動記錄其姓名及瀏覽記錄。
5.進行在線討論
存在兩種在線討論形式:一是事件功能的反饋空間;二是組的默認討論功能。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支持基本的觀點共享,但都具有缺陷。當一個討論話題出現時,學生往往只是簡單地添加反饋而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學生需要參考對比前后各種觀點,經過認真分析思考后再加以評議,這樣才可以促進在線討論,以達到對話題的意義建構。
四、在線實踐社區的關鍵要素
1.教學支持
教學支持是指人人網的頁面或組在多大程度上被用來作為學習管理系統或在線實踐社區。在教學支持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交互活動、批判性反思和在線反饋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在活動中,教師扮演的主要角色有:設計教學活動;提供在線教學行動的資源和日程安排;指導在線實踐活動;監視學習者的參與程度,重點關注質量和頻率方面;對學習者提供建設性的反饋意見以支持反思。
2.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指人人網的頁面或組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一個安全的和友好的在線環境以支持學習者彼此之間各方面的交流和交互。在社會支持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頻繁和積極的交流,促進在線學習者社區的創建和增長。在活動中,教師扮演的主要角色有:通過學習推動和反饋,促進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建立明確的學習者存在期望值;注重頻率和質量;建立教師存在的期望值;解決活動過程中引起的沖突。
3.管理支持
管理支持是指人人網的頁面或組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一個便捷的和友好的在線環境以支持管理者對在線活動建立及運行的組織與管理。在管理支持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促進過程化的、組織的和管理的任務以建立和運行在線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扮演的主要角色有:建立學習者參考的規則和協議;建立和交流評價日程表;對學習者平常的表現做出相應的評價;與其他直接或間接的問題持有者進行在線交互;追蹤學習者的滿意度。
4.技術支持
技術支持是指在沒有技術障礙的情況下,人人網的頁面或組在多大程度上被用來支持教學活動。在技術支持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技術支持。在活動中,教師扮演的主要角色有:對學習者提供技術支持;交流技術問題并與其他技術團隊保持聯絡;教學活動開始前解決存在的相關技術問題;開發資源,如用戶指南和常見問題以支持人人網平臺的使用。
五、人人網在線實踐社區構建
實驗對象選擇的是某中學八年級學生,總計72人。課程以其課后延時課《信息技術》為例。具體構建過程:教師是協作學習活動的教學者、促進者、助學者,教師必須加入到人人網中,參加這個項目的學生也必須是人人網會員。教師組建了一個網絡學習社區小組,學生加入此小組。加入班級小組的方式可以是教師邀請學生加入,也可以是學生在人人網頁面搜索小組名稱后加入。學習活動以建立的小組為學習場所,這個小組就是一個在線實踐社區,教師通過將相關課程內容、討論話題、學習資源等呈現在小組的人人網頁面上從而開展在線協作學習活動。學生則以本人加入的人人網小組為平臺開展協作學習活動[2]。
六、在線協作學習活動分析
1.學生-內容維度
大量學生表示相比較基于人人網的課程,他們更喜歡面對面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更多的學生把人人網視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和研究工具。很多學生并不具備固有或主動的知識建構,他們的答案卻顯示在非正式的學習情況下可以利用人人網進行知識分享。通過對人人網的教學實踐進行評估得出,它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學習方式。很多學生認為可以通過網絡分享關于他們的學校資料,與其他學生進行探討交流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普遍想將人人網運用到學習中,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人人網在課堂上的實際運用價值究竟如何。大量學生很享受在人人網上開展的學習,然而大約半數的同學并沒有瀏覽他人的鏈接和分享自己的觀點。有些同學認為,人人網的群特性可以共享信息、開展學習交流,因此人人網可以用作教學的一種手段。個別學生對以人人網為平臺進行的學習不感興趣,認為這應當是一種志愿行為,而不是將參加人人網的學習活動成效視為其學業成就的一種方式,學員們可以不參加任何的研討。
