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要】英語學習活動觀是由學習理解、實踐應用以及遷移創新三個層次構成的教育教學新樣態,切合語言認知規律,突出了習得過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有助于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形成豐富的閱讀感悟,極具研究價值與實踐意義。基于此,現深入分析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明確對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積極意義,并緊扣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層次探究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以期構建有深度、有態度的閱讀課堂,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 英語學習活動觀?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0-0070-03
為了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與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教育部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內涵,突出課程培根鑄魂的底層邏輯,標志著基礎教育正式步入素養立意新階段,引發關于教學模式的深度思考與實踐探究。小學英語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語言類課程,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載體,在新課程改革中首當其沖。閱讀教學可謂是小學英語的半壁江山,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常談常新的話題。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為小學英語閱讀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新思路。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闡釋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做出了詮釋:“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學習語言、獲取新知、探究意義、解決問題,逐步從基礎語篇的學習走向深入語篇和超越語篇的學習,確保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語言能力發展、思維品質提升、文化意識建構和學會學習的成長過程。”明確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層次,其一是學習理解類活動,以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為中心活動。其二是應用實踐類活動,以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為主的深度探究。其三是遷移創新類活動,以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造為載體的認知再構。總體而言,英語學習活動觀秉持先學、后用、再創造的基本邏輯,呈現出綜合性、關聯性、實踐性的特點,注重語言技能的整合、真實語境的創設以及學生認知體系的搭建。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意義
英語學習活動觀以學為中心,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展現出鮮明的優勢,其實踐意義不容忽視。具體而言,第一,提升閱讀教學深度。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將學習活動觀引入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促使教師重新審視閱讀教學定位,改變刻板的依參而教,圍繞閱讀主題,整合可以服務于閱讀理解的教學素材,讓英語閱讀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第二,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學習活動觀注重語言學習對于認知發展的促進作用,強調學生初讀感悟以及深入解讀過程體驗。通過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啟發性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在主題語境下完成文本解構與重塑,凝練閱讀方法與技巧,體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內涵與價值取向,對于發展多元思維、培養文化意識、形成學習能力大有裨益。
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
1.以情境為載體的讀前激趣
小學生以感性認知為主導,對于感興趣的事物展現出極大的熱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篇學習理解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優勢,通過創設生動情境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的閱讀情緒。以Our animal friends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本單元以描述動物外貌為主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學會使用“They have”“It has”來描述動物朋友的外觀。首先,教師圍繞閱讀主要內容設計情境游戲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閱讀核心議題,激活閱讀思維。例如,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動物不同部位的圖片,如兔子的耳朵、小狗的尾巴、小貓的四肢、小豬的鼻子等等,讓學生根據圖片提示猜動物,并嘗試說出動物名稱英語單詞。通過主題相關的趣味游戲將學生代入閱讀情境,與此同時,喚醒固有知識記憶,為閱讀探究活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圍繞文本內容創設感官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含義。例如,在網絡搜集閱讀材料中出現的動物視頻素材,并在其中標注身體部位的單詞,如eyes,body,leg,arm,foot等,展示指出各部位名稱所運用的句式,帶領學生在觀看的同時提煉關鍵信息。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閱讀課文,標注出情境中出現的英語知識點,并結合具體影像推測含義,實現感官刺激與理性認知的融合。在多樣化情境的支持下,做好讀前的鋪墊,形成語篇解讀的學習支架,減緩閱讀理解難度,提升閱讀興趣。
2.以問題為導向的解構文本
教師需要改變以講代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對閱讀內容的解構,深化閱讀理解。問題是最為直接、有效的促思載體,教師通過設計啟發性的問題為學生搭建閱讀思維延展的腳手架。以Seeing the doctor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以人與社會為主題,講述了Su Hai和Mike看牙醫的兩段對話。內容貼合生活實際,且極具畫面感。教師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創設問題情境,保證學生思維的連續性,全身心沉浸于閱讀語境。首先,圍繞圖文信息提問,Who are not at school? Whats wrong with them?引導學生觀察圖文內容,捕捉關鍵信息,立足整體視角感知文本,明確who以及what兩個要素。其次,關聯學生的生活經歷,推進問題情境,How should they find the doctors office?借助問題引發學生的合理想象,激活閱讀思維的同時,點明should這一核心詞匯,明確目標知識,進入文本細節探究環節。再次,預留充足的自主閱讀空間,讓學生精讀文本并回答問題。教師設置如下問題鏈條,What is the doctors advice to Su Hai?Whats wrong with Mikes tooth? Why does Mike have toothache?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梳理重要信息,結合情境理解語句含義,概括對話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師結合具體的語句帶領學生總結should的用法,并根據Su Hai和Mike的癥狀給出更多的建議,能夠運用should進行自由表達。在問題的支持下,帶領學生感知文本、獲取核心知識、整合碎片化信息,幫助學生更為精準地理解語篇主要內容與蘊含的意義。同時,掌握解讀英語閱讀材料的方法或規律,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二)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
