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爽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對傳統美術和傳統美術教育的文獻進行回顧,選取2015年修訂的人民教育出版社6本中學美術教材為研究對象,對內容進行了研究標準細化和分析。通過半結構化訪談采訪在職美術教師進行了定性研究。結果顯示,中學美術教科書中,傳統美術領域平均占比約11%,傳統美術教育主要體現在表現領域,體驗和欣賞領域占比較少。建議:優化各領域的結構與內容,關注傳統美術教育內容的開發,完善、優化傳統美術教育方案的系統性和前沿性。
【關鍵詞】中國傳統美術? 傳統美術教育? 中學美術教科書
【中圖分類號】G633.9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0-0160-03
中國經濟處于與全球經濟高度融合的新發展階段,世界對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的關注度持續提高,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審美意識的價值、意義和創造力重新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重視。當前,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多種異域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融,如何保護我國固有的歷史文化遺產,確保文化傳承的整體性,成為承前啟后新發展階段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青少年時期是兒童向成人發展的重要過渡時期,個體認同感尚未完全形成,身體和心理、情感的波動變化起伏較大,在教育過程中如不加批判地接受整個西方文化將會對我國青少年正確認識自己國家和文化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為了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傳承傳統文化認同感,推動我國新時期文化教育發展改革,有必要在中小學全美育過程中切實加強傳統美術教育的力度。
1.研究方法
1.1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中學階段7~9年級美術教科書為研究對象,基于傳統美術教育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首先確定了教科書分析標準,對其內容進行了質性分析。同時,以11名中學美術教師為訪談對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之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綜合中學美術教科書的分析結果提出可行性建議。
1.2 研究對象
現行2015教育部審定、檢驗認定的義務教育中學美術教科書,分析對象的教科書目錄整理如表1:
1.3分析標準和方法
1.3.1分析標準
本研究以2015修訂課程初中美術教科書(人教版)資料分析為基礎,在研究和分析理論文獻的基礎上,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審視美術教科書,以結構、內容來建立分析標準,并確定了各個細化標準。
在結構分析中,為了確認傳統美術教育在美術教科書中的比重及體驗、表現、欣賞各領域的比重,在內容分析中,將與傳統美術相關單元的內容和學習活動、圖版等,按教科書、領域、傳統美術的類型進行分析,確認教科書中對待傳統美術教育內容是否重視的傾向性。分析中學美術教科書傳統美術單元的構成和內容的過程,可以了解到中學美術教科書中傳統美術教育內容的占比現狀,對傳統美術單元的比重、領域單元課程內容構成、學習活動或圖版的分布運用了統計分析的方法,對課程內容、學習活動和圖版運用了統計分析和案例分析兩種方法進行了內容的分析。同時,通過與在職美術教師訪談,對訪談的資料進行結果分析,提出傳統美術教育的優化方案。表2是對教科書進行分析的分析標準和分析方法,進行梳理后提出的分析研究框架:
1.3.2分析方法
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是分析教科書的常用方法,作為質性研究內容分析重視在量化研究中難以處理的主觀經驗或微觀理論脈絡結構,適合分析圖版圖像或敘述內容等多種非結構性資料(韓國統計教育學會,2014)。因此,本研究試圖通過對中學美術教科書內容的分析,了解傳統美術教育的現狀和教科書出版的傾向與特點,探索教科書內容優化的方案。為此,具體分析方法如下:
(1)教科書的結構分析
在結構分析中,對除了教科書的封面、目錄、附錄、參考文獻等之外的所有頁面以傳統美術為重點內容的相關單元進行了判斷與分析。具體分析方法為:第一,了解傳統美術領域內容所占的比重,確定傳統美術相關頁面指數;第二,為了確認各領域單元構成比例,分析了體驗、表現、欣賞各領域傳統美術單元的頁數。通過這些資料與現行美術教育過程中提出的內容相聯系,掌握出版社對傳統美術教育的關注度,并將其作為結構化資料使用。
(2)教科書的內容分析
在內容分析中,選取單元內容、學習活動、圖版為分析標準,圍繞體驗、表達、欣賞領域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案例分析。分析標準所依據的細節標準說明如下:
首先,重點關注了章節名稱包括大單元名、子單元名、子主題名;其次,學習活動從體驗、表現、欣賞等領域分析了學習活動的主題、學習目標、活動內容等;最后,分析了傳統美術鑒賞單元內的體驗、表達、鑒賞各個領域的圖片發表數量和學習活動中呈現的圖片數量。圖版是構成教科書的外部體系,是體現“視覺”這一美術課程特性的重要標準,因此本研究以教科書中提供的視覺資料為圖版,以說明美術用語的輔助符號或道具形象、字體、學生美術活動照片、風景、影像劇照等照片及插圖以外的內容為對象,分析了作品的類型和作品的時代背景。
