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琳
新課程標準指出: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要積極利用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正是以現代網絡技術為依托,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英語教學與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My clothes(我的服飾)主要討論服飾,是學生比較熟悉、感興趣的話題。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詞匯來談論服飾,并用重點句型“I have...”描述所擁有的衣服,并用It’s.../ They’re ...描述衣服的顏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這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較成功之處在于讓學生在網絡情境下學習英語,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傳統的口授方法,較為枯燥乏味,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隨著我校硬件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教師不但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充實自己的備課內容,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開辟更加廣闊的外語學習空間。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使英語課堂變得既充實又生動有趣,既吸引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操作能力。
一是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一節成功的英語課,必須首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唯有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貼近的情境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打響英語教學的“第一炮”。網絡中動聽的音樂、美麗的圖畫、有趣的三維動畫,都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這節課的熱身階段,我引入了flash動畫歌曲Color,動聽的歌曲和動畫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很快忘記了疲勞,積極投入活躍的課堂。在復習“red, green, white, orange...”等顏色時,比較傳統的做法是展示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的顏色。但是,這樣顯得太沉悶、枯燥。于是,我設置了網絡游戲“Colors”,這個游戲要求學生根據里面的聲音和動畫提示,選出正確的單詞,看看誰先完成任務。這個環節幫助學生從音、形、義方面復習之前學過的表顏色的單詞,為教授新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是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有助于情境創設。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大缺點是:學習情境的真實性不強,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無法進行自然的語言交流。因此,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而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綜合交際”來實現。正因如此,就需要結合各種特定的語境進行語言教學,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全心投入、樂于交際、樂于表達,所學的語言知識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導入階段,我在網絡環境下設置了Kitty過生日的情景,朋友們唱著生日歌為Kitty慶祝生日,我讓學生們跟著flash動畫唱起來,使他們在真實情境中感受這種氛圍。我還設置了另一個動畫情境,Kitty收到很多衣服作為生日禮物,我讓學生猜猜她喜歡哪件衣服,點擊她喜歡的衣服時,她就笑,如果是不喜歡的,她就哭,就這樣自然地引出一個個新單詞。學生對這個情境很感興趣,尤其是當Kitty發出清脆的笑聲和哭聲時,猜對的學生都會很興奮地說一聲:Yeah! 由于多媒體所創設的幾乎是真實的情境,使所學的知識有了語境的依托,直觀性強,學起來輕松愉快,有助于理解力的提高。
三是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創新能力。比起教師手中的教科書和自己編寫的教案,電腦網絡資源具有全方位的開放性。首先,它的資料形象生動,圖文聲情并茂,很容易吸引注意力和激發學習興趣;它的資料豐富多彩,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為師生雙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選擇余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My clothes的鞏固階段,我運用軟件Hot Potatoes設置了一個配對練習,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用鼠標將單詞拖到正確的單詞旁邊,完成之后還有計分,做錯的題目也會提醒學生改正。自主完成多媒體練習,不僅幫助他們鞏固了這節課的知識點,也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小豬穿時裝的網絡游戲更是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這個游戲的規則是:學生根據要求給小豬穿上合適的時裝,誰穿得快且穿得對,得分就高。當學生看見自己親自打扮的小豬是那樣美麗動人時,他們的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可見,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學習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
四是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能給個性化教學評價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在傳統的課堂評價中,教師受時間限制,不可能對所有學生的練習情況都逐一點評。通過網絡監控,教師可以迅速地瀏覽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時發現每位學生的長處以及評價時所需要的多種類型的典型范例,再借助大屏幕將這些信息反饋給每一位學生。同時,計算機也能記錄學生的完成情況,并提醒出錯的學生及時改正錯誤。我用Hot Potatoes設計的配對練習就體現了這一功能。每個圖片的右邊都有一個單詞,學生用鼠標將他認為對的單詞拖到左邊的圖片旁邊,完成之后計算機會顯示出他的得分情況,并按優、良、一般、需要改進等用語鼓勵學生。同時,對于學生做錯的練習,計算機會將其圖片和字體默認為黑色。這時,學生可以改正錯題或者重新做一遍,直到答對為止。計算機就是這樣不知疲倦、不厭其煩地工作,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表現出極大的耐心與友好。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又能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逐步掌握英語學習規律。另外,教師在制作練習課件時,根據各個層面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們量力而行,自由點擊,分類完成。使得優秀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讓中等生鞏固基礎知識,也讓學困生有所進步,兼顧了不同的需要,全面提高了整體的教學質量。教師還可以根據計算機的反饋,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整節課,我通過網絡教學給學生以新奇、形象、生動的直觀感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形成對視聽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將新知識信息以較高的強度輸入大腦,從而達到了掌握知識的目的。可見,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可以給英語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在網絡技術促進英語教育發展的同時,由于教育技術的不合理使用,給學校管理造成很大阻礙。不僅如此,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教育資源污染、網絡信息被歪曲等問題日益嚴重,主要表現在:網上形形色色的信息,跨文化的傳播,使媒體文化的價值觀念傾斜,容易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識,使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沖突并導致失衡。網絡世界是完全開放的,學生缺乏選擇與辨別的能力,這樣就更加要求教師有很強的駕馭引導能力,使得網絡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幫手。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教師在將網絡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同時,又要懂得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而理性地應用網絡資源。課前,教師應深入地研究所選用的網站或軟件資源,明確該資源強調發展學習者哪一方面的技能或知識,在內容確定好以后,我們再選擇適合教材本身、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資源設計教學過程。
通過對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探索,我們發現: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不但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與探究。它是培養素質型和創造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徑,它的巨大影響將受到越來越多英語教師的鐘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習科學的專業理論,深入鉆研教材,提高個人信息應用技術,運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并妥善處理好上述幾個問題,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