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央吉
看圖寫作即學生根據真實情境中圖片所呈現的內容,表達自己想法,解讀圖片信息的一種寫作形式。看圖寫作與學生思維能力、興趣愛好相貼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幫助學生搭建由看圖寫作邁向成功作文的橋梁。看圖寫作訓練,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學習需求,有助于提升寫作課堂教學質量,受到了教師的廣泛關注。如何更好地發揮看圖寫作的優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師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中考乃至高考的作文題目中都出現過看圖寫作的形式,結合社會熱點現象或生活事件,運用一張或多張圖片進行表達,讓學生根據圖片內容選取適當的主題完成文本創作。此種寫作形式考驗學生的觀察能力、信息整理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采取看圖寫作的訓練形式能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此種文章的寫作方法,使學生在對圖片的觀察、分析、聯想中獲得創作靈感。與此同時,看圖寫作沒有主題內容的限制,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對圖片內容的理解自主設計主題,在訓練實踐中能有效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及思考能力。另一方面,看圖寫作區別于教師直接提供主題的寫作形式,豐富的圖片內容和新奇的圖片信息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參與寫作活動的積極性,創作出更加優秀的文章。
如何發揮看圖寫作在作文教學中的優勢,已經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策略。
(一)仔細觀察,挖掘圖中的關鍵線索
看圖寫作中的圖片為學生提供了表達、思考的橋梁,直觀的內容與形式清楚地表達了圖片傳達的情感與思想。在訓練中,學生要將側重點放在對圖片內容的觀察上,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深入剖析圖片中的每一處細節,挖掘關鍵線索,形成富有邏輯的寫作思路。
以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看圖畫,寫一寫”的教學為例,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觀察技巧,教師可以提供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對圖片進行整體觀察和有序觀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首先對教材第28頁呈現的圖片內容進行整體觀察。在此觀察環節,學生發現整體畫面中涵蓋了草地、放風箏的孩子、藍天等元素,包含人物、地點、景象等主要信息。在完成整體觀察后,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有序觀察”要求,對圖片內容進行重復瀏覽,抓住關鍵線索進行表述。經過重復的細致觀察,學生發現畫面中的主要人物是放風箏的三個孩子,在畫面后方還有一個三口之家,也在放風箏。空中的風箏形狀各異,有小鯉魚風箏、小燕子風箏、三角形風箏……同時,三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微笑。學生將這些細致的發現串聯起來并進行加工,便可以組合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以分析為基礎,發展創新想象能力
觀察是看圖寫作的基礎,想象則是寫話的源泉。對圖片內容進行細致觀察后,學生仍不應急于寫作,而是要深入剖析圖片中隱含的因素。在這個分析環節,學生可以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互相交換意見,從圖片中包含的人物神態、語言表達、景物表達等不同角度出發,深度思考圖片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合理想象,避免“人云亦云”式的“鸚鵡學舌”。
以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我來編童話”的教學為例,本次習作要求學生基于教材中提供的文字線索,完成童話的創編任務。在寫作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創編工作提供圖畫資料。例如,教師設計圖片,內容是: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啄木鳥正佇立在森林超市門口遲遲沒有進去。選擇“啄木鳥”“冬天”“森林超市”為寫作元素的學生,在寫作活動開始前首先對圖畫內容進行觀察,與同伴交流自己對圖畫的想法。在這一環節中,部分學生通過分析可能會提出這樣的想法:啄木鳥可能要去森林超市購買東西,啄木鳥沒有進門可能是與森林超市中的某些人產生了矛盾……基于這樣的想象,學生便可逐漸在腦海中建立真實畫面,將寫作內容補充完整。
(三)以拓展為核心,豐富作文內容
學生生活經驗較為有限,在部分圖畫中可能會出現學生不理解、不熟悉的內容,可能會影響學生后續的寫作活動。對此,學生要養成勤學多問、樂于動腦、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遇到難以理解的圖畫線索時要及時向教師或家長尋求幫助,拓展視野,提高寫作質量。
以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學寫倡議書”的教學為例,在學生看圖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為宣傳標語“人人節約一滴水,匯成清泉潤世界”,標語上方有3月22日這個日期;第二張圖片展現了小朋友在課間洗手時未能及時關閉水龍頭,導致水流向地面……大部分學生對第二張圖片的內容較為熟悉,立刻指出了關鍵所在:圖片中的水資源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小朋友未能養成良好的節約意識。大部學生對第一張圖片中的“3月22日”這個日期產生了疑惑。為了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或自主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到第一張圖片呈現的內容是世界水日的宣傳標語以及日期。了解這一內容后,學生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完成倡議書的撰寫。
(四)以評價為抓手,取長補短
評價是看圖寫作訓練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后,可以與同桌相互交換文章進行閱讀,用鉛筆進行標注,感受同一件事物的兩面性,以評價的方式不斷完善自己的習作。
以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生活萬花筒”的教學為例,結合圖畫“一件煩心事”,學生開展寫作活動,清楚地記錄事情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完成寫作任務后,學生首先對自己的文章進行細致閱讀,檢查錯別字并進行打分。隨后,學生與同桌交換作文本,互相閱讀對方的作品。部分學生發現彼此對煩心事的想法以及視角有著顯著的認知差別,自己對煩心事產生的想法可能是消極的,而他人則認為煩心事是鍛煉意志的有效手段。學生明白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寫文章!在點評他人作文的同時,學生從中汲取豐富的寫作經驗,真正做到有話可寫,寫得細致,寫得詳盡。
綜上所述,看圖寫作不僅是一種寫作形式,更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寫作熱情,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學生要在看圖寫作的過程中了解并掌握相關技巧,養成細致觀察的良好讀圖習慣,通過長期訓練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