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語文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學習語文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綜合素養。這種綜合素養既體現為個人擁有的語文知識總量,又包括個人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通常以閱讀力、思維力、探究力、表達力作為構成要素。可見,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從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高度出發,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各種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形成持續學習的能力,適應終身學習語文的需求。
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語文能力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力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運用的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首先,教師需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成為主動的求知者和探索者,通過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暢所欲言,思緒飛揚,進入一種樂于碰撞、交流的狀態,激發思維火花,引發創新思想。教師對學生自主表達的獨特看法,需要給予高度關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催生更足的自主學習勁頭;教師還要重視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通過評價、對比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習得自主學習的方法,便于在課后遷移運用。其次,教師需要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導學開始,教師就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把讀懂的內容說出來,把存在的問題提出來,成為進一步探究的抓手。當然,這種探究抓手的確定,往往需要經過集體討論,將那些對本課學習具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探究的抓手,其他問題如果自己有興趣可以在課外自主開展探究活動。進入探究環節,教師需要從思維上幫助學生找到有效路徑或者提供適宜的方法。如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課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有“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后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有新鮮感的詞句一讀就有感覺,有新鮮感的表達如何確認呢”,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思考,即“對有新鮮感的詞句一讀就有感覺,這種感覺是怎么來的”。通過思考,學生發現這種感覺是進行比較得出來的。教師順勢指出,有新鮮感的表達,同樣需要通過仔細比較才能找到。學生有了自主探究的方法,在課文中找出有新鮮感的表達就不是難事了。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要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在文本中多走幾個來回,催生創意表達。
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我的觀察與發現——‘收獲展示會”,引導學生根據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從單元課文的典型語段中學習連續觀察、細致觀察的方法,然后運用這些方法在校園或大自然中選擇適宜的對象開展連續觀察和細致觀察活動,用多種方法記錄觀察的情形與結果,梳理、分析觀察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以觀察日記、觀察圖片、觀察手抄報等形式加以呈現,最后在班級進行展示。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回歸生活,喚醒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用結合中挑戰自己,以全新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創意表達,提高學習效果。
碎問碎答是困擾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一個難題。破解這一難題,需要教師從引導學生真正投入學習開始,關注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
學生的學習品質通常與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狀態等相關,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重視指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提煉具有探究價值的主問題,為自主學習確定目標與方向。學生借助教師精心設計的學習單,圍繞主問題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能夠看得見學生的“學”,學生也看得見教師的“教”,形成教學共同體。如教學《兩小兒辯日》一課,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提出了“孔子為何不能決”作為學習的主問題。教師利用學習單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首先要求學生在橫線上用自己的話填出兩小兒提出的觀點及支持的理由,主要是檢測學生借助注釋學習文言文的效果。其次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用簡短的文字概括學習單填寫的內容,明確孔子不能決的對象:“晨近午遠”“近大遠小”和“晨遠午近”“近熱遠涼”。再次讓學生模仿兩小兒開展辯論活動,看看誰能說服誰,學生先用自己的話進行辯論,然后用文言文句式進行辯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孔子生活的時代,科學還不發達,人們認識不到太陽與地球的關系,所以孔子也不清楚這方面的知識;希望感興趣的學生在課后自主探究,看看真正的情形是怎樣的。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品質可以獲得提升。
統編教材安排語文要素作為單元學習目標,實際上單元學習的過程就是相關語文知識建構的過程。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該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有“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單元內的四篇課文和《語文園地》中都安排了相關的訓練,要求學生借助此前學習的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如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用這些方法來理解難懂的句子。以學習《肥皂泡》為例,課后練習安排的訓練是理解“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這個句子的意思,學生可以先找出句子中難理解的詞語,運用此前學習的方法進行理解,“五色的浮光”,說的是肥皂泡上面有豐富的色彩,“浮光”是說那些豐富的色彩像飄在肥皂泡表面上一樣,這需要聯系吹肥皂泡的實際來理解;“輕清透明”是指肥皂泡能夠飄飛顯得很輕盈,從不同角度看又是透明的,這個詞語重點寫出了肥皂泡的神奇與美麗;“浮光……亂轉”是指肥皂泡在被吹大的過程中,表面上豐富的色彩不斷變化,讓人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實在是美麗極了。這就是在理解難懂詞語的基礎上,建構難理解句子的學習圖式。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可以有效學習其他難理解的句子的意思。
總之,在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力上,教師需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轉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品質,建構學習圖式,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普教重點課題“方法語文:指向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生語文學習力培養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B/202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