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元麗 張成念 趙蓓 王紅梅 吳曉芬
摘要:文章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方面對貴州省6個市(州)的16個村進行調查,將2019年和2022年的調查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貴州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施成效中存在的問題:鄉村土地產權制度落實效力不強、鄉村教育體制有待提高、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夠、鄉村技能培訓實用性不高、基層組織人才隊伍建設有待提高,并提出從強化村民土地使用權的監管、整改鄉村教育體制、增加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技能培訓組織的質量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五個角度打破困境,為貴州省鄉村振興的穩步推進出謀劃策以及為國內其它地區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關鍵詞:貴州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施成效;數據對比分析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9-0118-04?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文章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2020年11月,貴州省政府宣布貴州省最后9個貧困縣摘帽出列,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2]。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鄉村振興做了專題論述,指出要圍繞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等目標任務進行了重點部署[3]。貴州省緊跟中共中央、國務院的相關戰略,結合本省實際情況,2022年10月,貴州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了《貴州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正式打響鄉村振興。
1? ?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選取貴州省6個市(州)(六盤水市、畢節市、遵義市、銅仁市、黔東南州、黔西南州)的16個村,這6個市(州)在脫貧之前包含49個貧困縣,占貧困縣總數的大部分,雖現階段已實現全面脫貧,但效果不佳,如人們掌握技能不會運用、對相關政策不夠了解、基層組織隊伍不夠完善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貴州省鄉村振興進程。因此,本課題選取貴州省6個市州的16個村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代表意義。
本次調查通過隨機走訪的形式走訪1 785戶,累計發放問卷1 785份,調查對象主要為戶主。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 596份、無效問卷189份,問卷有效回收率達89.4%。
2? ?貴州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效對比分析
2.1? ?貴州省脫貧地區產業振興的實施成效對比分析
本項分析主要從鄉村產權制度的滿意度以及鄉村經營體制的滿意度兩方面進行數據分析。因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底提出,2019年剛起步,因此在2019年沒有做相關調研,故該部分只針對2022年的調查數據。
文章對滿意度的分析采用李克特量表法,按照滿意程度,依次對“非常不滿意”“比較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非常滿意”賦值為“1”“2”“3”“4”“5”分,最后計算每項滿意度平均值,值越大,滿意度越高。
村民對產權制度的平均滿意度約為3.5分,對經營體制的平均滿意度約為3.3分(見表1)。由此可知,村民對農村的產權制度和經營體制的滿意度一般,很可能是由于產權制度和經營體制的制定不夠完善。
2.2? ?貴州省脫貧地區人才振興的實施成效對比分析
2.2.1? ?村民職業情況
在調查對象中,曾就職鄉(村)干部、智力勞動者、企事業職工、軍人等職業在2019年占13.9%,2022年占17.9%,沒有以上職業經歷的村民在2019年占86.1%,2022年占82.1%,數據變化較小(見表2)。由此可見,人才的培養力度還不夠,原因很可能是人才培養宣傳力度不大。
2.2.2? ?村民受培訓情況
在調查對象中,接受過農業培訓的占比從2019年7.7%上升到2022年11.8%,接受過非農業培訓的從2019年9.1%上升到2022年24.5%,都沒有接受過培訓的從83.1%降到63.8%,接受過非農業培訓的占比增幅較大,高出11.3%(見表3)。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農民能夠接受農業培訓外的其它培訓,愿意嘗試更多的新鮮事物。
2.3? ?貴州省脫貧地區文化振興的實施成效對比分析
2.3.1? ?教育體制滿意度
調查得出村民對教育體制滿意度的平均值2019年約為3.5分,2022年約為3.4分,呈降低趨勢,并且以滿意度平均分來看,教育體制的發展效果一般(見表4)。由此可知,教育體制的發展仍需有較大的改進。
2.3.2? ?文化體制滿意度
調查對象對鄉村文化體制的平均滿意值在2019年約為3.4分,2022年約為3.2分,平均值有所下降(見表4)。由此可見,鄉村文化體制實施的效果不是很好。從村擁有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來看,樣本百分比僅116.7%,鄉村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可能只有1~2個(見表5)。由此可知,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夠是滿意值低的重要原因。
2.4? ?貴州省脫貧地區生態振興的實施成效對比分析
2.4.1? ?家鄉水質情況和飲用水清潔程度
在對家鄉水質情況滿意度的調查中,滿意度平均值2019年約為3.5分,到2022年上升到3.7分;對飲用水清潔程度的滿意平均值在2019年約為3.7分,2022年約為3.9分(見表6)。由此可見,村民對于家鄉的水質情況和飲用水清潔程度越來越滿意,生態振興效果明顯,發展趨勢良好。
2.4.2? ?家鄉環境污染發展趨勢
家鄉環境污染的發展趨勢較為樂觀,在2019年滿意度平均值約為3.7分,2022年約為3.9分(見表6)。由此可見,很大一部分村民認為家鄉的環境污染有很好的發展態勢,滿意度也在提升,這得益于基層干部對政策的貫徹落實和群眾的積極配合。
2.5? ?貴州省脫貧地區組織振興的實施成效對比分析
2.5.1? ?村民自治情況
在調查對象中,村民對本村自治情況平均滿意值在2019年約為3.4分,2022年約為3.6分,數據有所上升(見表7),總體上村民自治的發展情況良好。
2.5.2? ?基層黨務工作者工作能力
在2019年村民對基層黨務工作者工作能力的平均滿意值約為3.5分,2022年約為3.7分(見表7),基層黨組織中黨務工作者工作能力有所增強,但并不是很明顯。
2.5.3? ?鄉村治理制度滿意度
