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奕秋

“沒有土耳其就沒有走廊。”就在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計劃的第二天,同是在20國集團(G20)新德里峰會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毫不客氣地給該經濟走廊計劃潑了冷水,聲稱“從東到西最方便的交通線路必須經過土耳其”。
隨后,土耳其媒體連篇累牘地埋汰IMEC計劃,提出了其他替代性選擇。9月15日,土耳其能源部長更意有所指地宣布,與中國建設新核電站的協議可能很快就會敲定。這一消息是在中國官員考察土耳其西部邊境可能的工廠所在地之后發布的。土耳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響應者,盡管安卡拉與北京的關系并不總是那么穩定。
被土耳其嗆聲,還只是莫迪在風光無限的G20峰會后,所遭遇的第一個挫折。不久后,在與加拿大的關系上,莫迪政府也“翻船”了。
今年的G20峰會日程,是納倫德拉·莫迪精心設計的結果。本來,去年就輪到印度擔任G20主席國,但考慮到那樣的話,印尼今年將接連籌辦東盟系列峰會和G20峰會,任務有點過重,因此兩國交換了G20主席國輪值順序:去年11月先讓印尼在巴厘島辦峰會,今年9月再在新德里辦。
這樣,莫迪正好拿新德里峰會成果,為明年4—5月的印度大選鋪墊。
新德里峰會有什么成果呢?除了一份模糊處理俄烏問題的領導人共識宣言、從明年元旦起接納非洲聯盟為G20成員、就生物燃料達成新協議外,對印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七國八方領導人簽署了一份圍繞IMEC計劃的諒解備忘錄。該計劃將“通過加強亞洲、阿拉伯海灣和歐洲之間的連通性和經濟一體化來刺激經濟發展”。
具體來說,這條走廊實際上由兩個分支組成。東線分支將走海路,連接印度(孟買港)和阿拉伯海灣(阿聯酋的杰貝阿里港);而西北線分支將走海鐵聯運,連接海灣地區(阿聯酋、沙特)和歐洲—中間穿過約旦和以色列,然后是走以色列海法港到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海路,再從希臘通過鐵路進入歐洲內陸。
這條走廊將促進印度和歐洲之間的貿易增長,因為它將使兩個地區之間的商品運輸時間減少40%左右。
該走廊還設想了一條通往歐洲的電纜線路,以及穿越沙特沙漠的氫氣管道。后者有助于將由太陽能轉化來的氫能轉運到東地中海。致力于擺脫對化石能源依賴的沙特王儲小薩勒曼宣布,他的國家將為該走廊項目貢獻200億美元。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對以色列將成為該走廊的關鍵樞紐之一感到歡欣鼓舞。他希望借此推動與沙特關系正常化。盡管患病的沙特國王薩勒曼一直堅持認為,如果不能就建立巴勒斯坦國的真正路線圖達成協議,就不可能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但倘若沙以關系正常化談判中斷,IMEC計劃就可能功虧一簣。
G20新德里峰會上,莫迪和其他七方領導人都沒有明確表示,擬議中的經濟走廊是為了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競爭,但莫迪對這個龐大的中國規劃進行了不太微妙的抨擊。今年5—7月接連訪問日本、美國、法國的莫迪,國際人氣高漲,乃至有點忘乎所以。他沒有意識到,埃爾多安對土耳其被排除在這一從印度到歐洲的海陸運輸走廊之外有多痛苦。
連接阿拉伯海灣和歐洲的另一條運輸走廊,是伊拉克力推的“發展之路”項目。該項目得到土耳其、卡塔爾和阿聯酋的支持,將途經巴士拉、巴格達和摩蘇爾等伊拉克城市,進入土耳其境內。伊拉克總理稱,這是連接中東和歐洲的最佳選擇,也是最便宜的選擇。埃爾多安也表示,該項目是土耳其的優先事項(利于“南下”,重建與阿聯酋和沙特的關系),并計劃在未來兩個月內完成談判。第一期工程預計將于2028年完工。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表示,正在調查“可信的指控”,即印度特工可能與6月份一名加拿大錫克教人士被殺有關。一些媒體驚呼,這是“莫迪的卡舒吉時刻”。
此外,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三國,還計劃修建通往東地中海的另一條運輸走廊。相比IMEC藍圖中的沙以關系風險,從伊朗通往敘利亞海港的線路,似乎只需要平息三國內部的庫爾德人問題。
如果莫迪漠視中東國家各自不同的需求和矛盾,那么,當他高調宣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時,在土耳其等方向碰壁就是必然的。
莫迪的更大麻煩,在9月18日正式浮現。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當天表示,正在調查“可信的指控”,即印度特工可能與6月份一名加拿大錫克教人士被殺有關。一些媒體驚呼,這是“莫迪的卡舒吉時刻”。5年前,異議人士賈馬爾·卡舒吉在沙特駐土耳其領館被殘忍殺害,沙特王儲一度灰頭土臉。
印度外交部稱,加方指控“荒謬且有動機”,并指責加拿大外交官干涉“內政”。兩國互相驅逐了對方的個別外交官,并凍結了有關貿易協議的談判。
也是在5年前,特魯多在與家人為期一周的旅行中熱情擁抱了印度文化。當時他穿上一系列色彩鮮艷的傳統印度戲服,參觀了泰姬陵,還得到了莫迪的標志性熊抱—表明他們的關系正在升溫。
那些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了。在G20新德里峰會上,莫迪冷淡對待私下提起錫克教人士遇害案的特魯多,并公開表達了“對加拿大極端分子持續反印活動的強烈擔憂”。事后加方也承認,“五眼聯盟”曾竊聽印度駐加外交官,以尋找此案證據。
