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度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由于人口老齡化持續加快加深,西部地區農村面臨的基礎投入較弱,歷史欠賬較多等養老問題疊加,已成為刻不容緩亟須解決的問題。寶雞市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守好“三農”基本盤、讓農民真正幸福起來、解決好農村養老問題已成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關鍵一步。文章通過對寶雞市農村養老現狀的調查,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提出建議,以期對西部地區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西部地區;農村養老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9-0109-04?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9? ? ? 文章標識碼:A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的養老服務[1],這為養老服務覆蓋較弱的西部農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解決好農村養老問題已成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一步。據統計,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跨入中度老齡化時段。在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2]。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農村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3.81%,高出城鎮7.99%,說明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比城鎮地區更嚴重[3]。寶雞市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緩慢,人均GDP低,農村養老問題更為突出。“老齡化伴隨城鄉倒置”突出反映了當前農村養老遭遇的現實問題和典型困境[4]。寶雞市農村養老問題的歷史欠賬較多,人口老齡進程過于迅猛且兼具“未富先老”“城鄉倒置”“不平衡不充分”等特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養老進程,農村養老難問題仍然嚴峻。
1? ?寶雞市人口老齡化及其養老服務工作情況
1.1? ?寶雞市人口老齡化相關情況
1.1.1? ?寶雞市人口總體情況和變化趨勢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寶雞市常住人口為
3 321 853人,出生率9.7‰,死亡率6.19‰,自然增長率3.51‰[5]。截至2022年上半年,縮減為32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比重58.74%,全年人口出生率8.50‰,死亡率7.70‰,人口自然增長率0.8‰[5]。短短兩年,出生率減少快,而死亡率加大,自然增長率大幅下滑,加之大城市“虹吸效應”,中青年人流失,人口總量11年間減少了42.5萬人,年均降率1.12%以上。
1.1.2? ?寶雞市老年人口老齡化趨勢
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和地區進入老齡化的標準。按照此標準,自2000年起,寶雞市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現屬中度老齡化階段。根據寶雞市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15歲-59歲人口為2 036 162人,占61.3%,相較第六次人口普查,比重下降10.71個百分點。全市60歲及以上人口共為752 731人,占比22.66%,較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
9.36個百分點,65歲以上人口為524 953人,占比
15.8%[5]。整體而言,寶雞市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青壯年人口比重下降,這表明寶雞市人口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加深。
1.1.3? ?寶雞市農村老齡化形勢嚴峻
據陜西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以上老人占比19.20%,西安市比率最小16.02%,寶雞市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陜西省農村老人占比25.08%,高于全國23.81%的平均數。寶雞市農村老人占比早在2017年時就已經是21.17%。自2000年以來,“中青年人大量外流”,城市化進程推進,農村老人占比大大上升。寶雞市老齡人口前三名岐山縣,27.07%;扶風縣,26.81%;鳳翔區,25.95%。據調查,農村老齡人口占比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老齡形勢嚴峻[5]。
1.2? ?養老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1.2.1? ?工作思路及整體情況
寶雞市以“六個老有”為目標,完善養老政策機制,加大各方面投入力度,規范管理,豐富拓展養老服務內容。以“政府+社會”“居家+互助”相互結合互補的方式推動,寶雞市初步構建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截至2022年,全市養老服務設施共有1 359所,其中養老機構53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65所,全市養老床位共有2.38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6張[6]。
1.2.2? ?工作特色方面
一是構建“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方便快捷收效好,實現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需求。二是注重養老護理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培訓,通過“集中+個別選優”“引進來+走出去”“基本功+特色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已初步培育了一支由1 300余名養老護理服務人員組成的職業化隊伍。三是建成市級“智慧養老”綜合服務管理云平臺,截至2022年底有163個社會(組織)入駐,涵蓋家政、修理、餐飲等11個行業。特別是疫情期間,為了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各養老服務機構對老人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緊急上線了養老服務機構疫情直報系統,確保養老服務機構對老人的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1.2.3? ?農村養老服務方面
