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宗波

農村公共服務運維資金密集、體量大,既體現了黨中央對鄉村振興的重視,更考驗著黨員干部管理使用資金的能力。威遠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首責,緊緊圍繞監督保障公共服務運維資金規范使用這一目標,率先在全市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運維資金使用管理專項整治,通過嚴查黨員干部作風和腐敗問題,促進資金規范使用、干部清正廉潔,確保運維資金用在實處,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構建三項機制搭體系
著眼于提高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謀定后動設計制度、配套制度,在統籌謀劃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凝聚合力。
構建領導機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謀劃、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成立專項整治工作組,建立起“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分管副書記直接督戰、分管常委帶頭實戰”的領導機制,從體制機制上為專項整治扎實有效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構建整治機制。對涉及運維資金項目的案件、信訪件和日常監督發現問題開展“大起底”,梳理出違規決策、虛報冒領、套取私分、截留挪用等6類具有共性的突出問題,確定為整治重點,制發專項整治方案,明確具體整治步驟,確保工作靶向發力,壓茬推進。
構建協調機制。堅持“一盤棋”的工作思路,不定期組織職能部門、鎮黨委、紀檢監察組織協調會商12次,督促明責盡責,實現排查清理、監督檢查、問題線索移送、工作情況互通“四項聯動”,形成上下聯動、協同配合、齊抓共管、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
實施三級排查抓統籌
聚焦問題導向,緊盯排查全覆蓋目標,實施縣鎮村三級聯動,挖掘深層次問題,推動專項整治縱深開展。
縣級層面下沉一線接訪尋訪。縣紀委監委緊盯鄉鎮趕場集會、院壩會等人員集中時段,組織紀檢監察干部深入場鎮、村(社區)等開展集中接訪、流動接訪;結合“清風護航”行動,深入運維項目實施地、田間地頭、群眾家門口等敲門尋訪,構建起“流動+固定”的一線尋訪模式,動態收集群眾訴求和問題77個。
鎮級層面敦促主動說清問題。督促各鎮黨委落實主體責任,做好“一課一談三清”,即為黨員干部上好警示教育課,開展談心談話,講清監督重點、說清利害關系、談清個人問題,通過舉實例、講道理,正反結合,敦促其主動向紀檢監察組織說清問題。專項整治以來,14人主動交待了有關問題。
村級層面全覆蓋開展自查自糾。在組織縣、鎮層面開展自查基礎上,把自查對象向村一級拓展延伸,通過縣、鎮、村三級聯動,對標6個方面的整治重點,全覆蓋開展自查自糾,累計清理全縣2020年以來實施的374個運維資金項目,查糾問題82個。
貫通三類監督見實效
堅持重實干、求實效,推動各類監督貫通融合、高效協作,不斷把監督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做實職能監督。按照“誰主管、誰監督”的原則,督促財政、審計、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在日常監管上下功夫,扎實抓好業務領域的“管”和“治”,開展監督檢查49次,對項目申報、實施、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提醒、早糾正,確保運維資金落到實處、惠及民生。
抓好巡察監督。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做實政治體檢,運用“360”小分隊巡察村(社區)工作機制,對38個村(社區)進行延伸巡察,把運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納入巡察重點內容,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4個,確保運維資金用在刀刃上。
強化專責監督。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專責,靈活運用“室組地”片區協作、村級交叉監督機制,對各鎮村開展重點抽查,構建“發現問題—線索移交—精準分析—限時辦結—整改回訪”的監督閉環,在嚴查快處的同時,及時督促職能部門和鎮黨委落實整改,推動運維資金項目實現常治長效。專項整治以來,該縣立案查處黨員干部虛報冒領、套取私分、截留挪用運維資金等問題45件45人,督促整改問題180余個,護航2900余萬元運維資金有效使用。(作者系威遠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