村民對于鄉村治理制度的平均滿意值在2019年為3.6分,2022年約為3.5分,滿意度有小幅度降低(見表7),基層干部的治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通過對比2022年和2019年貴州省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五個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數據,貴州省除了在生態振興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產業、人才、文化和組織振興四個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3? ?貴州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施成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鄉村土地產權制度的落實效力不強
土地確權是鄉村振興的產權制度基礎[4]。但是基層組織在落實制度時,對土地使用權的監督不到位,導致有些村民忽視了制度的約束,時有村民因土地所有權問題而大打出手,不利于村民團結,也不利于基層組織的管理。
3.2? ?村民技能培訓的實用性不高
從村民的曾有經歷和培訓情況看,培訓效果不強,村民不能學以致用,這可能是村民技能掌握的審核存在問題,有些村民可能并沒有掌握該技能,但是通過某些途徑得到了相關憑證,也可能是技能培訓的時效性存在問題,導致村民掌握的技能實用性不強。
3.3? ?鄉村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據調查數據顯示,在村民對鄉村教育制度的滿意度問題上,相比于2019年,2022年的平均滿意值有所下降,村民對鄉村教育體制的滿意度有所降低。雖然很多學校擁有現代化設備,例如,化學實驗室、電腦室、圖書室等,但是學生幾乎用不到,只是一個擺設。
3.4? ?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宣傳不到位
調查顯示:公共文化場所擁有量的樣本百分比只有116.7%(見表5),即在調查的6個村中平均每個村幾乎只有1個文化服務場所,甚至可能有些村一個也沒有,而且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即使本村建有公共文化場所但村民也并非人人知曉,再結合村民對文化體制的滿意度來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不足以及宣傳不到位是導致村民對文化體制滿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3.5? ?基層組織人才隊伍建設有待提高
村民對基層隊伍工作能力的認可度并不高,只有樣本數的一半。有調查對象反映當他去村委會咨詢事務時,個別基層工作人員一問三不知,且解釋得不夠通俗易懂。由此可知,基層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有待提高,且鄉村工作人員普遍年齡偏高、學歷偏低,缺乏新興力量,傳統的工作方式不一定能處理現今的村民需求。
4? ?提升貴州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戰略成效的路徑探析
4.1? ?強化村民土地使用權的監管
一方面,要安排相關人員進行監督,定期下鄉走訪及時了解村民土地使用權的現狀,同時還要進一步進行針對性宣傳,強化村民法律意識;另一方面,要制定村民舉報的鼓勵政策,如進行現金或者生活資料獎勵,提高村民行動的積極性,使村民不僅可以監督他人,還可以約束自己合理合規使用土地,提高村民遵守土地法的自覺性。
4.2? ?提升鄉村技能培訓組織的質量
首先,要重視技能培訓的時效性。根據市場導向以及村民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培訓內容,增加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升村民的就業率。其次,政府要制定嚴格的技能審核機制,對考核內容以及考核過程嚴格監督,對不合法的培訓組織要及時取締。
4.3? ?完善鄉村教育制度
一是加大對高素質人才的引入,盡量滿足其基礎需求,尊重和認同其教育方式,對教育成績給予肯定,增強高素質人才留鄉的信心;二是增強學生的素質教育,要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充分利用學校的相關教學設備,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同時也要加強村民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導。
4.4? ?增加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本村文化特色,以及村民興趣愛好合理配置文化基礎設施,并后期進行宣傳,讓村民熟悉,以切實滿足村民對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同時,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來保護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及設施,提高村民對保護公共設施的重視。
4.5?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5]。一要加強村干部業務培訓,不斷提升村干部的理論知識、政策水平和法制觀念;二要建立工作獎懲機制,在村里建立光榮榜,對積極做實事,受廣大人民群眾贊揚的工作人員進行公開獎勵,反之則進行警告或思想教育。三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認真落實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的各項優惠政策,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以及留下來服務人民的決心。
5? ?結束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要全面推進“五個振興”,抓住重點、補齊短板。強化村民土地使用權的監管、提升鄉村技能培訓組織質量、整改鄉村教育體制、增加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穩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愿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貴州省人民政府網.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紫云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公告[EB/OL].(2020-11-23)[2020-11-23].https://www.guizhou.gov.cn/home/tzgg/202109/t20210913_70093026.html.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嚴小龍,嚴馳洋.鄉村振興戰略下土地確權的實踐形式和優化路徑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2(06):101-108+202.
[5]國務院辦公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23.
基金項目: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貴州省脫貧人口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研究” (202210666403)。
作者簡介:辜元麗(2001-),女,漢族,貴州遵義人,在讀本科,研究方向為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