被槍殺的哈迪普·辛格·尼賈爾,是錫克教分離主義領袖之一。錫克教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融合的產物。印度的錫克教徒約有2300萬人,占印度人口的1.7%。但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錫克教徒占多數。主張不排除以暴力手段使“哈利斯坦”從印度獨立出去,可能被印度政府視為恐怖主義。
早在1984年,印軍就曾襲擊錫克教最神圣的地方金廟,并打死激進的分離主義領導人賓德蘭瓦勒。為了報復,身為錫克教徒的保鏢在路上暗殺了時任總理英迪拉·甘地。此后大約十年,當局對“哈利斯坦”武裝分子的平叛行動,致死約3萬人。
其間,錫克教激進分子在從多倫多起飛的印度航班上安放了一枚炸彈,飛機在大西洋上空爆炸,329名乘客殞命。這次襲擊是在加拿大領土上策劃和執行的,導致印度情報部門對散居海外的激進錫克教徒格外關注。
今年6月,另一名錫克教分離主義者阿夫塔爾·辛格·坎達,在英國伯明翰的一家醫院因白血病突然去世,年僅35歲。他的母親在特魯多置評尼賈爾案后,聲稱坎達是被毒死的,但警方認為她證據不足。
尼賈爾在加拿大溫哥華大區的一座錫克教寺廟外的停車場遇害,往嚴重了說是有北約成員國公民被“跨國謀殺”。作為印度以外錫克教徒人數最多的國家,加拿大出了許多錫克教徒內閣部長,更不會善罷甘休。
案發之后,對于尋求拉攏新德里以制衡北京的西方國家來說,它們可能懷疑印度是一個可靠的伙伴。那樣的話,五角大樓將更不愿意與印度分享尖端武器和情報。
原本,英國接近于與印度達成脫歐后的貿易協議,但現在,英國查塔姆研究所的南亞問題專家基蒂吉·巴杰帕伊表示,如果公開證明印度政府是尼賈爾案幕后主使,那么這將是一個改變游戲規則的事件,會使印度進入一個相當不同的國家俱樂部。
多年來,莫迪被自由派媒體刻畫為一名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攻擊新聞自由,武裝安全部門來對付政治對手,并妖魔化穆斯林少數民族。現在,他的形象再遭沉重打擊,與他的前任曼莫漢·辛格(錫克教徒)形成了對比。
盡管短期內兩遭打擊,莫迪在總理任內,還是有效拓展了印度的戰略視野,使其不再局限于南亞或東亞的圈子,且順應了美國的戰略需要。這讓其有信心安然度過外交風波。
印度領銜IMEC計劃,不是它第一次卷入中東事務。兩年前,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以色列、阿聯酋和印度外長的一次通話中,I2U2小組正式成立—字母“I”指代印度和以色列,字母“U”指代美國和阿聯酋。
I2U2被視為中東版“四方聯盟”,與印太區域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相類比。這兩個機制都包涵印度,可謂是新德里分別“向西看”和“向東看”的載體。
為了淡化政治色彩,美方去年在I2U2論壇上提議,通過以色列轉移技術給印度的方式,讓印度在海灣國家修鐵路。為此,美國把沙特也帶進了相關討論。這正是“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部分靈感的出處。
在IMEC之前,這些倡議要么是在美國指導下實施的,要么是在美國鼓勵下推進的。美國在下一盤“串聯”多個區域合作機制的大棋,而參考的對象正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今年2月,阿聯酋在首都阿布扎比舉辦I2U2商業論壇,重點關注聯合投資以及在水、能源、交通、衛生和糧食安全等領域的新倡議。若以海灣國家的眼光看,該地區發展重點應包括:生產和出口清潔能源,鋪設地下管道,連接電網和電信線路,加強區域貿易和供應鏈等。這些稍后都被整合進了IMEC計劃,使其在豐富性上超越了其他的中東走廊方案。
爾后,通過I2U2小組中的以色列,印度得以與希臘全面提升關系,從而使印度—中東走廊順利拓展到歐洲。
以色列、塞浦路斯和希臘之間的“東地中海合作機制”,旨在促進軍事和經濟合作。在最近一次會議期間,三國決定邀請印度參加今后的會議,討論東地中海天然氣出口等方面的合作。這一邀請是在莫迪8月訪問希臘之后發出的,這是40年來印度總理首次訪問希臘,雙方同意加強國防和安全、基礎設施、農業、教育和技術領域的合作。
希臘本身也在重新定位地區角色。今年在羅馬尼亞首都舉行的“三海倡議”峰會上,希臘成為“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倡議”的第13個成員國。這些歐盟成員國在地理上連成一片,從亞得里亞海和黑海沿岸往北延伸到波羅的海沿岸。它們都有機會成為IMEC這一洲際經濟走廊的“最后一公里”。
事實上,在IMEC之前,這些倡議要么是在美國指導下實施的,要么是在美國鼓勵下推進的。美國在下一盤“串聯”多個區域合作機制的大棋,而參考的對象正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在9月20日的聯合國會議上,拜登贊揚印度和沙特幫助建立新的經濟走廊,稱之為“一件大事”。作為對比,土耳其被排除在IMEC計劃之外。導致土美關系近年惡化的主要因素,不是其人權問題,而是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從俄羅斯購買了S-400防空系統。
印度應該慶幸,自己并沒有因為在歐美制裁期間大肆倒賣俄羅斯原油而受到懲罰,反倒因為歐美需要把它“拉離”俄羅斯,而得到了某種獎勵—IMEC計劃,可算是對印度回絕俄羅斯一直在推銷的“南北國際運輸走廊”計劃的一種補償。
有了美國的嬌慣縱容,土耳其的反對、加拿大的聲討,印度暫時都可以當耳旁風。只是,“出來混,遲早要還”,印度應該記得,它被美國制裁的那段歷史并不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