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群服務中心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定位是一個重要的服務平臺和工作機構。它既是黨的政策宣傳、組織生活和培訓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群眾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各類便民服務的重要提供者。文章以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為例,對其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進行了探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化策略,以為推動靈丘縣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靈丘縣;農村;經濟發展;黨群服務中心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9-0081-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6? ? ? 文章標識碼:A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建設覆蓋廣泛、集約高效的黨群服務中心的要求。這一舉措旨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提高黨的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1]。為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全國各地積極開展了黨群服務中心的建設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大多數地區基本上建立了黨群服務中心的四級聯動體系,即市級黨群服務中心、區(縣)黨群服務中心、街道(鄉鎮)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是最基層的服務站點,直接面向居民,提供各類服務和幫助。文章以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為例,從多元主體角度出發,積極探索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的策略,以為鄉村振興強基賦能。
1? ?多元主體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1.1? ?黨員群體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先進黨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對鄉村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帶動作用,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是帶領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2]。比如,在靈丘縣,有一位先進黨員,其通過調查研究和市場分析,發現某農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便組織農民成立種植合作社,并積極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幫助農民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產量。在他的帶領下,種植該產品的農民成功地將這種農產品打入了市場,帶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
1.2? ?農民群體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農民是農村經濟的主體,其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3]。例如,在靈丘縣,通過舉辦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教育培訓班,農民學到了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知識和技能,進而能夠有效地管理農田和養殖場,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農村經濟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1.3? ?干部群體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農村基層干部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他們在政策引導、項目組織、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4]。例如,在靈丘縣,由于當地農產品供大于求,農民的收入較低。農村基層干部在調研了解情況后,積極引進設備和技術,建立了農產品加工廠,幫助農民將農產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產品,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從而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水平。
1.4? ?鄉土人才群體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鄉土人才是指具有農村背景和本土知識的人才,他們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有獨特的優勢。鄉土人才了解農村的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和社會文化,能夠更好地發掘農村發展的潛力和機遇,推動農村經濟的創新和轉型升級。例如,為了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靈丘縣政府引進了一位具有鄉土背景和旅游管理經驗的鄉土人才擔任鄉村旅游項目的負責人,由于其十分了解當地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農村生活方式,能夠更好地規劃和設計鄉村旅游路線和項目。在他的帶領下,當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鄉村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增長。
2? ?多元主體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問題
2.1? ?黨員群體存在的問題
一是靈丘縣農村地區的部分黨員對黨組織的參與和工作投入不夠積極,缺乏自我激勵和創造性,僅將黨員身份視為一種榮譽或是形式主義,沒有真正將黨員身份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這種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態度會導致其工作效率和質量不高,無法真正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是一些黨員存在脫離實際問題導向的情況,他們可能將自身的工作重心放在形式上的表面工作,而忽略了基層群眾的真正需求和利益,忽視了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的改善。這種問題導向的偏差會導致工作脫離實際,無法真正為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三是部分黨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決策和措施。這種能力和素質的不足可能導致農村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2.2? ?農民群體存在的問題
靈丘縣農村地區的新型農民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在創業過程中面臨著缺乏資金、技術支持和市場信息等問題。由于農村地區的資源和條件有限,農民在創業過程中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和投入,缺乏對農業生產和經營的技術指導和支持,同時也缺乏對市場需求和市場信息的了解和把握。這些問題會限制農民群眾在創業中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影響其創業能力和效果。加之,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相對較少,農民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導致其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儲備不足,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導致了農村地區的人才流失問題的出現,一些有創業能力和潛力的農民可能會選擇離開農村地區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
2.3? ?干部群體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引入新的理念和方式,以適應新的社會和經濟環境。靈丘縣部分農村干部對于新的發展理念和方式缺乏認識和應用,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二是農村干部是基層工作的重要力量,需要積極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然而,部分農村干部缺乏服務意識和責任感,導致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基層工作的開展受到影響。
2.4? ?鄉土人才群體存在的問題