根據分析標準和細節框架闡明分析過程中的局限性:第一,教科書分析是除封面、目錄、附錄、參考文獻之外的頁數,并且教科書的活動部分也被排除在分析之外。第二,教科書的視覺資料無法確認出處或不包含圖版說明的圖像,傳統美術單元中不包括傳統美術作品的部分,也被排除在分析對象之外。第三,排除不能反映傳統美術教育特點的一般美術活動和融合活動。第四,本研究沒有考慮傳統美術作品的制作年份、真偽、國籍等問題。
(3)與在職中學美術教師面談
訪談對象的11名中學美術教師年齡為30—40歲,教育經歷從2年到14年不等,工作地區在江蘇、湖北、河北等地區。如表3所示,為保護訪談對象個人隱私,教師姓名用英文首字母標注。面談指南提綱參考了劉正元(2017)《中學美術教師對當代美術欣賞教育的認識研究》中組織的面談指南進行了重構。問卷分為了解美術教科書使用情況和傳統美術教育現狀兩大類,由主問題和相應的子問題組成,如表3所示:
面談前,向參與者說明了研究的宗旨和目的,并在取得同意書后進行面談。2022年2月26日至2022年3月19日通過Zoom視頻會議和電話進行交談,按照半結構化面談指南,單獨訪談進行了大約30分鐘到1小時30分鐘,共進行了1次。非面對面面談,根據被訪談者的情況,為了讓參與者自然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增加了開放式問題,還提前通過郵件發送面談指南。為了收集資料,錄音后轉寫記錄下來。通過面談收集到的資料的有效程度以單位提取分組,分析后進行銷毀。
2.研究結果
2.1教科書結構分析
從結構分析來看,傳統美術領域整體平均約22頁,約占11%左右;從年級來看,七年級平均約10頁,約占7.8%;八年級平均約14頁,約占7.2%,九年級比重最多,上冊傳統內容覆蓋了整冊,各年級傳統美術領域的比重不同。
在體驗領域平均約15頁,約占66%,表現領域平均約15頁,約占66%,欣賞領域平均約8頁,約34%,差異較大。涉及傳統藝術最多的九年級上冊,上冊傳統內容覆蓋了整冊,占相當大的比重,以活動中心為主的相反,在傳統美術領域占比最少的七年級,上冊中約為4頁,約為10%,而下冊中傳統美術領域約為4頁,約為10%,平均約為8頁,約為7%的比重構成。
2.2 教科書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與結構分析的結果一樣,傳統美術教育沒有涉及到體驗領域,更多的是側重于表現領域。在學習活動中,傳統美術教育側重于表現領域,體驗領域無法從根本上體驗傳統美術教育學習活動。在鑒賞領域傳統美術教育的表現活動雖然占了很高的比重,但仍然以繪畫、制作等活動為主。在圖版中,表現領域平均約刊登了22件傳統美術作品,在欣賞區平均刊登了約36件傳統美術作品。因為大部分的鑒賞領域都是美術史,所以為了按時代說明我國的美術,使用了參考圖像,這也表明了鑒賞領域的傳統美術圖版仍以繪畫為主,呈現不均衡的態勢。
2.3在職美術教師面談
參與面談的11位美術教師表示,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教科書并不是必須的;但是和A、B、I教師一樣,他們同意教科書對學生來說是必要的。6名教師對美術教科書的內容表示滿意,如果有所改善,他們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在傳統美術教育方面,除F和I教師外,其他教師都有傳統美術教學經驗,大部分美術教師都對傳統美術教育給予了關注。教師美術教科書的運用和傳統美術教育的實踐現狀整理如下,見表5:
綜合來看,教師們認為教科書在實際教學中沒有被使用,而是用于備課或學生需要。美術教育課程作為公共教育課程,為了解傳統美術應提供各種體驗的機會,美術文化教育在今后需作出優化和調整。
3.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在分析現行中學美術教科書的基礎上,綜合在職中學美術教師面談內容,討論優化傳統美術教育的方案如下:
第一,需要改善傳統美術教育在體驗、表現、欣賞領域的合適比例,有必要對下屆修訂的初中美術教科書為對象進行后續研究。傳統美術教育領域平均約占11%,各教科書有所不同。另外,傳統美術教育在體驗領域完全沒有出現,側重在表現領域,在欣賞領域的比重也較少。
第二,傳統美術教育局限于表現領域,通過強調體驗、表現、欣賞等領域的綜合性傳統美術教育活動,可拉近學生與傳統文化的距離,通過自身的體驗來感受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用視覺形象進行溝通,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心和創新動力。
第三,通過與中學美術教師的面談,發現為優化美術教科書需要加強發揮教師在傳統美術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并改善相應制度和研究環境。
4.結束語
在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數字化、全球化大文化背景下,傳統美術教育在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確立民族文化認同感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美術教育改革應優化傳統美術教學方式,更多的是應重視在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和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的實際活動中,積極開展體驗和欣賞綜合的美術活動。
參考文獻:
[1]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321
[2]高洪奎.傳統藝術的意義和教育的必要性[J].美術教育學研究,2020,12(6):124-135
[3]劉正元.中學美術教師對當代美術欣賞教育的認識研究[D].韓國:韓國教員大學,2017
[4]金周玲.2012美術教科書教育相關內容分析及改善方案研究:以小學3、4年級為研究案例[J].美術教育研究論叢,2019(57):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