寶雞市累計投入1.2億元,共建成農村幸福院
1 141所,市縣區各級機構每年給農村幸福院補助資金2 500萬元,保證這些幸福院正常運行,為全市5.5萬農村空巢、獨居及其留守老人提供了日間生活照料、文化娛樂、休閑健身、醫療保健、精神慰藉、互幫互助等服務。率先在全國探索開展集體經濟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試點,在13個縣區、81個村、3個項目對繳費和待遇實施補助,補助金額共計821.67萬元,使4.32萬人受益[6]。
2? ?寶雞市農村養老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農村養老供需矛盾突出
農村老齡化程度高與發展起點低的矛盾,養老服務需求高與實際購買力低的矛盾,自我保障難度高與政府相關投入低的矛盾等比較突出。一是農村養老機構單一且數量不足,很難覆蓋全域農村。二是農村養老院基礎設施參差不齊,專業人員稀缺。三是社會化的養老機構收費標準高,一般的農村老人無力承擔。四是農村老人有的由于觀念問題,主觀上造成的養老問題。目前,多數養老機構相關養老服務基礎設施薄弱,只能滿足老年人日常起居、飲食,簡單的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需求,無法提供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更高層次的養老服務。
2.2? ?農村養老費用問題突出
根據現有生活物價指數和生活水平,農村養老人均費用約6 500元每年,月均542元左右,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成本(食品及副食品、衣著、交通、通信、水電煤氣、生活日用品等支出)、醫療成本和其他成本(喪葬、生產資料、人際交往等支出)三大部分。其中農村老人月均食品支出和副食品支出大約分別為202.1元和39.2元,月均衣著成本約為20.8元,月均交通和通信支出約為11.4元,月均水、電、煤、氣等支出約為23.8元,月均洗澡、理發費用約為12.4元。人均月醫療成本約為100.7元。費用高于農村老人養老保險金額的平均數,如果是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有其他生產所得或者子女贍養費,則問題不大。如果是無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這筆養老費用就無法承擔。現實狀況是,為了子女教育或者進城務工等原因,農村的留守老人數目很多,比例較大。
2.3? ?農村養老形式單一,機構類型單一
民辦的互助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等養老機構在城市日趨發展壯大,但是在農村還是空白的居多,民營養老機構亟待發展。
據調查,寶雞市農村養老主要是居家養老的形式。養老的主要載體是家庭,每個縣區設有公辦集中養老院,民辦養老機構由于費用支出大,一般都設在市區。鄉鎮沒有設養老院等機構,每個村設立“幸福院”,這是唯一的村內養老機構,運營狀況艱難。一是大多數幸福院是利用廢舊學校或者閑余房產改造而成,設備簡陋。二是農村老人的守舊觀念,不愿意入住。目前,寶雞市 65歲及以上的老人中,絕大多數老人選擇家庭養老,多數老人與子女孫輩們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者四代同堂的家庭現狀;少部分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子女定期提供生活照料的情況。除家庭養老之外,少數老人選擇社區養老,極少數經濟基礎好的老人選擇在城里入住養老機構。
2.4? ?農村養老“三個低”問題突出
一是農村養老起點低。農村目前的養老服務機構總體上是補歷史舊賬,無論是在養老模式實踐上,還是養老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等方面,都比城市嚴重滯后。二是服務承載力低。由于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進城,缺乏青壯年,更談不上擁有養老服務的專業護理人員。在“幸福院”里,都是村干部兼職為老年人服務,服務承載力有限。三是養老服務水平低。農村養老服務對象很多是老年人中的弱勢群體,包括低保人員、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特困供養老人等,對養老服務的特殊性要求高,這些都無法滿足。
3? ?寶雞市農村養老問題的對策路徑
3.1? ?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農村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不斷加強,農村面臨著嚴峻的養老挑戰。一是建議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及富農強農惠農優惠政策,加強全域農村養老的統籌規劃,依靠體制機制優勢,解決人口“空心化”的農村養老難題。二是轉變思路,把工作重點由現在的“緩解現狀”轉變為制定系統化、全局性、根本性、超前性、有效性應對策略和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從戰略上更加標本兼治,從戰術上目標明確,更有針對性。三是建議結合省市等相關養老產業政策,如《陜西省“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專項規劃》《寶雞市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寶雞市農村互助幸福院績效考評辦法》《寶雞市民辦養老機構建設補助管理辦法》《寶雞市社會養老機構運營補助管理辦法》等,制定寶雞市養老服務總體規劃和具體的可行性措施,從全局的角度、開闊的視野,研究制定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政策措施。
3.2? ?立足農村實際,支持養老多元化探索,從源頭上節省成本