1.布置遞進式探究任務
應用實踐是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第二層次,旨在培養學生的闡述、分析及應用能力。教師設計探究式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內化閱讀感悟,搭建認知結構。以Helping our parents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以家務勞動這一日常人文話題展開學習,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現在進行時句型以及有關勞動的詞匯,引導學生學會自理、自立,關心幫助父母。首先,教師圍繞閱讀要點設計探究任務,任務一,運用表格梳理一家人在早上和中午分別在做些什么,促使學生理清課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事件,運用精簡的語言描述出來。任務二,借助具體的行為表現分析人物性格,簡單評價幾位同學的表現。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表征含義的基礎上對其中反映出的情感意義進行分析與判斷。任務三,思考除了文中提到的家務,我們還能夠為父母做哪些事情。由文本引申出學生主體,進一步拓展關于家務的英語知識邊界,刺激學生的表達欲望,強化知識的應用能力。其次,在明確任務之后,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學習小組,展開合作共學,相互分享自我觀點,形成認知與思維的碰撞,促使學生學會多角度闡述、分析文本。最后,每個小組派出代表闡述閱讀理解與閱讀感悟,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做出客觀的評價與針對性的指導,在尊重學生主觀閱讀感受的基礎上,圍繞核心知識進行講解。例如,現在進行時語法結構以及應用語境,修正學生的表述錯誤,提升閱讀理解的準確性與深刻性。
2.設計深刻性中心議題
議題式教學是推動閱讀走向深刻的有效手段,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緊扣文本內涵抽象出核心議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探討,促使學生跳脫符號化的膚淺理解,體會深層次的思想內涵。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本單元以童話故事為載體展開英語學習,情節生動,對于小學生極具吸引力。文本內容理解難度不大,如何讓學生體會故事寓意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可以設計“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以及“Dont look down upon the weak”為議題,組織學生結合故事內容展開探討。首先,教師以老鼠的情感變化為主線,分析其中情感關系的變化,形成引導學生感受中心議題的切入點。最初老鼠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此時的心情為free。遇到獅子之后,面對龐然大物的壓迫感,老鼠的情緒變為afraid。但是為了求生勇敢地和獅子斡旋,展現出calm and clever的特性。最后當看到獅子遇到危險時義無反顧地幫助,此時映射出helpful and kind的品質。帶領學生以圖表的方式將上述信息整理出來,形成內涵遞進的主線。在此基礎上,加入獅子的前后變化,由輕視到質疑再到感恩,實現文本情感變化的可視化。其次,由閱讀文本向生活場景轉變,讓學生結合親身經歷用精簡的英語談一談自己的閱讀體會,說一說是如何理解“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以及“Dont look down upon the weak”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以怎樣的態度與他人相處,推動閱讀感悟的升華。
(三)超越語篇的遷移創新
1.鼓勵個性解讀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本就是一項見仁見智的認知活動,促使學生對閱讀文本形成個性化解讀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落腳點。因此,教師突出閱讀指導的思辨性,改變學生的拿來主義思想,善于思考,敢于質疑與評判,積極表達內心真實想法。以Our dreams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以夢想為話題,通過Miss Li和同學們的對話展示了不同的理想追求。雖然六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日趨完善,形成了人生理想的雛形,但是學生對夢想的理解仍然較為膚淺、狹窄,所提出看似遠大的追求或是以自我喜好為出發點,但是怎樣的夢想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生的思考并不夠深入。教師捕捉這一沖突點,引發學生的思辨與探討,對夢想這一話題形成個性化的解讀。例如,提出思考問題,Students have different dream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dreams?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good and bad dreams?引導學生去評價閱讀素材中提到的各種夢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此外,教師以Miss Li的夢想為切入點,讓學生分析其中含義。由此引申出Dont let dreams be just dreams的核心理念,并讓學生針對如何腳踏實地地實現夢想展開交流。通過鼓勵自由地闡述與表達,將閱讀的關注點由字面意思轉變為內涵思想,促成學生與文本的深度對話,獲得超越語篇的閱讀理解與體會。
2.引導大膽創造
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倡學創結合,將閱讀所得轉化為學生的自身素養,應用于新情境,解決新問題。因此,堅持做中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大膽創造,提升遷移應用能力。以Chinese festivals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本單元的閱讀故事圍繞中國傳統節日展開,教學應注重社會交往與文化滲透。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教師設計一系列的拓展活動,帶領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喚醒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首先,以Featured China為關鍵詞,帶領學生展開頭腦風暴,搜集中國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如festival,food,city,animal,sport等等,運用思維導圖激活學生的聯想,盡可能多地羅列中國特色。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形成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英語知識體系,為后續的閱讀創造活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設計Great country—China海報設計創意活動,讓學生整合閱讀材料內容以及思維導圖收集的信息,明確海報的構成要素,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詳細介紹中國文化,促使學生將所學英語知識進行整合與重塑,作為表達內心情感的載體,涵養家國情懷,樹立國際視野,增強文化認同感。通過設計多元化的遷移創新活動,引導學生跳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思維,在活動中體驗、實踐與創造,賦予英語閱讀無限生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新課標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學生閱讀素養深度發展的有力舉措。教師需要深入解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要求,根據教學定位與學生需求,將客觀理論轉化為教學策略,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效性,豐富學生的閱讀過程體驗,增強閱讀思維的延展性,提升閱讀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倪麗芹.學習活動觀視角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2022(12):67-68.
[2]劉佳琦,齊聰.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2(1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