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缺乏吸引人才的優厚待遇和發展機會。因此,吸引和留住鄉土人才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靈丘縣由于缺乏留住相關人才的政策和機制,鄉土人才更傾向于離開農村,以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進而使得鄉土人才在農村地區流失問題嚴重。同時,由于農村地區發展機會有限,限制了鄉土人才的職業發展和成長空間,導致其缺乏機會去發揮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無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潛力。
3? ?多元主體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
3.1? ?加強黨員教育和培訓,提高黨員群體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
一是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可通過組織各類培訓、講座、學習班,加強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提升黨員對黨的原則、任務和使命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和組織覺悟,增強黨員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鼓勵黨員深入了解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和利益,將工作的重心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而不是僅僅注重形式和政績,提高黨員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黨員干部在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三是為黨員提供必要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四是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黨員積極參與到農村的經濟發展工作中來。例如,建立黨員先進個人評選機制,給予先進黨員適當的獎勵和榮譽,激發黨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五是建立定期評估和督導機制,通過評估結果的反饋和督導的引導,幫助黨員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改進和提升[5]。
3.2? ?培育高素質農民,支撐鄉村產業發展
一是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可以加強職業培訓和教育,通過建設多層次、多領域的職業培訓體系,提高農民群體的就業競爭力,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培訓內容可以包括農村電商、農村旅游等與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領域。二是建立農村技術推廣和培訓機構,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和經營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通過技術咨詢、技術示范和技術培訓等方式,提升農民在農業產業鏈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三是建立農村創業扶持基金,為農民群體提供必要的創業啟動資金和發展資金。四是建立農村市場信息平臺,及時向農民群體提供市場需求、價格走勢和銷售渠道等信息,幫助農民了解市場動態,調整生產和經營策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五是加強農村地區的創業支持和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民提供創業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和創業孵化器等服務[6]。
3.3? ?提升基層干部工作能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一是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可通過建立科學、公正、透明的干部選拔制度,確保能夠選拔到具備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干部。同時,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和評價機制,對干部的工作表現進行及時、客觀、全面的評估,激勵干部群體積極學習、提升能力,提高干部群體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干部隊伍的優勝劣汰和提質增效。二是組織干部參加學習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三是鼓勵農民群眾參與基層決策,加強對干部工作的監督和評價,確保干部工作的公正、透明和有效,以更好地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7]。
3.4? ?鄉土人才群體管理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需要基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與現狀,明確需要培養和引進的人才類型和數量,以更好地確保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發展效益[8]。為了制定人才需求規劃,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可以與相關機構合作,開展人才需求調研,了解農村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情況,加強人才引進,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優秀鄉土人才到靈丘縣發展農村。一是改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如交通、教育、醫療等,為鄉土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及便利的公共服務[9]。二是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待遇和福利,提高鄉土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三是鼓勵鄉土人才與城市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
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作為一個集結黨建資源、政務資源、服務資源、文化資源和健康娛樂資源的平臺,在經濟發展方面扮演著匯集各類資源的平臺角色,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10]。在這個角色下,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可以支持鄉土人才創業創新,為鄉土人才可以提供創業資金、創業孵化器等支持,鼓勵他們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為鄉土人才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
4? ?結束語
人才是助力鄉村發展的寶貴資源,靈丘縣黨群服務中心只有通過黨建引領,不斷優化服務載體,聚人才、搭平臺、促發展,以更強的組織吸引人才、以更好的平臺培育人才、以更活的機制用好人才、以更優的服務保障人才,激蕩人才‘活水,激發黨員、農民、干部、鄉土人才的力量,滿足各主體的多樣化需求,使其扎根農村一線,才能推動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中共牡丹江市委組織部.牡丹江市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 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J].黨的生活(黑龍江),2023(07):58.
[2]陳家喜,白瑜.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數字治理的實踐探索與理論反思——深圳市P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民生訴求系統”的案例研究[J].社會治理,2023(03):27-34.
[3]龍夢君.黨群服務中心參與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的“火炬模式”[J].延邊黨校學報,2023,39(03):48-52.
[4]任敏,劉媛.“五社聯動”中黨建如何引領——一場基于黨群服務中心改造項目進行的社區激活實驗[J].中國社會工作,2023(03):22-26.
[5]公維雪.建強黨群服務中心 提升為民服務能力——以江蘇省豐縣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的實踐為例[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2(10):33-35.
[6]劉譯鍇,王乾.創新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方式 推進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培養[J].發展,2022(01):53-56.
[7]武文靜,高欣.思政教育引領下多元參與社區治理模式探索——以鄭州市F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例[J].公關世界,2022(08):51-53.
[8]吳聰.基層治理創新背景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20.
[9]段麗敏,朱泓.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6):27-30.
[10]尹夢迪.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3.
作者簡介:楊艷寧(1982-),女,漢族,山西萬榮人,本科,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