2.教師-學生維度
在協作學習過程中,師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社會性的交流。有些負面看法認為,老師在網上共享自己的私人資料和照片,但是許多學生對此卻表示歡迎。研究發現,大部分的中學生都覺得人人網可以幫助他們保持較高的師生聯系,并對有關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到了期末,老師的個人網頁上出現了一半的同學與老師的交流記錄。部分學生則持不同的意見:“有權力的人可以隨意說話?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給下屬帶來巨大的沖擊,他們不能把自己的特殊照片發到網上,隨便的發布會損害到他們的權威和原則。”
3.學生-學生維度
在調查中,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表示,在人人網中,他們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同學。一位同學得出結論:我能從同學那里得到各種信息,能在網絡平臺里看到有關的主題,也能知道他們的家人和好友的狀況。在線下教學中,這是很難做到的。
七、在線協作學習活動討論
1.促進有效的在線交流
有效的在線交流需要指導者決定討論組的規模大小及討論中個體所扮演的角色,指導者同樣需要明確討論指導原則、有效的實踐模式及評論學生的討論話題等。如果在線討論成員人數大于10,其就會存在許多弊端。較大的組討論往往形成不同的話題、創建一個分離的會話線程。冗長的討論難以理解,并且無法鼓勵深度的討論與反思。因此,小的分組能夠明顯改善連貫一致討論的可能性。在學生倡導的討論中且教師作為一個指導者的前提下,小的分組可以呈現一個學習機會。這樣小的分組就會建立,學生可以同時作為參與者與促進者。討論結束后,共同的促進者需要總結在討論中出現的關鍵問題、評論討論中交流的某一方面。
2.并非所有的師生都想利用人人網進行教學、學習和評價
在社會交往中,探討社交網絡所帶來的與之有關的問題是非常必要的。強迫同學們以類似游戲過關的方式參加人人網的學習,并以學習成效來評估該課程的學業表現,并不能促進其在教學中的運用。學生瀏覽他人的資料和鏈接的次數與他們的內在動力有著密切的關系,要想成為人人網的一員,就必須具備這種動力。在很多時候,學生們把人人網作為一種非正規的學習方式,而不是把網上的資源,如視頻、照片和鏈接一起利用。因此,在利用人人網網絡平臺開展在線協作學習活動時,我們必須制定并實施課堂互動的教學計劃與線上研討,以促進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內容的互動。師生普遍希望能在教室里而不是在網絡上呈現某種行為模式、接受知識、體驗經驗和教師的權威。
八、人人網實踐社區協作學習的不足與挑戰
1.教師難以控制學生的行為
學生們普遍認為,他們更喜歡舊的教學方式,至少教師可以控制學生的行為。在線活動中,教師難以對學員的表現進行有效的管理,大部分時間里,他們都沒有參加任何的探討,只是在閑談和玩耍,并沒有涉及到課堂的任何東西。談話和玩游戲,不知不覺地破壞了學習的整體氣氛。
2.學生感到有學習壓力與負擔
因為學生經常要處理自己的其他課程,所以很多學生把參加網上討論作為一個額外的負擔。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很大,沒有更多時間花費在網上的活動中。學生每天都要應付一些重要課程,因此利用人人網和同學交流與探討只能在每天其他課程結束之后實現。
3.話題無意義、語言不規范且排列不規律
人人網中經常會出現大量沒有實際意義的話題,所以部分學生不太喜歡使用人人網進行在線交流。其次,大部分語篇類型的評論都采用了俚語、縮略語和網絡語,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最后,討論主題并不按線性規律排列,而是按交流的先后時間順序來安排,回答和反饋常常顯得非常不自然。
4.網絡環境不安全
人人網組可以提供多種訪問方式,例如,用戶自由加入;用戶申請,批準后加入;用戶被邀請。研究中,我們設定了人人網的登錄方式是使用者提出申請,經過同意后才能加入,但仍有一些同學覺得不安全,他們害怕自己的學習過程被外人知道,也害怕老師知道他們的個人生活。
參考文獻:
[1]人人網.百度百科[EB/OL].(2021-12-28).https://baike.baidu.com/item/人人網/7914975?fr=aladdin.
[2]苗小勇,陳仕品.基于社會性網絡的協作學習研究——以人人網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2(7):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