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曉菡 崔浩

【摘要】地理學科的特性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新課標的頒布更加強調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作為思維方式和能力,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該文簡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與困境,強調了地理教學中地理形象思維培養的原則和重要性,并以具體教學設計為案例,探究形象思維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初中教學? 地理? 形象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0-0187-03
一、地理形象思維概述
(一)形象思維
思維,處于人類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能夠涉及和處理所有的認知與智力活動[1]。以思維的形態為劃分依據,可將思維劃分為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又稱為“直感思維”,是人的一種本能思維,對獲取到的具體形象或者圖像進行處理和加工并得出結論。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抽象思維是形象思維的高級表現,與其他思維相比,形象思維更具直觀性、生動性和整體性,因此,形象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
(二)地理形象思維
地理形象思維,就是在地理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獲取地理現象相關信息,并能夠對其加工利用,形成抽象思維[3]。在地理教學中,地理素材的呈現和教學活動的實施,都需要學生用眼去看,用腦去想,用形象思維能力去加工信息。地圖是地理教學不可或缺的載體,地理學科的空間性和綜合性要求學生能夠對有限的信息(包括圖表、數據)進行合理的判斷、推測,從而解決問題。相關數據的獲取,依靠的就是學生的形象思維。因此,地理形象思維是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形象思維的形成有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
二、地理形象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一)當前地理教學現狀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十余年,初中地理教學面貌煥然一新,新課標的頒布更加激發了教師們的研究熱情。絕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嚴格執行課程標準的要求,并結合教學實際創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方式。在教材的使用上,越來越多的教師實現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化,大膽進行教材內容和課程的整合,同時,大單元教學的提出,對教師的教材把握能力和知識體系建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得到普遍提升,課堂思路清晰,由教師的“教”更多地轉變為學生的“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手段上,信息技術的使用更加頻繁和熟練,實效性和針對性強,相關技術軟件的使用讓地理教學更加形象和具象化,以Omap軟件為例,它可以作為講解地球上晝夜更替的重要工具,選擇菜單欄中的太陽選項,就會讓晝夜變化變得一目了然,也可以完成從3D立體畫面向平面地圖的轉化,輔助學生理解難點知識。
(二)當前地理教學面臨的困境
初中地理教學水平逐年提升的同時,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教師注意。比如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教師更加強調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對其他目標的設計,或者目標寫得過于空泛,無法切實有效地實施。一些教學目標的設計,將關注點更多的放在教材和知識本身,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師生角色上,更多地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反而使教師走向教學的“邊緣”,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引導,課堂秩序難以管控。在教學過程中,地理實驗探究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無法真正地走進課堂,學生的動手能力受到限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所欠缺。對于教學結果的評價,仍多以分數作為考核標準,部分地區到初二年級地理結業考試,作為等級科目,學生的重視程度并不高,這也影響著教改的進一步深入。
(三)地理形象思維的重要性
2022年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地理課程要貼近生活,關注自然與社會,要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差異性,將豐富的地理素材與鮮活的地理活動相結合,讓學生深度參與地理學習活動。人教版初中地理的開篇是《地球和地圖》,這一章的內容相對比較抽象,講解時地理專業術語的運用,讓學生覺得難以理解,知難而退,而地理實驗和教學活動真正地走進課堂,是幫助學生落實本章內容的重要手段。地理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以及小組合作,充分調動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讓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化,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和合作中將復雜的問題解決并加以理解和記憶。
三、初中生地理形象思維的培養
(一)地理形象思維的培養路徑
1.落實《課程標準》,夯實教學目標
2022年頒布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更加強調課程的育人功能,堅持育人為本,確定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地理課程目標。教師要進一步詳細研讀課程標準,了解不同章節教學內容的改變以及教學提示。在新課標中,情境的創設、直觀教具和圖文資料的使用成為高頻詞匯,以上要求的落實都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形象思維能力,獲取相關地理信息。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不能再把目標割裂開來,知識和技能的獲取是一個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學目標是一個整體,不僅要考慮教材和知識的銜接,也要考慮好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接受能力,要更好地發揮目標的評價功能,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全面發展。
2.轉變教育觀念,豐富教學手段
