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芳芳,馮世偉
(1.廣西科源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南寧 530023;2.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科學研究院 廣西水工程材料與結構重點實驗室,南寧 530023)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按照“先建制度,再建工程”的水利改革思路,以促進農業節水增效為目標、以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為核心,著力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武宣縣為廣西33個農產品主產區之一,畝均灌溉用水量較大,水費征收困難,未能形成有效的農業用水機制。本文對武宣縣各村鎮進行水權分配并制定農業用水水價,為廣西水價機制未完善地區提供參考。
武宣縣位于廣西中部,東北面與金秀縣為界,西南面與桂平市、貴港市毗鄰,西面與來賓市興賓區接壤,北面與象州縣交界,縣境面積1 739.45 km2,轄9 鎮1 鄉142 個村民委員會、8 個居委會,總人口34.03萬。
武宣全縣設計灌溉面積為45.64 萬畝,有效灌溉面積為29.77 萬畝,實際灌溉面積28.51 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為5.86 萬畝。灌區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玉米、果樹等作物。武宣縣境內共6 個中型灌區,分別是樂梅水庫灌區、北堂水庫灌區、武農電灌站灌區、石祥河水庫灌區、龍從電灌灌區、朗村電灌灌區;9 個小型灌區、82 個打捆灌區、8 個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無大型灌區。
現有水源工程1314處,其中水庫49座,山塘工程194 座,堰壩工程198 座,提水泵站73 座,水池800座,渠首工程304處;渠道1027 km,其中已防滲長度826 km;管道296 km。
來賓市已按照自治區用水總量控制的要求,對各縣區水權進行了分配,但武宣縣各灌區總水權尚未確定,各受益村的水權分配工作也未開展。
武宣縣中型灌區農業用水由管理主體承擔,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受益合作社承擔,其余小型灌區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所在行政村村委承擔,縣域范圍內的灌區又分為提水灌區和自流灌區兩類,在自流灌區內,目前不向農業用水戶收取水費;在提水灌區內,相應的電費由灌區所在的行政村村委自籌繳納。
灌區水利工程運行維護所需資金,大部分為上級撥款,剩余部分基本來源于村內自籌,難以滿足工程維修養護的需要。灌區沒有穩定的水費收入作為管護資金保障,工程設施維護修理不及時等管理工作難到位的情況時有發生。灌區管理不好將會降低用水戶繳費意愿,水費收取工作就更難開展,水費收取率進一步降低繼續導致缺乏運維經費,從而造成灌區管理差的惡性循環。因此合理確定水價、加強灌區管理是提高水費收取率的關鍵。
縣域農業用水份額由武宣縣各類作物的需水量計算,依法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確權水量應綜合考慮武宣縣作物用水定額、灌溉保證率等因素,確定灌溉水利用系數,根據灌溉面積、種植結構以及農業用水定額計算確權水量。武宣縣初始水權為32 239.48萬m3,現狀水權為21 176.41萬m3,在明確農業水權總量與轄區分量的基礎上,按照水權分配原則,將水權分配到10個鄉鎮135個村(見表1)。

