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文娣 安徽省界首市新華幼兒園

幼兒園教師保育與教育能力是教師工作勝任力的核心要素。與其他學段的教師相比,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育和教育好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與其他學段教師一樣的教育能力,還要具有保育能力以及保教結合的綜合性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代社會對幼兒園教師的保育與教育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單純的技能型教師或單純的理論型教師已經不能適應高質量保教工作的要求。通過高水平保教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全面地推進學前教育開展成效,有效提高學前教育開展質量。對此,園區特針對日常保教工作開展做出精準化調整,切實就保教師資隊伍、課程創新、常規管理以及教研工作等方面做出優化,保障日常教育工作中保教改革的實踐落實。
優化保教師資隊伍建設,創設多元培訓制度。教師的發展需求是培訓活動開展的前提。因此,開展按需培訓和個性化培訓,從而為保教工作的先進性推進提供充分的人才基礎。
落實保教課程推進,創設“六位一體”的園本課程模式,以生活教育為導向,實現保教課程率先引領的教育模式,推進多元化的課程教育模式。
創新學前教育日常常規管理模式,切實通過創設管理規范覆蓋日常活動,推進保教工作的精準化落實。
優化園本教研模式,在原有的保教工作模式基礎上滲透先進性教育理念,推進教研工作的常規化落實,實現保教工作定期革新的教育目標。
強化家園合作,為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高質量和持續性開展提供保障,家園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幼兒教育。
完善保教知識和技能的考核與評價標準。為科學診斷教師的保教能力,園區需要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標準。
優化師資,德能兼備奠根基。為進一步促進保教工作的高效落實,園區針對師資隊伍的發展途徑做出優化,為保教工作高效開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持。
創設隊伍成長途徑。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對保教工作先進性開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尤其是園區目前教師梯隊整體偏年輕化,因此,園區針對師資隊伍發展創設了多元化推進模式。一是優化階梯培養計劃,為教師成長提供多元化專業平臺。如園區統一采取“四種培訓”模式,秉承面向全體、分層培訓、按需培訓的方法,創設多個相關立體化平臺,為后續的保教工作先進性提供充分動能。二是定期開展讀書活動,通過交流心得、專題研討以及撰寫論文等方式,逐步創設濃厚的閱讀成長氛圍。三是優化園本培訓模式,借助示范課觀摩的方法實現環境創設、課程研討、崗位技能和區角游戲等方面內容培訓。本年度園區在統一組織下開展各項觀摩教學活動近10 次,外出觀摩教學活動30 多人次,教師參與培訓率100%。四是組織教師前往多地進行學習,有效實現優秀經驗移植,并定期邀請相關專家來園開展指導講座,夯實教師的業務素質。
優化多元教研探究。在推進學前教育保教工作先進性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園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式教研,鼓勵教師每周一、周二上午前往總園參與大教研活動,并于每周一下午與周三上午在分園進行組內調研,有效利用十分鐘交流時間實現民主交流;另一方面,園區定期開展自然角評比、主題墻評比、區域游戲評比等相關競技活動,有效促使教師在競技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目標,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課程優化,“六位一體”全面建設園本課程。園區特針對幼兒的成長需求以及保教工作要求,創設“六位一體”的保教課程落實途徑:一是保障課程生活性推進,實現課程內容與幼兒生活認知相結合,有效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二是優化課程整合性,充分挖掘周邊鄉土資源,促進幼兒整體、全面、和諧發展;三是彰顯課程體驗性,引導幼兒在體驗中成長,激發幼兒在體驗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四是推進活動互動性,引導幼兒在與小伙伴、教師以及社區的互動中不斷成長;五是強化活動藝術性,借助課程活動提升幼兒的藝術情感,陶冶幼兒情操;六是凸顯活動本土性,結合本土文化凸顯課程地方色彩,增加幼兒在課程中的生活經驗。
規范落實,常規管理覆蓋教學。園區每學期定期參與總園開展的教學進度安排研討會,細化成班級學期教育工作,創設各班級月、周、日活動基礎。要求各班級教師每周撰寫教學反思,并在每學期完成8 篇以上教育筆記、個案觀察以及聽課記錄本,并制定相關系列表格,有效地保障教育計劃與活動的全面落實。此外,以園長為核心的領導班子會定期深入班級檢查工作,并制定《工作考核記錄表》《教師學期案頭工作量完成情況記錄表》《自然角檢查記錄表》《環境布置檢查記錄表》《執勤園長值班記錄表》《活動室觀察記錄表》《園長觀察半日活動登記表》等多種表格,保障學前教育保教工作規范管理與落實。
教學相長,精準落實教科研。為保障學前教育保教工作的先進性,園區特在原有的教研活動基礎上實現精準優化,一方面通過開展“探討對班級問題兒童的個性化教育”“如何與家長溝通”等大教研研討,進一步結合晨間活動、生活活動、教學活動以及游戲活動,不斷優化與完善課題研究;另一方面,園區打造了一支至少有一名專職和多名兼職學前教研員組成的教研團隊,負責學前教育研究、指導、服務工作。園區還加強對學前教研員的培訓,讓他們真正走到教學改革前沿,能夠勝任學前教科研工作,推動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密切家園聯系,建立共育機制。幼兒園與家庭合作能夠充分發揮幼兒園教育的主導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優勢,并促使二者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更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在學校,由教師承擔孩子主要照顧者的工作,給予孩子無私、周到、溫暖的照顧;回家后,家長應主動維護孩子在幼兒園養成的習慣,引導孩子認識到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幫助教師強化保教成果。
結合日常保教工作的落實,園區進一步深化了先進性保教工作理念,促使保教工作改革得以優化完善,并對保教前沿探索做出行為研究。雖然,日常保教工作落實推進的過程相對煩瑣與復雜,但針對學前教育開展與應用而言,其能夠為孩子成長提供更加優秀的成長環境。在進行保教前沿研究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園區的保教工作主要針對“師資隊伍、園本課程、日常管理、教研創新”四個方面開展,通過不斷的創新與調整,能夠實現保教工作與教育成果的有效轉化,真正促進幼兒的成長。可見,保教工作的落實與推進,能夠更好地為幼兒的活動內容、在園安全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提高學前教育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