情境創設、地理實踐和圖文資料的使用,都是培養學生地理形象思維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當前教育背景和課時限制下,教師很難在課堂中切實貫徹,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以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差異性,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積極開展室內外地理教學實踐,豐富和及時更新教學所用的圖文資料,讓學生深度參與到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為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打下基礎,這也是新課標加強學段銜接的體現。人教版初中地理《地球運動》這一節,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也是比較難理解的,以影子長短的變化為例,教師在講解完成因和原理后,可以為學生設計實驗表格,要求學生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量自己影子長短的變化,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明白影子的長短變化規律。2022年濟南市地理學考中以圭表為對象,考察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果學生做過類似的實驗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3.創新作業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不僅要提高質量,還要滿足學生個性化的作業需求,有效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千篇一律的書寫類作業會削減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作業質量。因此,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充分且有效地利用地理實踐活動,將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后,有趣的作業設計必不可少。作業設計可以分為基礎類作業和實踐類作業,要求全部同學必須完成基礎類作業,對實踐類作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動手操作。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大洲和大洋》為例,基礎類作業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落實并強化基本技能,內容不宜過多,但是涵蓋面要廣。實踐類作業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可以手繪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圖,也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比如橡皮泥、各種豆類)創新地圖形式,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會加強大洲和大洋相關知識的記憶。
(二)形象思維的培養原則
1.因材施教原則
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尊重差異,因材施教”,這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貫徹因材施教原則,要做到關注全體,兼顧個體。在教學過程中,要留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比如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極強,但是語言表述能力較差,那教師就要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表現自己的動手能力,并以此為契機鼓勵其主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具體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不管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課后作業的布置方面,教師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問題和作業都要分層設置,尊重學生不同的認知發展水平。
2.啟發性和趣味性原則
地理教學的啟發性,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關注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不能用個別學生的思維代替全體學生的思維,也不能將自己的思維強加到學生身上。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卡殼時,教師要耐心地啟發誘導,讓學生能夠做到學習和思考相結合。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貫徹趣味性原則,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地理實驗探究走進課堂,學生直接上手操作,比教師枯燥的講解效果明顯要好。同時,教師可以嘗試提高語言的幽默性,也可以通過比喻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塑造生動開放的課堂環境。在講解《地球和地球儀》時,教師可以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作為導入,以“拿出地球儀,不僅能看看,還能轉轉”作為轉折,進入新課的學習。
3.直觀性和實踐性原則
直觀性教學原則包括實物直觀、影像直觀和語言直觀,在地理教學中,直觀性必不可少。以地理教學工具地圖為例,地圖語言讓地圖表達的內容更加清晰、形象、直觀,充分利用形象思維有效地從地圖中提取關鍵信息,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地理實驗探究走進課堂,是實踐性的良好體現。學生在學習等高線地形圖時,可以借助橡皮泥制作出山地的模型,用紅繩作為等高線,讓等高線這一知識點不再抽象。學生還可以借助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地理實驗活動的進行,不僅能讓復雜抽象的地理事物變得直觀形象,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和動手能力。
四、地理學習活動設計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七年級上冊第一節內容是《地球和地球儀》,地球儀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如何使用和判讀地球儀上的經緯線是學生面臨的第一道難題。將三維立體的圖形落實到平面的紙面上,經緯網一類的題目更是讓學生望而卻步。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進行了地理學習活動設計,并將地理實驗探究落實到課堂上,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使他們在頭腦中更加明確經緯網這一抽象的地理概念。
五、結語
在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筆者借助以上實驗講解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在開學初期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并讓這種積極性延續下來,說明學生喜歡動手操作,也能夠在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初中地理知識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地理知識,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立足課本,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以學生實驗探究、教師演示實驗為手段,進行教學設計與研究,充實地理課堂,讓課堂變得有趣生動。然而,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能一蹴而就,培養原則和培養途徑需要一線教師進一步完善和充實,借助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楊春鼎.形象思維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7:4.
[2]周冠生.形象思維與創新素質[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胡立強.形象思維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28(1):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