受傳統觀念影響,農村地區以居家養老為主的大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一是順勢而為,鞏固和發展以居家為基礎、鄉村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例如,福建省農村社區互助養老以老年協會為基礎,村委會和村民為支撐,建立了“集體參與、互助幸福院、村辦老年食堂、村辦敬老院”由低到高四個層次的服務模式,村里老人可以免費或低償入住村辦敬老院。同時在鎮或村嘗試成立老年協會,發揮其作用,建立農村老人養老檔案,對檔案進行研判,具體分類施策。精準識別弱勢老年人養老需求,建立農村老年人關愛服務檔案,為留守農村弱勢老人提供醫療支持;積極支持老年協會開展老年互助養老,傳統宗祠與村廟是老年協會發展的文化基礎,資金、場所、服務人員的問題可通過老年協會協調互助方式解決。二是結合村級養老檔案,提高農村養老的精準度,發揮健康中國戰略作用,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加大對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降低養老成本。推動“醫療”下鄉,鼓勵城市大型醫院派醫生到農村養老機構服務,明確服務期限和獎勵辦法,強化對農村的醫療支持,并逐步形成穩定的制度。三是以老人的需求為導向,借力智慧養老等手段,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資源,激活養老服務體系的“神經末梢”,滿足居家養老服務規模巨大、種類繁多的需求。如,針對失能老人照護等家庭難以解決的問題,要依托專業的社會養老機構,將康復護理服務送上門,作為整合社會資源、激活農村服務的有益探索,并將鄉鎮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3.3? ?盤活資源,壯大養老產業
一是借助鄉村振興的產業契機,積極扶持農村養老產業發展,全面激活農村養老服務市場,鼓勵社會力量及其回鄉創業的人才投入養老產業。二是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解決農村養老服務承載力低的問題。公辦養老機構和村幸福院也應該跟城鎮養老機構一樣,招收專業的養老護理人員,為老人提供專業的服務。未來在農村養老中民辦養老機構應該是養老機構的主力軍,各級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積極的輔助政策,拉動市場運作,帶動民營企業參與農村養老,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養老服務機構,形成專業養老產業鏈。大膽引進和吸引口碑好、服務好、實力強的民辦養老機構服務農村,加大補貼力度,吸引更多的優質養老機構投入到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當中。
3.4? ?延伸農村養老產業鏈,提升農村養老的造血功能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養老事業的財政支撐力度,特別是加強對農村養老的投入,力求把過去的養老投入短板補齊,再拓寬支撐農村養老的資金支持維度;在財政支持為主的基礎上,借助社保等平臺,打造農村養老資金蓄水池,把資金資源合理有效地運用到農村養老設施、養老軟件等方面建設;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優化農村基層治理,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如康養小鎮、長壽鄉村、生態觀光農業等,做長農村產業鏈,并使之與農村養老互嵌,以此提升農村養老的造血功能,讓資金支持可持續。
3.5?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引導農村老人進入新養老時代
受中國千百年來傳統的“養兒防老”等孝文化的影響,不少老人認為孩子贍養父母天經地義,不養則是“不孝”,某些老人還認為子女送自己進養老院是特別丟人的事情,屬于家丑。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養老事業和產業的發展,不利于青年人的創業、發展,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鑒于此情況在農村較為普遍,建議當地政府加大引導,通過“黨建+”或者“+黨建”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大力宣傳新時代新的養老觀,讓老人積極適應多種養老方式,把青壯勞動力從守舊的家庭養老解放出來,釋放動力和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4? ?結束語
嚴峻的農村老齡化形勢所帶來的農村養老問題突出而尖銳。加之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不同縣區在農村養老方面發展的不平衡,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過程中盡顯差異,使得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更為復雜,難度也更大。縱觀寶雞市農村養老的現狀,結合我國老齡化區域分布特點,通過查閱和分析東中西部不同區域農村養老的相關資料和數據,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城鎮化進程快,在農村養老服務方面走在前面,為西部農村養老提供了借鑒。文章針對西部城市寶雞市農村養老的突出問題,提出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立足農村實際,支持養老多元化探索,從源頭上節省成本等對策路徑,以期對西部其他農村地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國政府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2年9月20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EB/OL]. (2022-09-20)[2022-09-20].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2209/ee4dc20368b440a49d270a228f5b0ac1.shtml.
[3]李雪.如何構建農村互助養老服務體系——西安交通大學王立劍教授訪談[J].中國民政,2021(15):54-55.
[4]趙玉峰,杜飛輪,孔偉艷.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區域分布特點[J].中國經貿導刊,2022(06):83-85.
[5]寶雞市統計局.寶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第三號)[EB/OL].(2021-07-19)[2021-07-19]. http://tjj.baoji.gov.cn/art/2021/7/19/art_
1959_1402530.html.
[6]寶雞市民政局.對市十三屆政協一次會議第215號提案的答復函[EB/OL].(2022-08-26)[2022-08-26].http://mzj.baoji.gov.cn/art/
2022/8/26/art_13253_1550571.html.
作者簡介:王李琳(1981-),女,漢族, 陜西寶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黨風廉政、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