表1 各鄉鎮水權分配表 萬m3
農業供水終端水價由國有水利工程水價(簡稱水利工程水價)和末級渠系水價兩部分構成。國有水利工程供水水價主要包括國有水管單位管理的骨干工程的供水成本、費用等,末級渠系供水水價主要包括用水組織或用水戶管理的末級渠系工程的維修養護費用、管理費用等供水費用。
武宣縣水源工程主要為堰壩工程、山塘工程、泵站及小部分水庫工程。其中,49座水庫皆為國有水利工程,由鄉鎮水利站或水庫工程管理所管理,水庫工程管護經費由“兩費”落實;全縣其他水源工程如194座山塘工程、198座堰壩工程、73座提水泵站、800 座水池等工程,該部分工程均確權到村,由各受益村自行運維管護,為非國有水利工程。
由于武宣縣國有水利工程部分工程供水成本較小,因此水價計算中,農業供水終端水價不涉及國有水利工程水價,僅計算末級渠系工程水價。
武宣縣末級渠系水價按照補償末級渠系運行和維修養護費用的原則測算,末級渠系供水費用由管理費用、配水人員勞務費用和維修養護費用構成。
武宣縣灌區分為中型灌片、小型灌區、高效節水灌片三類,其中中型灌片、小型灌區主要以自流灌溉為主,提水灌溉實際灌溉面積占比遠小于自流灌片灌溉面積占比,灌區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高效節水灌片主要為管道灌溉,種植甘蔗、金桔等。據此,武宣縣末級渠系水價主要按照中型灌片(自流灌溉)、小型灌區(自流灌溉)、高效節水灌片(管道灌溉)3類,分不同作物計算。
(1)管理費用。根據武宣縣各村實際灌溉面積計算得到全縣管理人員總人數為220 人,單人年均辦公費、會議費、通訊補助費等管理費用按2000 元計列,計算得到管理費用總計為44萬元。為便于后續水價計算,按實際灌溉面積均攤計算得到每年畝均管理費用=44/29.77=1.48元/畝。
(2)配水人員勞務費。根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末級渠系水價測算導則(試行)》,結合武宣縣實際情況,全縣配水人員總人數為300 人。考慮每年4~12月進行灌溉,每月灌溉2次,配水員灌溉一次所得勞務費按150 元計列,計算得到配水員勞務費用總計為81.00 萬元(300×9×2×150)。為便于后續水價計算,按實際灌溉面積均攤計算得到每年畝均管理費用=81.00/29.77=2.72元/畝。
(3)維修養護費用。根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試行)》,中型灌區年均維修養護費用總額為317.77萬元,小型灌區年均維修養護費用為400.05萬元,高效節水灌片年均維修養護費用為157.11萬元。
(4)末級渠系水價。末級渠系水價=末級渠系供水費用÷終端供水量,經計算,武宣縣中型灌區(自流灌溉)末級渠系水價為0.037 元/m3,小型灌區(自流灌溉)末級渠系水價為0.043 元/m3,高效節水灌片(管灌)末級渠系水價為0.233元/m3。
(5)農業供水終端水價。由于武宣縣農業供水終端水價不涉及國有水利工程水價,因此農業供水終端水價等于末級渠系工程水價。
兩部制水價制度是供水生產成本(費用)中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分別用不同的水價進行補償,其中固定成本由基本水價補償,可變成本由計量水價補償。基本水價按補償職工薪酬、管理費用和50%的折舊費、修理費的原則核算。計量水價按補償基本水價以外的其他供水生產成本、費用以及計入規定利潤和稅金的原則核算。兩部制水價計算見表2。

表2 兩部制水價計算表
為了進一步鼓勵節水,遏制浪費,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對超出定額用水的累進加價收取水費。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物價局關于推進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改革加強價格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桂價格〔2018〕44號),超計劃(定額)20%(含本數)以內部分的水量按定額處農業供水終端水價的50%加收;超計劃(定額)20%以上部分的水量按定額處農業供水終端水價的100%加收。
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兩部制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結合方式確定水價(見表3)。

表3 武宣農業水價執行表
(1)定額內水費:對于定額內水費收取采用兩部制水價,基本水價乘以定額水量收取基本水費,計量水價乘以實際用水量收取計量水費。
(2)定額外水費:對于定額外用水量,采用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當用水量超過定額時采用超額部分乘以超額水價收取超額水量水費。
根據2013 年8 月14 日財政部辦公廳以及水利部辦公廳聯合頒發“財辦農[2013]60 號”文《關于印發<2013年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項目立項指南>和下達資金補助指標的通知》,以水費占畝均產值的比例或占畝均純收益的比例為依據(水費占農業產值5%~8%,占純收益10%~13%)作為農民水費承受能力的測算標準是可行的。在農民增收困難的情況下,取比例的下限比較合理。灌區農民水費承受能力分析見表4。

表4 灌區農民水費承受能力分析表
水價改革的原則是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情況下,完善水費制度,促進農田水利可持續發展。根據測算結果可知,各種作物水價均滿足產值比例以及純收益比例要求。
按現狀對武宣縣農業用水水價進行分析,對全縣農業灌溉進行水權分配,實現了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對武宣縣合理配置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起到了促進作用。按照“兩部制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確定武宣縣農業用水水價標準,農業用水價格基本反映或逐步提高到工程成本水平,建立起了科學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以期為廣西農業用水水價的測算提供依據,為廣西水價改革以及節水型農業的發展提供保障。